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论文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界定: 长期以来,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主要是指管理者,学生处于被评价、被管理的地位,对评价的拒绝大于欢迎;评价的内容过多倚重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发展;方法上过多倚重量化结果,以分数取人,仍注重结果,忽视情感、态度。许多学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消极被动,思想僵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是被迫无奈。在这种状态下,师生关系相互对立,当老师叫学生谈话时,常听到学生这样回答:“干什么,我又没有做什么坏事”或“我又没讲话”。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倡导质的评价,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来改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教与学,才能使师生共同发展,才能让数学教育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是否正确显得尤为重要,故确立了本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加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评价中的一员,能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态度;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的方法上的优缺点,并及时加以改进;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能力上有没有提高,加深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做到相互了解,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友好、平等的评价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其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学习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反省的习惯,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的对象是普通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基本没有什么特长,或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甚至困难很多、很大。 四、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人的智力至少有七种,而且各种智力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 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标准化考试难以了解学生在认知上的个别差异,评价和测验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或贴上标签,而应该是帮助老师与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其才能。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其可取的方面,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发现其闪光点,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2、合作学习理论:美国和前苏联的合作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都强调建立以师生间合作为主的多方面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维果斯基指出,教学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的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的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人与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评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标准,应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考试结果。 4、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注重教育的发展性,注重教育的可持续性,注重把外在的因素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强调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性、集体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习惯,能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反思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提高自身素质。 2、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的调节: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参与数学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提出问题、探索未知,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教师转变角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数学的指导者、指引者和促进者;能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4、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断提高;5、转变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相理解,互相促进,教学相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6、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工具。 六、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含阶段性工作目标)第一阶段:2002年10月—— 2003年2月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的课改理论,了解新的课改理念,比较研究义务教育课程评价理论,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3年3月——2003年7月实施阶段,实施研究计划,探索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阶段:2003年8月——2004年8月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实施研究计划,构建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学生自我评价工具。 第四阶段:2004年8月——2005年8月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实施研究计划,构建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学生自我评价工具。 第五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2月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2006年2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实验。 七、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2000年我校研究课题《“参与 合作 探究”学教法》被定位省级课题,为贯彻教改精神,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通过研究确立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课题,并进形了实质性的研究。三年来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勇于开拓创新,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理念,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发挥其个人特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我校生源较差,但经过老师们几年的努力,数学教育的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召唤下, 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转变观念,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第一线;《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欧美一些国家教改的经验、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也可以作为我们制定评价措施的借鉴。