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其他论文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一句话概括说明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这也正是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德育是学校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主观的、深刻的和有针对性的。两者形式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积极开发利用其资源。‎ ‎  一、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  (一)    导向性功能。‎ ‎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始终要把握住这一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党团史知识竞赛,举办时事政治知识比赛等,使学生们了解党团史,了解国情。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采访调查,让学生们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家乡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的巨大变化,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二)    激励性功能。‎ ‎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变革中,党和政府期望当代青年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和道德品质高尚的一代。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要强调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用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激励学生。如:组织学生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开展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义务服务和“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三)    增智性功能。‎ ‎  学校的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这一中心紧密配合,大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好思想、好作风。可以举办一些学科竞赛,开展小制作、小发明评奖赛,针对学校实际,举办一些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等等,以促进学风建设,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  (四)    娱乐性功能。‎ ‎  校园文化建设要将它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现代化的建设者,因此,不但要在仪表、言谈、举止上符合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而且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对不健康的文化要有抵抗力。为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要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娱乐活动中受到美的陶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组织开展艺术节活动,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举办运动会、班级篮球赛、文艺汇演,组织书画、摄影、音乐、健美、服饰讲座等,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广大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娱乐中陶冶情操。‎ ‎  (五)    内化性功能。‎ ‎  校园文化是通过价值观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协调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深层心理结构,从而营造出共享的、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的、与社会主导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的。因此,利用校园文化的内化特点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学校很难通过行政命令、单一的规章制度和强行灌输去限制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培养。‎ ‎  (六)    稳定性功能。‎ ‎  校园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一些缺陷。不同的时代,党和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针,对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也作了不同的概括性规定,这就给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难。而校园文化作为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应的一种特殊文化,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校确定学校的三大战略是:“文化立校”、“素质强校”、“特色兴校”, 学校文化主题已初步确定为:爱·国·家。“爱”就是关爱,心中有爱,爱人,爱已,爱国,爱家,爱一切积极的事物;“国”即国家和民族,要着眼未来,心系国家,胸怀民族,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雄心;“家”即家庭和家中的亲人,学校就如一个大家庭,同事、师生都是亲人:教师要将学生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爱护,学生也要视教师如家人和长辈般尊敬,同事更如兄弟姐妹般亲切和同甘共苦。“爱”是灵魂,“国”是根本,“家”是载体。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营氛围,以文化提品位。以学校文化构建促学校内涵发展。素质强校战略是要转变片面以分数为标准的传统人才观,逐步实现人才标准的本来回归,真正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以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相应稳定性是因为教育承担了影响和引导社会发展的重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门,在文化的选择上要体现教育的这种功能。因此,教育的自身规律也就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使学校在面临时代变革、教育目标滞后与不确定的情况下,仍能迎接挑战,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  二﹑切实搞好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有些人往往一提校园文化建设就以为应该花大钱、求时髦,着眼在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上,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当然,教学环境的优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但从当前我国国情,乃至我校的校情来说,都不应因为某些设施暂时跟不上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而应根据各自特点,认真挖掘、利用好校园的隐性资源。‎ ‎  应如何去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呢?笔者认为,需着力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  (一)、对学校校史再认识。‎ ‎  每一所学校不管其创办历史长短都有一个建校创业的过程,也有各自的辉煌或被社会认可的业绩。这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无可替代的教育导向功能。‎ ‎  (二)、对校容校貌再塑造。‎ ‎  学校的各幢建筑都各有历史的印记,又各具有独特的风貌,它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一草一木,日日相见,各有其动人之处。它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物质文明的标志,又是学子抒发美好感情的对象。诉诸文学,摹之图画,无疑可起到凝聚、激励的功能。‎ ‎  (三)、对历次活动再总结。‎ ‎  档案齐全的学校,往往对历次活动有所记载。无论文字、照片,都显示学校发展、成长的一个侧面,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及参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各种教育和竞赛活动,都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培养塑造功能。‎ ‎  (四)、对活动形式再思考。‎ ‎  校园文化内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娱乐文化。校园内健康活泼的业余生活,能调剂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文化娱乐设施多样化,活动多样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渲泄、释放的机制,还能增强凝聚力,为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五)、对传播媒体再改造。‎ ‎  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的集体和社区。对新知识、新技术要用多种渠道迅速传播,提纯出一种超前性的新文化。对新、旧、中、西文化的整理、融合,形成校园文化的“杂交优势”,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传播的整体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点为德育工作服务。‎ ‎  (六)、对文化内涵的再丰富。‎ ‎  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市场经济对学校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这已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学生,尤其我市被广东省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试点市之后,学生在改革开放、拼搏竞争的氛围下,会感到了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促使学生有了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的紧迫感。在这种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拼搏进取教育,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把娱乐性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以校园艺术节、运动会为龙头,开展系列讲座和各类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七)、对师生关系的再发展。‎ ‎  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校园文化发挥德育功能的前提,是校园文化品位提升的关键。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矛盾,教师和学生之间亦不能例外。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表现欲与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加上受知识、阅历限制,对学校、社会的人和事不可能“认识一致”。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开发中应充分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根据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规律,将工作落到实处。‎ ‎  校园文化不仅对内能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园成员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关系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对外表现了学校的魅力和个性所在,以及学校的哲学信念和目标追求。在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已达成一种共识:所谓世界的、必须是民族的,没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必然也失去在世界舞台上一竞高低的优势。因此,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也必须展现自己学校的特色。缺少特色,则会失去吸引力。‎ ‎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更为可喜的是:全校上下达成了共识,开展了广泛的实践与深入的探讨,校园文化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我亦就此谈了以上一些认识、看法,权当抛砖引玉而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