-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品德教学的三“重”境界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品德教学的三“重”境界 作者:胡琳琳 磐安县安文小学 品德教学是真实的生活教育,其过程是具体生动,可感可触的。品德新课程的核心就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通过深入浅出的生活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以下三“重”境界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听课活动之后的几点感想: 一、重体验,让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学会感恩 品德教学在于对儿童生活的积极引导,使他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更闪光彩,其最终目的仍是指向学生的生活。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品德教学过程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可以让学生体验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一次心灵的旅行。 在教学《我的家庭》这一单元时,为了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我设计了《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课堂上,引导着父母描述着一副副真挚感人的生活画面,讲述着一个个触动心灵的真实故事,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辛酸…… 有的妈妈在说到因自己与孩子产生误会而得不到及时沟通交流时,竟与孩子抱头痛苦。一次次,孩子们流泪了,家长们流泪了,听课的老师们流泪了,我也被感动得流泪满面。这样的场景,其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任何言语都无可替代的!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孩子们剖析着自己的真实内心。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在最后为感恩之行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孩子们把情感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的童心真语。 师: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交流,我们都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养育之恩。那么,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报答父母呢? 生1:父母累了,我帮他们捶捶背,送上一杯茶一块热毛巾。 生2: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给他们唱唱歌讲讲故事。 生3: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我再也不赌气不顶撞了,而是心平气和地跟父母商量。 生4:以后我一定要帮妈妈做更多的事情,让妈妈也快乐每一天。 生5:在爸爸妈妈生日那一天,我一定要为他们画一副画,献上我最美丽的祝福。 …… 上完这堂课之后,每个学生手上多了一个感恩本,目的就在于引导孩子们换位体验父母长辈的辛苦,把每天坚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反馈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能为父母长辈端端茶、捶捶背,送上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帮妈妈在厨房里做菜烧饭等等。孩子孝顺父母的亲情,在感恩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真正的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如歌德所说:“爱或激情却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难忘。”有触动,才会有感动;有感动,才会有行动。正是源于孩子们心灵上那份深深的触动,他们才意识到平时经常在自己耳边唠叨的爸爸妈妈,原来是如此深爱着自己。于是,生命中的感动便不可遏制地在孩子们的心底里迸发和生长。 二、重实践,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信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能使品德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信。下面结合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春天说了什么》的课堂实录谈谈体会。 浙教版教材在开学初就安排“春天说了什么”、“和小树一起长大”、“快乐的春游” 等活动,这不但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也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讲,最主要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活动,让他们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因此在设计时,我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参与多种活动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春天的感悟、体验和热爱。 1.课前活动,铺垫学生的情感认识 春天的脚步是静悄悄的,春天的来临在自然界留下了许多痕迹,只要认真观察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人们的衣着等,都可以找到春天的痕迹。但要做到真真切切地具体感受,实实在在地亲身体验,就必须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课前,我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春天里的变化,建立动植物成长档案。目的就是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春天的特征,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和体会春天这一季节不同于其它季节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春天。 2.课中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中开展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课堂上贯穿始终的活动,深受学生喜欢: (1)欣赏诗歌乐园:通过诗歌朗诵《和春天捉迷藏》,结合学生课前的观察体验,让孩子们体验春天的整体意境。 (2)走进动物王国:以《春天在哪里》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己选择动物头饰,请他们模拟动物集会的情景,用表演展现动物在春天的活动。 (3)创作童心小岛:根据诗句添加画的内容,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春天多美》的诗配画作品。 有了亲身的参与,实地的观察,多彩的活动,真实的体验,儿童对春天的感知丰富了,令人欣喜的课堂场面出现了。课堂是学生生机勃勃的生命和智慧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驰骋和创意生长的沃土。教学中我用活动形式,营造一个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里面尽情地说,尽情地问,尽情地想,尽情地演。我亦走下讲台,融入其中,穿针引线,精当点拨,亲切自然地引导儿童走入生活,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收集和获取春天的信息,在交流、记录、探究中发现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自然界也是一个大课堂。 3.课后活动,指导学生的情感行为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力求课止情未尽,使品德认识不断验证,品德情感不断升华,品德习惯不断养成。我在课后拓展延伸了两个活动: 春天作品展——搜集整理春天材料,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布置教室。 春天音乐会——结合班队活动,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或以歌舞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时结合环保教育,增强学生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 在“春天作品展” 中,富有诗意的《柳树醒了》透出清新的气息: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捉迷藏、孩子们和柳树玩耍。于是,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小雯笑眯眯地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色的,那我们的世界就变绿了,我喜欢绿色的世界呀。”多美的想法!欣赏之余,不禁佩服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纷纷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自己眼中、心中五彩缤纷的明媚春天。在惊奇兴奋之后,我发现上完这堂课后,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由此,我深刻体验到了只有亲身认识、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显得真实而有价值,其所受到的教育也必将是终身受益的。品德教学一定要让充满生命的实践活动与一切静止的教材连接,才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喜悦,体验成长的自信。 三、重评价,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促进发展 倡导发展性评价,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品德教学评价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1.评价目标过程化 评价学生时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而是关注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重视他们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评价。不同年级学生评价标准不同。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一年级中每个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同。 如在评价学生环保方面的认知行为时,我结合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家校联系单上设计了以下发展目标: (1)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3)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主动劝阻,及时制止。 (4)主动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有老师、家长的带领)。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四个目标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在具体评价时,先让学生纵向比,有进步的就给予肯定。然后在同学之间横向比,并定期开展“绿地认养”、“我和小树一起长大”、“节约水资源”等一系列活动,每月评选“环保小卫士”。通过活动评比,学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评价注重过程,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态度、情感、行为表现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和创意等。那么即使活动的最终结果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也应珍视儿童宝贵的生活经验,使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评价过程中,我不仅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及道德选择能力,而且重在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参与态度、思维品质、合作能力、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等。 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中,结合学校的兴趣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露一手”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科技节,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书法、绘画、朗诵、歌舞、弹唱、表演等。并在每年的“快乐六一周”现场比赛中评出一大批小书法家、小画家、小科学家、小作家、小演奏家等各类小能手。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学生在展示活动中体验了乐趣,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自信。 3.评价方法科学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更能让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既使个体学生乐于接受,又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科学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我在以下几类常用的方法中受到启发。 观察记录:对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从入学第一天,我就建议班主任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和反思,以及家长、同学、老师的评价、建议和表扬等。记录本深受学生的喜欢,因为他们在这里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 描述评语性:在与学生交流反馈时,对学生的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 个案分析: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评价时灵活选用方法,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4.评价形式民主化 在评价实践中开展自评、他评、互评,形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的合理机制,创建学校、家庭、社会综合立体评价网络。评价时尽量淡化量化评价,遵循“优点+鼓励”的思路评价学生,体现真心、融入爱心,树立信心。 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说教,必然压抑学生的独特个性,规范化一、唯唯诺诺的服从者与时代特征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营构生活化的课堂,充分挖掘生活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交流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师生才能真正展开对话,充满人性的评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现实道德问题的思考,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品德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内容,重体验、重实践、重评价,从中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品德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若能达到品德教学的这三“重”境界,则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知行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做真人、做善人、做正直人!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德育》 2003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