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论文之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临海市第六中学 徐小飞 )摘要 课堂问题设计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之 一。那么如何优化问题的设计,本文就以下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于 重难点处、新旧知识衔接处、学生思维阻滞处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还 要注意情境的呈现、基础性、梯度和探究性。关键词 优化 设计问 题 教学效率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无不注重“问题设计”的作用。亚 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孔子也提出了“以疑 激思、以疑引思”的观点。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 质量。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堂问题的设 计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必需赋予新的内涵。一.紧扣教学目标,于重点、 难点处设计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整个教学活 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范性,目标不正确的教学是无的放矢。教师在 进行问题的设计前应全面分析一节课的各个知识点,理清重、难点,于 重点、难点处具有设计指导性的问题,化难为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引 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以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影响 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这节课的重 点、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总经理, 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顿时提出很多 的想法:到海边地区办水产品加工厂,因为那里水产品丰富;到贵州办 服装加工厂,因为劳动力丰富、廉价且土地价格低廉;到北京搞电子产 品的开发研究,因为北京科教文化事业发达,劳动者的素质高;在临海 新客站旁边办一个物流公司,因为交通便利……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使 学生既突破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更从方法与过程等角度整体掌握了 知识,促进地理思维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二.选准恰当时机,在 新旧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 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 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 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探究活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教 材提出的问题是“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 罗,分析他们的地理区位特点?”区位的概念及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 在必修Ⅱ学的,过了一个寒假,很多同学思维模糊了。为了使学生更全 面的回答,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区位的概念是什么?②影响城市区位 选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③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 些?④请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这些城市发展 的区位因素?这样既回顾了旧知识,又在此过程中解决了新内容,培养 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重视学情反馈,在思维阻滞处设计问题有 研究表明,学生有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强烈愿望,这个时 候是给学生答疑解疑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 映情况及学生在平时对作业的反馈情况,及时在学生思维阻滞处进行点 拨。如探究活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教材提出的问题是:“在塔里 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这个 问题的综合性很强,思维跨度也比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 能力。当学生不能解答而出现思维阻滞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从三个 角度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联系第二章有关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说一 说山前冲积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山前冲积扇在塔里木盆地中是怎样分 布的?②绿洲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哪些 便利条件?③从交通运输有利于城镇间的人流和物流两个方面进行考 虑,分析城镇的空间分布与交通线路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问题,把问 题由大变小,由难变易,比较好的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的原则,既紧紧地扣住了“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个实质性问题,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四.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苏联教育 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重气 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的兴趣和求知 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大气环境问题”时, 先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破伞难遮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 引到情景中,调动了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就 两幅漫画所蕴涵的寓意进行思考:地球为什么会出汗?破伞是什么涵 义?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带来了哪些后果?面临这些后果人类应该 怎么办?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加强了生态破坏的危 机意识,也引起了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五.分析学生认知结构,注 重问题设计的基础性问题设计的基础性是指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 础。问题过于简单,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学生不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难以持续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不仅不能顺利解决 问题,而且自信心还容易受挫,不利于长时间地让学生充满兴趣。只有 那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 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最适度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 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例如关于“城市 化带来的问题”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临海市的市 区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 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 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 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六.理清学生思维,设 计有梯度的问题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有差异,造 成他们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也不同。而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就能有效 的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收获。如 关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的教学中我共设计了六个问题:(1) 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2)在地质时期,地球表 面所经历的大冰期与干旱期是否相吻合?(3)在地质时期,中生代和 新生代分别是以干旱期为主还是以湿润期为主?(4)在地质时期,地 球表面经历的温暖期长还是寒冷期长?(5)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个 年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何特点?(6)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地质 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这些问题由难到易,起点立足于后进生,层层推 进,将问题逻辑化,使后进生学习能走在自身的心理机能发展前面,将 落脚点定格在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层面上,从而达到后进生“跳一跳 能摘到桃”,优等生能“吃饱”的教学效果。七.设计探究性问题,关 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能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 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他强调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有助于学 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 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克服“灌输式”教学倾向 的“解药”,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教学“影响农业区 位因素——水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水分是怎样影响农业布局的? 请同学们从水的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农业的影响来讨论。”通 过探究,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当然由于探究 性问题一般是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 时,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起点能力,考虑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和 提问的形式,尽量避免教师提问和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无所适从;或 不等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讲出答案。同时也应兼顾到探究 性问题的可实施性,希望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设计的问题,并能 充分发挥已设计问题的课堂价值。所以,如何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还 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总之,对于 问题的设计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情况,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设计 中发现新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尽可能确保问题设计的有 效性。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渗透,使问 题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问题设计目的的实现,从而获 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李文英.地理课堂中设计问题的思考. 陕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 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王祖浩. 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 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 索系列——问题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