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共两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两篇 本文仅供参考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就在于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理论学习对党之建设、国之富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应自觉培养“三种能力”——鉴别力、自省力、行动力,将学深悟透与致知笃行统一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 入门须正,培养“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鉴别力。“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此言虽为论诗,放到理论学习中亦有启发。读书要读经典,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库中选择“第一手资料”,就要看学习者识书辨书的能力。理论学习前,心中要有专业出版“清单表”,脑中要有理论书籍“谱系图”,眼中要有延伸阅读“知识网”。历史底蕴深厚、专业实力雄厚的出版社是书籍质量的重要保障,如学习出版社主要出版干部理论读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学习资料;外文出版社面向世界传播中国领导人的思想、中国的声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就由其出版。党员干部要多学理论多读历史,放眼世界立足国内,培养见微知著能力,才能在出版乱像中收获“开卷有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后疫情时代”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在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钻研须勤,培养“学然后知不足”的自省力。理论武装是实践的先导,理论学习的多寡、深浅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学问勤中来,理论学习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就要以“时无重至”的紧迫感学深悟透,肯下“苦功夫”,甘坐“冷板凳”。学习贵在坚持,如同撑逆水而上的船,一篙不可放松,党员干部要利用工作间隙碎片时间在手机上进行“零散知识”学习,挤出每天下班空闲时间进行“串联知识”学习,整合周末集中时间进行“系统知识”学习。学习中固然会遇到全然不知、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就需要静下心来细析文义、勤翻著述、发微抉隐。“吾日三省吾身”,理论学习不能止步于“不求甚解”,而是要善于反思自省,对每天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逐一审视分析,在反思中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不断调整,逐步建立起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实践须实,培养“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行动力。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学而学“走过场”、附庸风雅“装样子”、进官加爵“撑门面”,而是要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党员干部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忧民之情、“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奉献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致知笃行,立足本职练就过硬本领。工作中遇到难题要“迎难而上”,不能绕道而行;要“敢于亮剑”,不能不置可否;要“只争朝夕”,不能尸位素餐,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不断提升行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工作,一环扣一环抓紧落实,一棒接一棒接续前进,自觉将理论学习锻造成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利器”,拿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矢志报国,造福人民。 【篇二】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而干部的成长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近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正式发行,570页,19个专题,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为当下基层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知识储备提供了一本“学习宝典”。 在基层,“凡事留痕”已成为一大工作特色,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载体查看工作是否落实、完成是否出色。而理论学习留痕现象依然严重,书籍发放登记表、集中学习记录及图片、个人学习总结和心得、学习笔记等已然成为了被督查的硬性资料。基层干部除了处理日常的各项工作之外,还要抽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不仅要让“里子”富起来,还要“面子”过得去,而大多数基层干部是撑了“面子”空了“里子”。 理论学习不应沦为“抄笔记”。理论学习抄笔记,原本无可厚非,“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在摘抄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旦和任务挂上钩,就变了味,盲目摘抄,以凑字数为目的,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表面上看学习认真、思考到位、把握精准,实际上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经不起半点涟漪。同时同事之间“资料共享”是常事儿,领导干部找工作人员代笔也时有发生,而这种“表面文章”更像是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没有用,但是不能少。“笔记抄得手软”,是对“留痕”学习的无奈,也是对这种检验学习成效的不赞同。理论学习不是靠笔上用力,而是靠深悟久思,要入脑入心,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果化作解难题、答疑惑的“密钥”,化作冲破荆棘、乘风破浪的“利剑”,化作战胜困难、砥砺奋进的“法宝”。因此,要避免理论学习沦为“抄笔记”,在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组织方式的创新等方面,都必须下足功夫、寻求改变。 理论学习不应沦为“苦差事”。随着互联网在基层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节约了办事时间,更好地为民服务,同时也创新了理论学习的方式、拓宽了理论学习的渠道,除了较为常见的报纸、书籍等纸质载体能有助于理论学习之外,不定期地参加学习培训班、参加线上理论学习知识测验、下载各类学习app、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等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本来是利用各种方式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但是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成了基层干部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一个“硬指标”,即使部分基层干部刚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只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到头来,“面子”上挂不住,“里子”也空空如也。理论学习是基层干部的一堂“必修课”,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应在理论学习中寻找“美”,而不是把学习看成一件“苦差事”。 以学益智,就是要通过勤学习多思考来开发智力、开阔视野、拓展认识;以学修身,就是要通过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以学增才,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不仅要透过“面子”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要抓实“里子”,用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充实“里子”,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步伐,争做理论学习路上的“排头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