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什么是“真实”的语文课堂?——一堂课的背后
语文论文之什么是“真实”的语文课堂?——一堂课的背后 〖摘要〗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绚丽多彩、精彩纷呈的局面,通过对自己上的一节县公开课的反思,我认识到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要引导学生踏踏实实“读”文本;传授知识要重视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文本 学法指导 发展 效率 今年四月,我准备上一节县级公开课《课内古典诗歌赏析方法指导》,这是一节面对全县初三老师的中考复习课,我高度重视,到处查找资料,向同行请教,殚精竭虑,终于把教学案定了下来。自我感觉很好:围绕中考三个考点,对诗歌赏析的方法作了一番细致指导,自认为归纳的解题方法简洁、有效、易记,学生定会欣然接受。在公开课的前两天,邀请了语文教研员黄老师来听课。黄导听后的评价是:这节课是很有问题的,架空了文本,学生没读懂诗句,你这些赏析方法,学生是不能运用的,一堂课也不可能复习那么多诗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这堂课是不真实的,必须重新制定教学案。黄导的话一语中的,让我从一厢情愿的想法中清醒过来,他的话十分真诚,如一股清风,滤去了我的浮躁,促动我去深思。通过与黄导的交流,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古典诗歌复习不能丢掉文本 古典诗歌复习难就难在它的语言精练、含蓄,学生对它是一知半解,所以只有帮学生弄懂每一句诗的含义,才能让学生领悟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技巧,复习的关键在于抓住文本做文章。 首先,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读懂文本。 语文需要读。“语文教学总得读。”(叶圣陶)“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张田若)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总是通过读来触摸文字、熟悉文本、习得语言的。而且读熟读透文本是品与悟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应书声朗朗,语言材料应读熟读透。短文能成诵,长文能复述,理解文意能随口引用文中的语句。达到这种程度,就很好地体现出语文“读”的味道了。 如果我们不管学生有没有读懂诗句,一味地主观架空分析,这种分析剥离了学生与文本的关联,用教师的仿真感受代替了学生的切身体味,这样下去,学生缺失的是面对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次面对陌生文本的时候,就很难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读懂诗句是诗歌赏析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懂诗句,熟悉诗句,不要怕“读”占用时间,自己会“讲”不完。其实老师只“讲”不“读”,只是教师完成了自己“教”的目标,却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的目标,这不符合语文的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其次,要教给学生读懂诗歌的方法。 课文注释是学生能利用的最好的资源,应该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充分熟悉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懂诗句除了借助注释、反复诵读之外,还要借助语境,借助诗题等。 (1)借助语境: 有的诗句虽然难以读懂,但只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就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参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如果不联系语境,就会认为“征蓬”和“归雁”仅指它的本义,联系上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就会明白这里的“征蓬”和“归雁”用的是比喻义:指的是诗人自己。 (2)借助诗题 诗题往往是诗歌的描述对象,是诗歌所反映内容的中心点,是诗歌所抒感情的寄托物,关注了诗题,就可以说读懂了一半。如:《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如何理解?只要抓住诗题中的“望”,就能理解出“会当”是作者“望”泰山之后的一种决心,是“一定要”的意思。 二、 学法指导不能空泛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对教师而言的,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成:今日求教是为了明日不求教。在知识量倍增的现代社会,有识学者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这些都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原先我的教案针对中考考点,归纳了不少口诀式的解题方法,例如:如何品味诗歌语言?我归纳成:抓关键动词或形容词;修辞先行,再联系语境或全文中心分析具体作用;注意由表及里,要有分析过程,不能直接就有结果。原以为学生很容易接受,但上过课后,学生并无多大印象,遇到新题目,仍然不会运用那些我精心为他们准备的解题方法。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没有根据学情,不符合基本的认知规律,一谓的由教师讲授枯燥的方法,而不是由学生在自己或同学的错误、不足中寻找原因,自己悟出解题规律,总结出解题方法,如果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就会运用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方法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看,教师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自我感觉很好,事实上有多少话真正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听过就忘。一厢情愿,单边灌输,造成了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还是一个“讲” 字惹的祸。很多教师抱怨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了,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学生肯定是上课不听,课后不巩固。我看还得从我们的教学上好好反思一下。教师千万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三、 关注学生和谐的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其内涵应该是学生和谐的发展。青少年在课堂中除了学习知识,发展认知能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社会化发展功能,例如:思想的提高,情感的交流,个性的发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如果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却牺牲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加大了课堂容量,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难度,却引起了学生的厌恶反感,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失败的课堂。只有牢牢把握师生共同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考虑到教师到底要讲多少时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与文本交流要多少时间?课堂上学生有交流、质疑、表现的机会,他们才会有兴趣参与课堂,各方面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考课内古典诗歌的复习范围共有23首,如果不教授一定的复习方法,学生就不会复习,就会盲目地死记硬背,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重担。所以围绕考点,我首先将诗歌分成了几大类,按类复习,在讲每一类时,先范讲一首诗:如何理解内容、思想感情、语言品味,然后当堂让学生运用这些赏析方法去复习其它几首诗,当堂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加以指导、矫正。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让学生课后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复习。这样学生从一堂课中不仅仅得到了复习诗歌的方法,还运用了方法,巩固了方法,并暴露出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老师的某些行为,对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也许是没有必要的,但对于学生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一句诚恳的赞许,一个理解的微笑,学生答不出来,老师鼓励的目光和安慰的语言,这种环节决不能省略或忽视。例如在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有什么作用时,一个学生回答到: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早莺的活泼好动。我是这样引导他的:这个答案答的不错,但“争”字就是表现早莺的活泼么?学生很快反映过来:还表现了初春西湖还有寒意,才会争暖树,同学们都鼓掌表扬了他。如果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肯定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成功的机会,那么,聪明学生会越来越多的。 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丰富了情感,个性得到展示,学生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率。 通过诗歌复习这堂课,让我认识到一堂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弄懂作者通过语言流露的意思,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注意科学地有效地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公开课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多从公开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升自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