(2)参考文献有:《数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元智力理论》,《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教育教学心理学》等。 八、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读书指导记得每次刚接初一班级,总会听学生这么说“初中学习比小学轻松”,“初中的作业比小学少”……但当你第一次让他们看书,他们却傻了眼:一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一些学生在悄悄地讲话,还有一些学生虽然眼睛盯了书上,但老看着那一页那一行,只有约5%~10%的学生能把该看的内容看完,其中还有一些说不出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不看?回答是“我们看不懂”,“不知怎么看”,“我们以前从来都不看数学书”。问他们喜欢数学吗?5%的人喜欢数学,10%的人一般,80%的人对应用题恐惧,其中一半以上的人看到数学题就想抄答案。他们说“数学太难了,我们是学不会的”,“应用题太复杂了,我们是看不懂的” 。显然,学生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缺乏了解。原因何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人们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通过反复思考,觉得学生现在最缺少的是“身临其境”——自觉学习的习惯!被动的学习让他们难以揭开数学那神秘的面纱,无法真正领略数学那迤俪而迷人的风光,也就更难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了解自己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为此,我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验,初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增进师生沟通,促进相互理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如下: (一)领读——练习——评价—— 提高信心由于初一学生不会看数学书,所以教师只能带领学生一起看书:逐字阅读、逐句领会、逐段小结,弄清本课的主题:如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有哪些概念?怎样利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你会利用这些概念解题吗?让学生尝试做课后练习,教师讲评,在做完一个练后反思:(1)解题步骤;(2)应注意什么?最后引导归纳小结,弄清通过本课学习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了学习数学的角色,让他们亲自体验了学习过程,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态度、方法、能力、效果进行了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受比任何人都贴切,比任何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需要老师哪方面的帮助(可在课上及时解决),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这无疑是对自己学习数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对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的促进),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之间有没有关系等。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检查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预习——精讲——精练第一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了解了自己学习数学的基础和能力,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明确了自己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便引导学生进入第二阶段: 1°预习:(1)给出预习提纲(如:本课中有哪些重点概念、定理、公式等);(2)布置适当的预习题(围绕预习提纲编制基础题,思维和技巧的难度适当,使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后能做得出来);(3)提出问题(对学生在学习概念、完成预习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概念);(4)提出学习目标。 2° 精讲:(1)检查预习情况(对学生理解了的一带而过,对学生易忽略、理解不深、易错的问题进行解惑性讲解,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纠正模糊概念,弄清易错点,了解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未找出的关键、规律、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启发性的归纳和讲解);(2)评价(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检查解题过程是否正确,解题思路是否合理,并让各自比较解题方法,及时放弃繁琐、复杂的思路,从错误思路中解放出来,并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更有价值的思路);(3)精讲(精选针对性强的典型例题,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突出重点知识、思想方法及综合应用,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求异性研究,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3°精练(做一些弥补性和提高性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成熟的标志。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在“预习——精讲——精练”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放在首位,注意让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加强,数学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得到了训练。 2、单元推进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和尝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师生关系拉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为第二阶段单元推进尝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单元推进的教学模式是将课本上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然后整体推进,具体其做法是: (一)确定整体推进的单元,布置单元预习,进行教前(诊断)评价;(二)结合教前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教师讲解、小组学习),进行教学中的评价(调控);(三)让学生把学习中的困难,需要得到的帮助反馈给老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师生共同释疑,最后进行教后(单元小结)评价。 例如:《三角形》这一章,我把这一章期中考试后的内容分为这样几个单元:(1)全等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5)轴对称以三角形全等这一单元为例,教学过程中我把它分成这样几个过程1°设疑引读,教前评价由于学生才初步学会自学,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所以我在布置预习时,仍然给出阅读提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看书时能抓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了解什么,弄清什么,掌握什么。教前一周我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全等》,给出了以下几个阅读提要:(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举例说明) (4)、怎样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我则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出三份类似的试卷,一星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情况有好有坏,但没有公布成绩。因为我知道,评价不是为了分数,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直接目的是为了教师改进教学或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让被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所以结果出来后,我陆续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座谈,尽量个个都找到。利用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并给以适当的鼓励,通过教前评价,了解了他们学习的困难,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贵的信息。 