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浅谈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南湖二中 吉文静 摘要:随着进城务工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他们子女的教育已不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南京城区建设和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准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我们教育者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自己,受益终身。文章从外来务工子女现状、意义、培养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 培养 一、外来务工子女现状 随着城区进城务工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他们子女的教育已不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南京城区建设和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因为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住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低,致使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自身生活习惯就较为散漫。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受到过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甚至小学教育。 二、重要意义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段名言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工子女更不例外。他们不但需要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那么,怎样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良好习惯呢? (一)真诚关爱学生,轻轻推开他们心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具有自卑及较强的保护心理,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本地学生,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自信;对同学、教师有提防心理,总觉得他们看不起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但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平等交流,渴望在班上自己能有一定地位。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发自内心真诚对待他们,当他们有困难时,学校、教师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们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关爱,逐渐清除他们的保护、自卑心理,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学校及班级中去。当然这种尊重、关爱应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流于形式,一味“捧杀”学生。要用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的表扬,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还可以给他们以展示特长的机会,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进而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严中有爱的班级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班级教育是关键。首先,班级要从常规训练入手。如,进行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上下楼梯靠右行的行走训练;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划一的训练;站、立、行、走的军事化训练;行队礼、升旗仪式规范性训练;礼貌语、体态语的礼仪训练;听课、写字姿势训练;文具摆放,作业书写格式规范训练;文明就餐训练等。在常规训练中把好开学时段的强化训练关。其次,班级的事,让学生参与去做。班主任为学生创设各种类型的小岗位,让班级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黑板报、清洁卫生值日、大扫除、图书管理、班级活动策划等,让每位学生清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再次,班级要注重爱心教育、感恩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感知班集体的关爱和温暖。通过班级的人性化管理,促使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三)搭好家校联系的桥梁,方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可见,外业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赖于学校,更重要的是依靠家庭教育的配合。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不识字,那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尽可能的提供方便,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例如使用家校联系本,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可以包括学生近段时期的学习态度、测试成绩、组织纪律、劳动状况、卫生习惯、行为表现、奖惩情况以及班主任留言等等;也可以是家长回条、家长签字。家长回条主要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等主要情况,反映家长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定期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在教育方法上面进行切磋。也可以借助短信平台,它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方法灵活,又能与部分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家长也可以即时回复短信给老师,实现家校双向交流,避免了家长打扰老师上课,或者老师找不到家长的尴尬局面。还可以电话联系,当然也少不了家访。因为很多时候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要求他们白天到校与老师交流沟通不是很方便。教师还是要走进学生的家庭家访,不仅可以让学生家长觉得真诚更能获得更真实、更具体、更立体的资料,也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诚意与良苦用心,以及平易、谦和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容易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也促使家长产生了一种积极配合工作的热情。 同时,每一次家长会也应该开好。家长会除了常规的内容更要让家长看到孩子更全面的一面,形式可以自由一点,例如举行学生成果展览、文娱表演,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班级同学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等。让家长也找到自信。 (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抹平学生的心理落差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等所构成的城乡差异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部分孩子因为自己的父母无法给自己买像别人一样漂亮的衣服、高档的文具,充裕的零花钱而自卑,这些心理使得这些孩子来到城市却减少了幸福感,学习兴趣下降。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到这些情况,运用智慧巧妙地抹平学生们这种心理落差。 1、巧借活动 在课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题活动。借用班会让来自各地的学生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表演一些富有家乡色彩的节目等等,在学生大声的介绍,精彩的表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身为他乡人的自豪感。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会课后可以请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谁不说俺家乡好”手抄报,班级内进行评比,优秀的在班级文化绿板展出。让孩子在班级找到身为他乡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故乡情感。 2、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成为城里孩子的榜样。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自主、生活能力强,往往自己上、放学,不让父母接送,甚至有些孩子在放学之后,还要帮父母看摊、做饭、照顾弟妹。针对这一情况,班内组织同学们利用班会交流。同时,班级内定期推选 “谁是父母好帮手”,再评出后对孩子进行表扬。 (五)小结 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们也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及其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准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时刻刻牢记自己肩头的这个责任。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要对学生们倾注真情,从严、从细抓起,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着他们一生,成就他们自己。让这些蓓蕾在他乡的土壤上依然盛开灿烂的花朵,吐露醉人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杜越 汪利兵 周培植 主编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 [2]关鸿羽 主编 《养成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3.4 [3] 陈 丽 主编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1.5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5 [5]谢晋宇。 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 . 西北人口,1999,(4)。 [6]卢汉龙。 儿童发展与社会责任[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