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小组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小组学习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小组学习 ‎ ‎  新的教材、新的标准、新的理念,孕育着新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小组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冷静地观察,不难发现这其中流于形式的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无论什么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际上,没有取得教师理想的效果。有的小组学习,学生刚分好组,面对面坐下来,没来得及说几句话,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内容了。还有的小组学习,个别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惟他人是从,或者不善于思考,不懂得尊重别人意见,小组成为个别优生的“一言堂”。也有的小组在教师把任务布置下来后,几个学生在一起无话可说,无事可干。种种现象,反映出一些教者对小组学习的认识和使用尚有不到位之处。本文试从小组学习的概念、优势、实施三个方面发表一家之言,希望能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创建新型学习方式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一、小组学习的概念 ‎  1、模式论:该理论认为,小组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以共同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即在共同学习的情况下,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自学、互学、互问、互查,从而达到互补效果。通过组织恰当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元化的课堂结构。其基本程序为:任务引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 ‎  2、方法论:该理论认为小组学习法不同于传统的讲述、说话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指定的某一课题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宣布的一种学习方法。‎ ‎  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小组学习进行解释,都非常强调小组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合作探索知识的内涵,这正体现出了小组学习的众多优势。‎ ‎  二、小组学习的优势 ‎  1、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体味结论的得出过程、探究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套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木框,让学生动手拉扯变形,每个小组都能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这一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各个小组都发现,只有三角形才不容易变形,从而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组内动手、组间沟通,学生欣喜:我们发现了三角形具有不容易变形这一规律。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产过程,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动手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发现规律的求知方法。‎ ‎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抒已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让学生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一节时,分小组完成把圆形纸片切开分成长方形这一任务,必须小组间分工配合,尽一生之力很难完成。小组成员有的递剪刀,有的按纸片,有的测量,就是一名差生也可以插上手,哪怕仅仅做了把掉了的纸片从地上捡起来这一个小小的工作,也是出了力的。实际教学中,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协作到位的,总是能够最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自评、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常说“比一比哪个组先完成”、“你赞同哪一种方法”、“说说他的见解好在哪里”‎ ‎,充分体现了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适应将来竞争性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  三、如何更好地实施小组学习 ‎  时间落实。一是给学生充分的组内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在组内发言、动手、得到评价。二是小组学习结束,应有全班交流、评价时间。这两处时间中任何一处不落实,都会直接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  组织落实。小组学习组织不好,容易出现“放羊”现象,造成纪律混乱的场面。或沦为个别活跃学生的“一言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有的小组一潭死水,学生动不起来。为此,教师应在经常运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在班级内形成分组惯例,定好小组长。做到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各就各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包括守纪的习惯,倾听、反驳、发言的习惯。教会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还比如限制发言时间,鼓励差生解决简单问题,确定全班汇报的发言人等,都是小组长的职责。教师平时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培养这样的小助手,小组学习时,各小组的情况就能操控自如,不至出现教师在小组间匆忙穿梭,顾此而失彼的现象。‎ ‎  恰当拟定小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学生能否有效开展讨论的前提。拟定的任务与已学知识间要有恰当坡度,并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也就是“有说头”、“有做头”、“有争头”‎ ‎,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所定任务不应限于一种答案和一种解法,以便诱发学生的多种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彰显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的优势。如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导员没说完的话是什么,学习《小狮子爱尔莎》一文,让学生小组讨论该不该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等问题,数学课上的让学生依小组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等,都是适当的小组学习任务。‎ ‎  教师要当好旁观者。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不值得全班交流,哪些小组讨论中出现了新颖观点,必须在交流时展现出来……教师都应该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胸有成竹地组织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  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一课都要搞。不能认为小组学习一定会出现合作的效应,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小组学习,动机和责任是全体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法,或是学习模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