2°质疑导议,进行教学中的评价在教前评价的基础上,我着重做了这样的工作:(1)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2)根据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责任感,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要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单纯的阅读能奏效的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部分理论,并能加以应用还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恰当提出“议点”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教学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需要三个条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样不是要有三条边三个角都对应相等吗?为什么三个条件就够了呢?②是不是只要三个条件就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③角边角定理与角角边都是含两个角一条边,是否可以混用?④是否任何三角形全等一定要有三个条件,少一个行吗?这几个问题还真把学生问住了,于是学生再反复阅读,不再满足对课本文字表面上的“看懂” ,积极思考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很有争议性,学生都有一种不可限制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在这时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再阅读和再讨论,学生进一步弄清了,因为已知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边边边等三个条件都能作出一个确定的三角形,所以,他们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已知角角角、边边角不能作出确定的三角形,所以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一个条件是边。进一步地对等腰三角形而言,判定两全等只需要两个条件;等边三角形只需要一个边对应相等的条件即可判定全等;直角三角形由于有一个直角总是对应相等的,故只需要再有两个条件即可判定全等。 通过讨论,同学们进一步发现自己思维的薄弱环节,而在反驳别人的意见时,又常常从对方的思维中受到启发,争论越激烈,印象越深刻,含糊的认识得到了澄清,正确的认识得到了强化。 3°教后评价本单元学习结束,给学生进行一次测试,进行教后评价,目的是让教师总结反思教学经验,让学生总结反思学习经验,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 3、反思与体会(一)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培养学生“会学”的契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无疑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单元推进教学模式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议论中探索,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在其中起引导、辅助、促进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指导学习方法,在有困难、疑惑的地方给予有的放矢的讲解,使讲解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精其所精,重其所重。 回想《三角形全等》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那时学生的学习特别卖力,心情特别愉快,作业的积极性也特别高,记得当时要求每天做三到四题,做好就给老师面批,有的同学甚至做十几题,做完就批特别高兴,整天跟着老师转,从几次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在“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学生只要能把兴趣激发起来,进行主动学习,其潜力是巨大的。 (二)评价伴随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评价与教学如同一只船上的两只桨,应齐头并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倡导质的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想发展等方面。 单元推进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评价,正是顺应了这种思想进行的,是重过程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伴间能愉快合作,积极交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心里,走向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彻底开放思想,避免急躁情绪防止走回老路《三角形全等》这一单元采用单元推进教学,应当说比较有效。记得听学生议论说,最近的数学课真有趣,我感到喜欢上数学课了。由于本学期学时较少,教学内容多,怕教学进度来不及,顾虑这个,顾虑那个,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又走回了老路,后面学生的学习明显不能与《三角形全等》相比。所以我们在教改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彻底解放思想,防止急噪冒进、急功近利,防止走回老路。 4、设计评价工具(一)评价表一: 数学学习情况调查表尊敬的同学:你好! 你想把数学学得更好吗?你想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吗?请仔细阅读下列内容,把符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前的空格内,并在下面各题的横线上填入符合你实际情况的内容,同时给老师提出你的宝贵建议。本次调查仅作研究之用,没有任何其他影响。问卷上可以不写姓名谢谢你的合作! “义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课题组2003年11月内容 A B C1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喜欢 一般 不喜欢2 你认为你有能力学好数学吗 有能力 有困难 很难3 一般上新课前你都预习吗 预习 有时预习 不预习4 你经常复习小结吗 经常复习 有时复习 不复习5 数学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用吗 有用 用处不大 没有用6 平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基本不完成7 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自己独立完成 问别人 抄袭8 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你怎么办 自己看书钻研 问 别人 丢一边9 你学习数学的时间主要有 数学课上 自习课上 课后及晚上10 你上数学课认真吗 认真 一般 不认镇1、你每天用于学习数学的时间约是 小时。 2、你双休日用于学习数学的时间约是 小时。 3、你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4、你认为数学课怎样上才更有效? 5、课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6、你对老师的建议是(二)评价表二: 数学活动评价表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参加者计划与分工自我评价 活动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时,你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吗? (发表过 没有发表)对别人的意见,你提过质疑吗? (提出过 没有提过)与同学交流时,你尊重别人吗? (尊重 不够尊重 不尊重)与同学交流时,你得到别人的尊重吗?(得到 不知道 没得到)你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很满意 满意 无所谓 不满意)你是否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很愿意 愿意 无所谓 不愿意)你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吗?(很乐意 乐意 无所谓 不乐意)参加本次活动,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同学或小组的评价老师评语(三)评价表三: 数学活动评价表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参加者活动前的材料准备活动的目的活动的主要内容自我评价活动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你参加本次活动最大的感受与收获是什么? 你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吗 (很乐意 乐意 无所谓 不乐意)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很满意 满意不太满意 不满意)你是否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非常愿意 愿意 无所谓 不愿意)你有没有与同学进行交流? (有交流 交流不多 没有)你有没有从同学的意见中得到启发?(启发很大 有点启发 没有启发)你与同学的交流中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敢于发表 发表过 没有发表)请你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最得意的“作品”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同学或小组的评价老师评语(四)评价表四: 数学活动评价表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参加者自我评价你在本次活动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困难是通过独立思考,还是与同学交流后解决的? (独立思考 既独立思考又与同学交流 与同学共同讨论)你认为与同学交流有必要吗? (很必要 必要 没必要)你发表了什么意见? 