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创激发学生潜能之校本课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创激发学生潜能之校本课程

其他论文之创激发学生潜能之校本课程 ‎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创激发学生潜能之校本课程。‎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未来发展与追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为了实现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历史的热情,变枯燥的“背多分”的学问为充满思想火花的“贝多芬”的乐章。今天我从我们编纂的《中外历史断面拾慧——嬉笑怒骂中感悟历史》这一教材出发,从兴趣、思维、理解三个方面来体现校本课程对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  一、抛砖引玉,激起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乐学,主动积极参加学习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是学生心里充满惊奇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参与。而历史教育片面追求史实的记忆而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以致历史在学生的眼中变的越来越枯燥、乏味。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是一种负担,史学魅力荡然无存。为了引导学生 ‎“趣”字当头,注重对历史的感受和思考,校本教材恰好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正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体验过的我才会真正明白。而校本教材则增加了学生情景体验的机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史料情境、事件情境、问题情境、角色情境、辩论情境。其中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角色情境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课前,笔者认真地对学生说:“昨晚有人送我一辆时空车,我准备到北魏去旅行,请大家帮助我打扮一下,穿最时髦的服装、取最时髦的名字。”学生一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送我一匹骏马好减轻路途劳累,我激动地谢谢他。这下同学们兴致盎然,为我献上胡服、胡靴、胡帽,并取名叫拓跋梅,而有的学生则献上宽大的汉族贵族服装、并取名元梅……趁学生们七嘴八舌、气氛异常活跃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同学们的设计会差别那么大?”,有的学生仅停留几秒钟说:“因为经过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风俗、习惯发生了变化”,其他同学欣然同意。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学生的兴趣被拨动起来,这时笔者则顺水推舟,成功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  二、设疑提问,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 ‎  课堂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大胆思考。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启动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学习“康乾盛世”的繁荣表现时,通过“记者调查”即学生记者向同学们汇报康乾盛世的繁荣的方式及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在学生沉醉之余,教师笔锋一转,巧妙地设疑提问:“我们学过不少封建盛世,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在几秒钟的疑惑后,纷纷地开动脑筋,有的说经济繁荣,有的说社会稳定,还有的说文化昌盛, 等等,他们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思想纷呈,探究的气氛愈加浓烈。盛世中潜藏的危机还没学完,有的同学已高举双手问:“如果清朝的皇帝都励精图治,是不是清朝就不会衰落了?”教师趁机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大胆质疑,而其他学生则唇枪舌剑地讨论开了,有的说励精图治也没用,那时候外国都强大起来了,并出现了洋枪洋炮;有的说都像唐朝的皇帝那样,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说不定行;还有的说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是人无法左右的。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愈加敏锐,师生都有很多收获。‎ ‎  三、利用“活动” 进行表演,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历史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存在很多的疑惑,教师如果把这些疑惑设计为生动形象的演示或表演,就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增强其对历史名词、历史概念的理解效果,提高理解能力。‎ ‎  如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 时,为让学生正确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教师就进行了演示,走向教室门前,慢慢地、轻轻地把门虚掩,并说这个“缝”就是广东十三行。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顿时紧盯着教师的演示,思索的涟漪激荡开了。‎ ‎  在学习“鸦片战争”时,组织小组表演历史短剧,‎ ‎  时间:1846年 ‎  地点:中国上海县衙公堂 ‎  人物:英国商人约翰、上海县知县、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爱尔考克 ‎  旁白:约翰和中国商人钱老板在生意上发生纠纷,约翰一气之下杀死了钱老板。约翰被愤怒的上海市民带上了公堂。在公堂上……‎ ‎  知县:你们这些可恶的洋人,不仅贩卖大烟,毒害无辜百姓。今天还惨杀我大清子民,想我堂堂天朝上国岂可饶恕于你。‎ ‎  约翰:天朝上国?哼。几年前还不是被我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要不是后来你们赔了钱割了地,我们还要打到北京城去。‎ ‎  知县:一派胡言。皇恩浩荡岂容你这绿眼尖鼻的夷狄在此妖言惑众。来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  爱尔考克:(疾步走上公堂)大人,且慢。‎ ‎  知县:你是谁,岂敢公然闯进公堂。‎ ‎  爱尔考克:在下是英国驻上海使馆领事爱尔考克。请问大人,我国公民约翰究竟所犯何事,你要斩杀他。‎ ‎  知县:他在我大清国土地上杀死我大清国的子民钱老板。领事大人,按照我大清国的法律,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  约翰:没错,是我杀了他。他连作为商人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我在上海租赁的房屋还没有到期,他就反悔了,要把我赶出来。要不是我们英国商人来到这里,你们上海会有这么繁华么?‎ ‎  知县:好,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可画押伏法?‎ ‎  爱尔考克:大人,约翰作为我大不列颠王国的公民,我想你没有权利惩办他!‎ ‎  知县:笑话!在我大清国境内杀我无辜子民,还敢在公堂上口出狂言。今天我不惩办元凶,愧对于皇恩浩荡,愧对于列祖列宗。‎ ‎  爱尔考克:大人,你还是看看这个吧?‎ ‎  知县:啊… …!‎ ‎  爱尔考克:对不起了大人,按照条约的规定,我要将他带回我国,接受大不列颠王国的法律制裁。再见了,知县大人!‎ ‎  知县:(手拍桌子),唉,国将不国啊!‎ ‎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领事裁判权这一重点概念回顾了课本中所讲的《南京条约》的内容,同时也使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 ‎  通过校本教材创设生动的历史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更多的收获, 切实达到“三三三教学法”的要求目标,这样的历史课堂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对此,何乐而不为呢!‎ ‎  老师们,“创新是个人进步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创新,共同进步,共创衡中辉煌的明天。‎ ‎  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