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课程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课程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英语论文之课程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 一、课程资源整合的社会背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结合学生实际作弹性执行,充分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合理有机整合,创设教学环境、创造不同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支撑,是保证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教学可用的课程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课本教材,它包括了全社会能够为教育所用的一切资源,是指教材之外的一切对课堂教学有辅助作用、符合学生认知过程、并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包括诸如图书馆、实验室、相关学科知识、学生、教师等校内资源;如博物馆、德育基地、旅游名胜、学生生活经验等与学生校外体验有关的生活资源;信息量巨大、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周围可供利用的一切事物。   ‎ ‎ 在实际的课程推广过程中,英语作为现代知识信息的载体,其重要的工具性、语言的特殊性更为凸现。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打破原有教师一言堂,改变只注重语法知识传授的模式,就需要结合学生能力发展和生活实际来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要使学生对于语言的生成和使用习惯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必须要依托于对所教语言母语国的国情、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了解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所传达的知识信息,就无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诸如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现代科技等各门学科的相关信息,而上述目标的达成绝不可能仅靠一本教科书在狭小的课堂内实现的。正因为这些特殊性,要实现课程要求的转变,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挖掘周围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使英语教学更生动、更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有效合理地课程资源开发,有助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全面的资源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促进其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资源整合的现状分析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新课程推广实施中,英语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和窘境。教师在教学实践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可用课程资源的匮乏。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对教师教学习惯的反思总结,发现资源匮乏问题的症结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一)              传统教学观念,引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不重视   ‎ ‎ 传统教学观念里的教学资源的概念十分狭隘,教师普遍认为手中持有的教材即教学资源。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认知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不在教学设计的考虑范畴内,标准化的统一教材、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语法知识传授的教学导向,促使许多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认为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源毫不必要,长期的不重视造成了资源积累的不足。 (二)认识局限狭隘,促使教师主动开发意识不强除了手中的教材,还有什么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呢?教师们的回答大多仅限于教参、辅导书、课外读物、网络等比较局限的范围内,并不了解课程资源的真正内涵。课程资源不仅包含校内资源,亦包含校外资源;不仅包含纸质资源,亦包含音像资源;不仅包含教材内容,亦包含学生生活经验等。正因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许多教师挖掘资源的意识不强,大量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很大一部分教师还不能从传统的教材运用和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仍然热衷于时间加汗水的教育方式,只单纯接受和利用已有的现成资源,而没有主动开发的意识,造成课程资源的更新缓慢,可用资源紧缺。(三)信息资源爆炸,带来无从选择的尴尬局面    网络的高速发展,对外窗口的不断拓宽,教学理念的强化更新,使得语言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了更广阔的资源平台。然而面对众多林林总总的信息,教师却依然手足无措---要用的课程资源找不到,好用的课程资源不够用,没用的信息又如垃圾般铺天盖地。系统的,实用、够用、好用的学科资源库还未建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    三、整合原则和整合的内容:   ‎ ‎ 通过分析研究上述问题和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教学研讨,在课程资源整合中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课程资源的整合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 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须建立在学习者已有或熟悉的经验背景和生活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再现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与生成,促使学生习得水平的提高。原则二:课程资源的整合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体现课程资源建设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原则三: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因地制宜。课程资源的整合不能是建造空中楼阁,不能是理想化的空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挖掘学生周围可用的、和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以可开发、可利用、有价值为整合纲领。    以上述三个原则作为资源开发整合的依据,结合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和教学的特点,对开发课程资源和未开发的可用课程资源进行了梳理。从教材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方面具体实施英语课程资源系统整合的研究。英语学科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教”充分肯定了教材作为第一教学资源的地位,而且是一个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要把原有奉为经典的“教材是标准”的观念转变为“教材是资源”‎ 的观念,并且认识到教材是一种可拓展、可整合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能简单的把教材弃置一旁,另起炉灶重新拿出一套标准来,而是应该在仔细研究分析教材、全面系统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拓展,使之成为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的有效资源。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1、学生生活体验和教材的整合英语作为具有交际性特质的工具性语言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体现其价值,教材的抽象世界和单纯的知识传授常常使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且枯燥乏味。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结合课题教授,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找到关注点,引起共鸣,让学生在不断地自主性实践体验过程中构建知识架构。另一方面,学生生活资源的利用也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从多元化的角度辅导学生构建语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 ‎      如在教学“How much...?”