对别人的意见你提出过质疑吗? (提出过 没有提过)提出了什么质疑? 通过本次活动: 你感到数学与生活有联系吗? (联系密切 有联系 不知道 没有联系)你感到学习“证明”有必要吗? (非常必要 有必要 不知道 没有必要)你相信自己能学会“证明”吗? (很有信心 有信心 没有把握 学不会)你参加本次活动的最大感受和收获是什么?有好的建议请写下来。 同学或小组评价老师的评语九、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次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会了做人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实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能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友好地与同伴相处,乐于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同学的提问和意见;尊重老师,更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过去见到老师就躲的学生,也能远远地与老师打招呼了;平时也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有了事情也不象以前那样,一贯推卸责任,有时也能做一些自我批评,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养。 2、学生学会了学习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实验,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参与数学学习,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遇到问题不再是回避,有时也能思考起来,探索起来,见到老师也总有许多问题要问,同学之间也常常会为了数学问题而争论,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提问的同学多了,想回答问题的人也多了,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多了,同学们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 3、师生关系改善了,同学关系密切了 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主要是自己的事,老师是帮助他学习的伙伴、是激励他学习的朋友,师生间逐渐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关系。实验过程中的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改变了过于强调竞争少合作的现象,学习中的小组成为了合作的共同体,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更多的是探讨,同学关系密切了,为小事斤斤计较的少了。 4、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通过实验,使教师体会到:以前认为普通教师进行教科研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已成为现实,进一步巩固了教科研意识,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师逐渐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成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验过程中撰写了多篇论文参加交流、刊登和获奖,提高了教科研的能力。 教师撰写论文情况一览表论文 获奖、交流或发表 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初探》 1、获市贰等奖2、获省叁等奖3、发表于《数学之友》 2003年12月2004年3月2004年4月《单元推进与过程评价的尝试》 1、于《镇江市义务教育改革评价研讨会》交流2、发表于《镇江社会科学》 2004年1月11日2004年1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课题研究方案 1、于六中《教科动态》交流2、发表于《中华教育教学论坛》并荣获壹等奖 2003年6月2003年6月《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发表于《中华教师论文选萃》并荣获壹等奖2、发表于《镇江日报》 2003年12月2004年3月30《培养自我评价意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 2004年《分组分解法》教后感 / 2004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 2006年2月5、教育教学的质量有了提高2003——2004学年度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期中、期末成绩对照表实验班(初二5) 对照班(初二6)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差分率期中1 51 12.2% 44.9% 26.5% 49 6.3% 33.3% 18.8%期末1 48 14.6% 41.7% 31.3% 41 6.1% 24.5% 40.8%期中2 45 14.3% 14.3% 33.3% 41 8.3% 8.3% 40.82004——2005学年度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各次成绩对照表实验班(初三5) 对照班(初三6)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差分率期中1 42 14.6% 33.3% 41.7% 39 8.5% 23.4% 44.7%期末1 36 4.2% 18.8% 62.5% 30 / 17% 74.5%模拟1 51.9 31% 47.6% 35.7% 43.3 19.5% 34.1% 41.5%模拟2 61.2 27.3% 59.1% 18.2% 49.6 20.5% 35.9% 25.6%毕业 70.9 53.3% 73.3% 17.8% 61.3 37.2% 60.5% 25.6%升学 62.8 2.2% 55.6% 26.7% 56.2 / 44.2% 41.9%十、需要研讨的问题1、整班学生若基础太差,给实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次实验的班级,由于相对好的学生太少,平时考试达七、八十分的学生寥寥无几(10个以内)低分的和调皮的学生又很多,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若四人一组,则好生不够,即有的小组没有领头羊,若五至六人一组,小组偏大,一个好生要同时帮教2至3个甚至4个特差的(有的学生可能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都没有,连完整的句子都不能说),还要管好调皮捣蛋的,着实很难为他们,能把整体的合格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2、随着实验的进行,好的学生越学越有劲,差的学生兴趣有所下降,由于他原有的基础实在太差了,自己看看不懂,别人解释又不理解,别人有事他没事,无聊时再捣捣蛋,妨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怎样处置这些双差生,是困扰老师们多年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保证教和学的质量的关键。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单靠学校教育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关心和配合,尤其是家庭。六中地处西区,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有的普通班甚至找不到一个具有高中水平的家长),教育子女在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平时的思想、言论、和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孩子。他们中的一部分,认为吃饱穿暖是第一需要,不被人欺负是第二,学校教育不符合他的想法,他必来与你急;一部分是离异的,他们的子女有的跟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过,有的两头都没有着落,根本没人管;有的家长正在服刑或曾经服过刑;有的家长长年累月的在外面跑船或做生意,根本无法管到小孩;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对小孩溺爱,缺乏管教,小孩学坏以后,他也无法收拾,从此放任自流,无法无天。有的家长从言谈中流露出对老师不尊重、鄙视学习,他的孩子会尊重老师吗?会热爱学习吗?一个班级这样的学生有多了,能不影响整体素质吗,能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毕竟不能包括全部,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有限的。一个小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父母和家庭的教育;从上幼儿园开始,虽然每天有几个小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在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之中、在社会的感染之中。“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育、人人都来支持教育,让学校教育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千家万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