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中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语文论文之小学中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内容,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大量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样,扎实的写作训练反过来也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 古往今来,对读写的有效结合的探索从未中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读促写,读中悟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普遍重视的问题,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这其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早在1963年就提出并总结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其“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读与写在语文教学中,二者并重。但是实际教学中,写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一到习作课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语句也不连贯,内容不完整。反思我们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语文课堂中读的较多但感悟的很少,其他依托文本的写作内容和形式更是少之又少。 三年级是小学写作训练的过渡年段,它以低年级的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的命题作文铺路。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靠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是不够的。如此一来,教师便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依托文本,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写的练习可以加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为此根据年级特点,本人制定了《小学中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方案。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 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相辅相成的,有效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这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五、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习作水平,根据学生习作与阅读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教材的一篇篇美文,从字、词、句、篇中寻求读与写的契机,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研究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小学中年段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个性化运用教材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更新课程观念,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实践,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使教师树立“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观。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教材内容的研究,深度挖掘教材,了解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 (1)、教材中的留白处,填补空白 (2)、教材中意犹未尽之处,如省略号的代替,有想象空间之处 (3)、课文典型写法,结构句式的写法 2、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的研究。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读与写的结合:(1)、巧借阅读文本中的“留白”补写句子 (2)、巧借课文的结语续写结尾 (3)、巧借阅读课文的文题拓展练习 (4)、巧借课文结构尝试作文 3、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习作教学。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读写互动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指导、训练探索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指导策略。在研究前期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经验材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寻找理论帮助,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中运用“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读写结合的实践经验,认真筛选有效的方法途径,不断提高形成成果。 八、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分析,细致研究,确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理论研究,在实施中逐步形成“读写结合”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3、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12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九、课题预期成果 课题预期成果将以结题报告,案例,论文,学生作品集等形式呈现。 课题研究具备条件 在本次课题研究之前,我参与了我校国家级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及省级、州级的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次个人小课题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教材出发确定的研究内容,加之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对研究本课题具备有利条件。课题确定之前,我阅读了相关书籍,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为课题的开展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班级有个别的“学困生”。他们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反,其他学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其读写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了避免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拉大,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我在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