询问价钱的句型时,把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超市宣传广告用到课堂中,对从购物单的制定到购物结账的每一个对话环节进行多样化的操练;在教学“Places of Interest”时,引入实物明信片,通过明信片的写作复现课文景点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到的报纸、影视、广播等素材型资源进入到教学流程, “弥补”教材的不足. ‎ ‎ 2、相关学科知识和教材的整合传统的课程观,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人为的造成学科间的知识界限分割,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缺乏学科与学科的整合。这样的观念用于英语语言教学上,就形成了教学只重视单词和语法的纯理论性和知识性的传授,而忽视了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特性,忽视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际性、实践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语言获取和处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因此,英语教学必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如果把英语学科孤立起来的话,就会使这门语言因失去其丰富的内涵而显得枯燥乏味,也会因缺乏目的性而产生理论和应用的脱节。《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外语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指出:“外语学科处在中小学课程教材整体改革的前沿,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为学科自身服务,还应当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服务。” 英语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使英语体现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价值,通过学科知识的穿插,不仅能借助学生已构建的相关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巩固,锻炼学生英语听说和思辨能力,最终形成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良性互动。    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字词句章等语言表层的、高度抽象的结构形式变为了具体的信息流,学生有了明确的交际目标,他们可以在真实的课堂交际环境中,‎ ‎ 用所学的语言就学科知识中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自觉遵守不同学科知识的语言使用规则,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语言基础。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知识面的差异,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尝试把较直观的一些艺术类学科如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资源来丰富和活泼英语语言教学。如:学生通过听、学、唱,自我改编歌曲等音乐学科资源,把枯燥的文字幻化成了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学生在动听悦耳的歌曲声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饶有趣味地得到了培养。又如:利用图片、涂色和剪贴等美术资源手段,使词汇教学操练、课文的理解掌握多样化。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有较多篇幅的阅读文章主题都涉及到其他如生物科学、自然常识、经典文学、环保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实践证明: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构建整体知识,达到了双赢的效果。3、文化背景知识和教材的整合。    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国情、风土人文、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演变过程、知识结构的构成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增强语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特定场合的交际用语和特定社交礼仪。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隐含的英美文化知识,无论是对话,还是一些单词、短词都有 可挖掘的文化因素。随着上海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不局限于在学校学习和社会个别人士偶尔使用,而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与之相关的内容也逐渐多了起来,报纸、书籍与杂志、电视节目等媒体信息,成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补充手段。教师通过有效地介绍、指导学生好好利用这些手段,以此来补充课堂所学的不足,进一步促进英美知识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结合课文已出现过的语言现象共同讨论、学习,通过笑话、小品、游戏等娱乐方式将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语言运用有效的结合,创造相应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另外,教师通过对已有英语知识进行有效拓展,或某一文化现象的谈论而引回课本知识,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英美文化知识。 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显示了它的巨大优势。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教学的常规手段。多媒体设施和互联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英语课程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改善了教学的效果。    1.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 ‎ 在教学实践中,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独具的视听功能有助于将枯燥的纸质介质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文介质,有助于模拟语言所依托的生活场景,通过创设情境,寓情于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求知欲,有利于帮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不仅如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支持了人机交互功能,使学生即看到见、又听得到、还能动手操作,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得学生进行更多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可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和不同课型的整合过程中亦体现了不同的资源价值。    课文教学:比如:高中阶段的“Stunts in the Movies”一课,文本教材只给学生呈现了关于stunts的剧照和一些动作明星的照片。学生对于stunts的理解和课文的理解如果只借助于文字,就会感觉整篇文章索然无味。为了促使学生真正了解stunts的含义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剪接影片的精彩片段和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一种全新的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好奇心。在低年级的英语启蒙阶段,创设相应主题的语言情景,采用多媒体技术,把生动、形象、直观的文字材料转化成了孩子们能够看得到,听得到的动态画面,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欲望,更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状态,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也能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如在教move这样的较抽象的动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搬动家具的多媒体游戏,通过让学生move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各种家具的名称,又自然地把move这个生词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亦增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 ‎ 听力课教学:在做听力练习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播放听力材料的同时配以图片或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关键信息的选取,在听后,亦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场景复现、配音或复述的方式进行模仿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在播放中,学生如有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定位重复听,这是传统的听力教学用录音机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规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严重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和网络资源,所播放的语音纯正、地道,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听觉享受,而且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    口语课教学:教室的狭小空间常常使教师在教学口语练习时捉襟见肘,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空间无限延伸,可以复现语言所依托的真实生活场景,可以呈现进行实践操练、讨论辩论的主题情景。