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细节的魅力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细节的魅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细节的魅力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 戴传洪 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彼得懒得弯腰,装作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里换来3文钱,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丢樱桃,每次都只丢一颗,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是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我们的课堂中也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视角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深切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这样,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是啊,教材不是圣书,他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教学资源,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用“对”、用“足”、用“活”、用“好”教材资源。1、细节让课始寓教育于无痕【场景】在《确定位置》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新颖而自然的课始:活动一:交朋友师:请每个小组往下传第一张纸,依次写上你的名字,我就能认识你了。第1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第2小组呢?第3小组呢?……(“第几组”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活动二:找位置师:今天,老师要重新给大家排一下座位。看,这是第二张纸,请小朋友从上往下依次拿。再请你们按上面写的字去找新的座位。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于是,先要确定第几组,再确定第几个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依稀形成)【剖析】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的。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课始活动,不是师生间自我介绍,说说各自的爱好,就是唱唱歌、表演表演节目之类,似乎并没有考虑要将教学内容渗透于其中。而本例中,教师却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他无声地将本课的教学要点融于两个活动中,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又将本课所要学的内容向学生作了交代,可谓“一举两得”。2、 细节让课尾精彩纷呈【场景】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为学生配备了一些人民币,哎,这钱怎么分文不少地收起来呢?随着尾声的临近,只见教师面带微笑地问:“小朋友,有了钱可以做什么?”生1:买玩具。生2:买好吃的。生3:买房子。……师:还可以做什么?(学生沉思)师:我们还可以给希望工程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对吗?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捐款仪式。随着轻快的音乐,小朋友一边汇报捐款数,一边把钱放入捐助箱。【剖析】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课末小结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它虽小,却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激发学习欲望。在本例中,教师巧妙安排、精彩设计的“捐款仪式”是多么的独具匠心啊!它将细节做大,由单纯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不仅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会了知识,也从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能把发下去的人民币完整、轻松地收起来,真是一举多得。二、精彩的细节,来自对学生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教材”被误以为是数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致使互动的、生成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被枯竭为教师“教教材”和学生“学教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资源观,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1、细节让课堂盈溢人文关怀【场景】“叮铃铃……” 上课了。孩子们齐唰唰地坐好了,突然,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举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哈哈……”底下一阵哄笑,这时老师轻轻打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微笑着说:“今天,我们正好要学‘时、分的认识’,就让我们在等待这位小朋友的过程中共同来感受一下1分钟到底有多长吧。”说完将一个作教具的钟挂在了黑板上,小男孩则红着脸冲出教室,不一会就回来了。老师摸着他的头说:“ 1分钟就解决了?可真快!那你知道1分钟,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吗?”在老师报出一连串惊人的数据后,大家都愣了,“要好好珍惜时间”的念头牢牢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剖析】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在本例中,教师的一个“等待”,不仅化解了小男孩的尴尬处境,使他在无形中认识到上课去厕所是不应该的,还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分钟,知道1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师的一个“等待”,不仅在保护小男孩自尊的同时,深深地教育了大家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还让课堂充满了温馨与人情,洋溢着人文精神的芬芳;……。其实究其原因,都只是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没有简单处理,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及时捕捉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并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细节让学生张扬个性【场景】在教学“简单的统计” 时,教师出示如右统计图: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看到取暖器卖出的台数远远超出了冰箱。生2:我还发现取暖器卖出的台数渐渐地减少了。师:那是为什么呢?生2:是因为天气在渐渐变暖。(有道理)生3:我也发现三月份的冰箱比二月份卖出的多;可为什么一月份天这么冷却卖得最多呢?(“是啊,为什么?”堂下已有个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生A:也许没有什么规律,人们想什么时候买冰箱就什么时候买。生B:一月份是快过年的时候,人们的钱多了,就去买冰箱了。生C:一月份买冰箱的人一定很聪明。在年末买东西,商场都要搞优惠活动,价格一定很便宜。他的话语刚落,课堂上就荡起了阵阵笑声,这笑声中有着赞扬、喝彩、敬佩……【剖析】“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精彩的教学细节可以造就经典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他们在学习中时不时会跳跃出创新的思维火花,迸发出灵性的童言童语,张扬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在本例中,教师原是想让学生说出:随着天气的变化,取暖器销售情况也在随着变化。没想到学生竟会因势考虑到冰箱的销售情况,并作出了如此意外的分析,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念作出对事物的判断,他们是在用个性张扬的语言营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的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精神,用细节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这样,教学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使学生品尝到被肯定的滋味。三、精彩的细节,来自对错误资源的利用1、细节让教师的错误如此美丽【场景】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教师一边出示画有红花、黄花和蓝花的小黑板,一边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在完成第二题时,一个学生回答:“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完全正确。”教师顺理成章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准备进行下个类型的练习。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了,“咦?这道题还有什么异议呢?答案是唯一的呀?”教师犹豫了一下,但看到他那期盼的眼神时,还是请了他,他声音响亮地说:“老师,我认为第二题蓝花的朵数不是红花的2倍而是1.75倍。”教室里顿时出现一些同学的小声议论,“ 8除以4只能是2,怎么会是1.75?”还没等教师开口,他又接着说:“因为篮球有7只,足球有4只。”听他一说,教师回头仔细一看,顿时一阵发慌,原来由于他的疏忽,漏画了一朵蓝花。怎么办?短暂的思考后,教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观察得真仔细,是老师画错了,很抱歉。可是如果我们要使这个倍数成为一个整数,该怎么办呢?大家小组交流一下。”于是,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剖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考虑不周难免会出点错,如写错了板书,口误说错了话,这些都会造成紧张的情绪和尴尬的局面。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失误,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一教学细节呢?或许有人会趁学生低头写字之时,快速改过板书;或许有人会迅速转移话题;或许……,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采用种种方式遮掩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地逃过这些错误。其实教学中的错误恰恰是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犯错误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就是探究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能慧眼识珠,在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正确处理,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在纠错、探究的过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本例中,教师在发现错误时能坦然面对,并机智地把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讨论“要使这个倍数成为一个整数,该怎么办呢?”的问题,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倍”这个概念的理解。2、 细节让教材的错误得以生成【场景】在一本教学辅导册上有这样一个计算题:2660÷35-96+34=因为是练习课,所以教师没有细看就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了。不一会儿,底下就开始窃窃私语,终于,一个学生忍不住举手说:“老师,这道题不能做,2660÷35=76,根本减不够96。”教师拿起笔一算,咦,真是76,不够减96。要不,就把题目改一下?哎,不如让学生自己来想想办法。思考片刻后,教师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数据,把96改小些。”“也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符号,把减号改成加号。”“大家的想法不错,可如果要使答案不变,应该怎么改呢?”“可以将+34放在-96的前面,先做加再做减。”“还可以给96和34加括号,把+改成-。”这时,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开口了:“ 老师,这道题不用改也能做。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先减后加,算成先加后减;也可以给96和34添括号,再根据括号前面是减法,把+变成-。也就是像简便运算一样计算就行了。” 顿时,大家豁然开朗。【剖析】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教学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在本例中,面对教材中的错误,独具慧眼的教师并没有草草处理,而是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对这个教材之“错”的热烈争论,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张扬正确观点,使细节成为牵扯学生心灵的琴弦,憾动着学生的灵魂。正是教师的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让我们的教学秩序得以控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而丰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教学细节犹如课堂中的精灵,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流露,教学风格的表达,教育功力的表现。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正是有了它,我们的课堂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把握住了“细节”,就是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 (此文获200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