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课堂中“弱势群体”现状调查及转化策略
数学论文之数学课堂中“弱势群体”现状调查及转化策略 数学课堂中“弱势群体”现状调查及转化策略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班级中的知识基础差、动手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接受能力不高的学生,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词语——“弱势群体”来说,则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拉开了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造成了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本文现在就从数学课堂上“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以及对他们进行转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知识的建构中提倡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比作是一个乐队的话,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有效的平台。对于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诸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成了他们的天堂。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对下降,课堂上知识传授的效率相对降低了。对于班级中的知识基础差、动手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接受能力不高的学生,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词语——“弱势群体”来说,则是“雪上加霜” ,进一步拉开了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造成了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本文现在就从如何关注数学课堂上的“弱势群体”问题,作一探讨:一、教学课堂中“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从笔者任教的小学中的抽样调查情况看,一个正常的班级中(指未进行特殊筛选特长班、提优班的前提下),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及本文关注的“弱势群体”)大致是按1:3:1正态分布的。以一个学额数为50人的班级来看,值得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应该有10人左右。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高,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增加,临近毕业年级由于教师辅导力度的加大又降低,相同年级的平行班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不同,各班中的“弱势群体”数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习理解困难、有的胆小懦弱,不敢表达发言、有的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合作,表现出的就是沉默寡言、冷眼旁观;有的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思绪信马由缰,表现出来就是随便做小动作或干扰他人学习等等。他们学习成绩一般都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摇摆。以下是笔者在自己所任教学校2006年11月期中质量检测后进行的一~六年级“弱势群体”情况调查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人 数 382 328 291 318 315 322 “弱势群体”人数 29 26 32 41 38 35 “弱势群体”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率 7.59% 7.92% 10.99% 12.89% 12.06% 10.86% 注:本表中的“弱势群体”以期中质量检测中的及格以及不及格标准的人数划分。造成班级上的“弱势群体”的原因,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一般有三个情况: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如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同龄学生比相对滞后、性格胆小内向,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差,造成学习困难形成的;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欠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挫折,对学习有抵触、厌烦情绪,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造成的;三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甚至缺失(例如单亲家庭、城镇贫困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情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加之以前的学习基础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的。 二、转化数学课堂上“弱势群体” 的策略1、课堂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给予关爱。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都应该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个体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上有“强势群体”和 “弱势群体”之分,由于学科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这种分化更大一些。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多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弱势群体”一定可以转化成“正常群体”甚至“强势群体”的。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关爱这部分“弱势群体”,如我了解到班内“弱势群体”之中有几位普通话较好,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有读例题的机会就让他们充分展示,并及时给予表扬。作业书写较好的几个,就把一些简单练习的板演机会让给他们,这样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增强。在课堂上对“弱势群体”给予关爱,还体现在课堂评价上,要充分挖掘、捕捉他们每一个闪光点和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老师说的话他们就更容易接受了,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班上的“弱势群体”都喜欢你这个老师,都喜欢上数学课,那他们的转化就会“事半功倍”了。2、合作学习中给“弱势群体” 机会。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的课堂上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构建知识。这样,那些头脑灵活、乐于动手、性格外向、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就会如鱼得水,课堂真正成了他们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天堂,而平时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无法真正参与其中,课堂上往往没有真正的探究、实践。长久以往,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也是新课改后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弱势群体”增加的原因之一。如何使数学教学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呢?我从激发“弱势群体”学习的兴趣和在小组合作中多给“弱势群体”提供机会两方面入手,改善“弱势群体”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一切有效教育工作的开始”。在合作探究中,我注意选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弱势群体”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成四人小组,实行“组长轮流制”,即每节数学课更换一位组长。小组内讨论时各抒已见,互相倾听,全班汇报交流时则以组长为主要代表,其他组员适当补充。长此以往,一种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的自立学习的氛围就形成了,避免了因组长固定,组内成员轻视“弱势群体”而导致“弱势群体”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现象,使他们由被动地“扮演角色”到主动地“进入角色”,由“配角”变成“主角”,锻炼了“弱势群体”的能力。3、应用探究中对“弱势群体”给予照顾。小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一般也不甘愿落后。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心理上常常感到自卑,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抑制。在课堂教学中就表现为极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缺乏,滋生了懒于动手动脑的毛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就要关爱甚至偏爱“弱势群体”。这在课堂的练习探究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能力有大小,发展有先后。“弱势群体”由于成绩落后,反应较慢,往往在探究活动中经常出错,经常没有成效,作业完成情况也常常是不如人意。这样,在教学中我就对学生的探究任务作了改进。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数量的练习,使“弱势群体”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我在教学中一般把探究任务分成A、B、C三个层次:A类,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任务;B类,全班大多数同学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的探究任务;C类,班上的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用拓展任务。对于班上的“弱势群体”,要求他们一定要完成A类任务,B类任务能完成多少就做多少,每有一点成功就给予表扬。在数学的综合考查检测中,题目分成一、二、三颗“☆”,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选择的定目标。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还可以完成附加题。这样,“弱势群体”也基本有成功的体验,另外,在“弱势群体”探究时适当进行指导、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探究任务的分类设计,使“优势群体”能够吃饱,“弱势群体”也能有提高,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课余加强对“弱势群体”个别辅导。前面已经分析了造成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的原因有多种,仅仅靠数学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时也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个别辅导工作,促使他们尽快、尽早地转化。个别辅导要从每个“弱势群体”的具体情况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大的方面看,造成“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那么我们的个别辅导工作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方面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弱势群体”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寻找机会,多和这些学生谈心,了解造成暂时不能很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针对具体的情况,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学过程中的鼓励、引导,以及争取家庭的帮助,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运用爱心、细心、热心、耐心,帮助“弱势群体”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融入班级的集体中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第二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学习辅导。“弱势群体”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的关怀和帮助、指点和照顾是十分必需的,在课后的个别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平时的辅导,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可以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采用提前教学或课后补习,让他们“笨鸟先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接受起来就减少了难度,他们学起来就轻松多了,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使“ 弱势群体”也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的“弱势群体”可能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终身学习数学的意识,而不是培养数学全才。因此,对那些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数学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关爱、给予照顾、给予表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他们创造适合学习数学的天地,让“野百合”也开出绚丽的花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