如在教学“Interview”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面试的录像,可以讨论面试所要注意的body language,dress code等,也可以让学生操练面试用语。在教学“Pollution”一课时,可以通过图片形式,讨论pollution的形式及其危害。在低年级,则可以利用卡通形象和动画短片,让学生进行人物角色扮演和故事的叙述。   2.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21世纪正在形成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对于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化学习等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需要发生变革。如何利用互联网集结更多的丰富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学习,这些问题日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实践中,我们认为,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网络资源对于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即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基于此,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通过以下两个层面来实现:   (1)基于教师层面的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 ‎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构建“校园网”。 “校园网”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共享,方便教师通过网上资源库及时锁定所需的教学信息;“校园网”可以实现教研组管理,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校园网”亦提供了网上教学和“协作式教学”的可操作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流,答疑、辅导、讨论、提交作业等,有效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校园网”还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有效途径。   (2)面向学生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更多的体现在作为教材知识的延展上。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介绍背景资料,重点呈现课文情景。如围绕课文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动手制作课件、制作图表;通过上网阅读新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查阅字典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网络知识设计编制主题英语小报等。同时,网络资源的无限空间的特质,无穷资讯的优势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并无限的扩展到教室空间之外。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浏览时事新闻,欣赏诗歌美文,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开展自我学习、测试和评估,借助聊天室和网上俱乐部,结交国外友人,扩大操练实践的机会。从原有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把学生推到了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积极的开发课程资源不能仅囿于有限的校内课程资源,而应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乃至英语语言所能运用的各个地区。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所说“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the-out-of-curriculum), 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积极地组织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课程观念和行为层面上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不可或缺的支撑系统。   然而在实际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缺乏有效沟通、学校课程与社会资源缺乏有效融合成为了社会资源闲置浪费的主要根源。根据这一情况,以个别学校为试点,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社会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整合,为英语学科课程服务。    1、强调教师社区资源开发的主体地位   ‎ ‎ 在课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学任务把社会资源作为课堂知识教授和实践的一个延生平台,使学生在完成教师任务型课后作业时,必不可少的要主动广泛接触和运用各种可用的社会资源,如采访活动完成调查表、假期旅游游记和旅游手册制作、参与英语俱乐部等,都不同程度地让英语教学空间延展到了社会大课堂,从简单的课本知识变成了实用的生活体验。2、建立学校与社区的有效交往机制主动与社区交流对话,通过建立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促使学校、社区在教育方面形成合力,形成资源上的共享。试点学校的学生通过定期为学区内的幼儿园小朋友开展英语活动,参加社区内组织的英语俱乐部,为区内的龙华烈士陵园担任义务翻译等渠道充分实践课堂中所学的英语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3、挖掘国际资源,创设大英语学习环境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资源,有效解决学生英语学科缺乏真实语境,缺乏语言实践机会的问题。在区域层面深化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 反思总结:不同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打破课程资源结构单一的局面。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合理化,要因地制宜,要因时制宜,走出教材和校内资源的狭隘视野。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性。不仅要发挥专家,学校和教师的开发主体作用,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和家长主动参与的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来。要及时对各方可用资源进行归类、重组、优化和管理,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整个的新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推进中,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推广落实的成功与否,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多元多级培训,尽快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技能,尽快促进教师角色转变,让教师尽快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执行者、传授者、反馈者或建设者。 参考资料:1.张民生   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   《现代教育》2.李松林 黄首晶  关于社区资源开发的研究3.基于因特网的课堂资源型学习的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   http://www.conking.com.cn/thesis/wjq/001.hom4.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5.俞唐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素质6.王捷  研究性学习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 《上海教育科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