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绽放绚丽的花朵
音乐论文之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绽放绚丽的花朵 【内容摘要】: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多媒体技术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它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活跃思维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学好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做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变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实践中努力在下述三个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实践中发现音乐课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系统共同参与,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通过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 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每次在上课之前,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熟悉且好听的歌曲,领着学生踏着轻快的旋律进入音乐教室,然后按节奏跟老师一起拍拍手、拍拍腿,做一些简单的律动,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学生已经能很快地感受到音乐并融入到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地融为一体。 例如:我上四年级《忆江南》这首歌时,在课前我播放《茉莉花》,用一种学生比较熟悉且带有江南韵味的民歌感染学生,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舞蹈《小城雨巷》并提问:“根据音乐和画面判断帮我们带到了哪里?”学生一眼就看到了幽幽的小巷,小桥流水,看到了江南特有的白墙黑瓦,一目了然,这是美如画卷的江南。之后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同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风光图片,让学生一下子沉浸在江南风光的美景中。这样的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自豪。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这首歌曲像涓涓小溪一样流进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很容易就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了。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我与学生一起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改变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教师利用录音机的教唱功能一遍又一遍领着学生学唱歌曲,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加之长期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学习与机械化训练,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从中感受不到美,使原本就赋有艺术灵性的孩子们在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中渐渐扼杀了天性,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发现,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不但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加大了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说我上二年级《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时,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对彝族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从电脑网络上收集大量关于彝族的建筑、歌舞、风俗习惯以及彝族人民生活的图片等等做成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彝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一民族文化的特点,然后学唱这首歌曲时,他们就唱的有声有色了。接着我还给学生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舞蹈视频,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通过视频让他们对彝族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让他们和彝族小朋友一起分享幸福的生活,加深对彝族的印象。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仅轻松学会了一首歌,而且增长了知识。所以音乐课不单单是音乐,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娱乐,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这就要借助于多媒体的功能,因为 多媒体声画并茂,网络资源量大,视听察结合,能丰富学生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用交响音乐来讲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同的乐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我让学生先看乐器图片,然后听乐器的音色,再自己总结出每种乐器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自己理清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比如: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小鸟--长笛--灵活轻巧等,这一教学环节改变了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 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分辨各种角色的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为学生后面的表演做了铺垫。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开发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了《彼得与狼》的动画片,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在观看时,我用了这样的方式:只看画面没有声音,目的是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当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太阳缓缓升起,烟雾迷蒙的大树林里一片安静。彼得和他的好朋友鸟儿一起玩耍。这时扮演彼得的同学上场,模仿弦乐四重奏的声音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走着。扮演小鸟的同学便兴奋地吹着长笛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小猫趁机想抓住小鸟,被彼得阻拦了。这一派美丽的森林景象,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其中的一员,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再现彼得与小鸟怎么样捉住了狡猾的大灰狼,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让学生的欲望得以释放,让他们的个性在此得以张扬。学生们的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音乐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注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使音乐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音乐课堂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李克尔。《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2002版第四期 2.李学锐。《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2002 3.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4.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8月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