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论文之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基础。为此,本人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是培养自主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没有什么阅读知识,要自己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即使读了也容易偏离教学内容的中心,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提问。 首先,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或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潜在思维,弄清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得怎样?” 等等,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其次,从课文入手。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考习惯。阅读课文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安排: 一是初读提问。也就是从文章整体入手,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学生质疑,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如教《朝霞与日出》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下列问题:“课文主要写朝霞还是日出?”“课文主要写朝霞什么?”“朝霞与日出有什么关系?”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学生进行了积极思维,且有能力把握住课文整体。 二是朗读提问。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框架,细节的分析,提问就能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使整体认识更精确完整,朗读提问分析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 (1)根据重点段的内容提问。这是在学生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教《朝霞与日出》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了解这一个自然段是写日出前朝霞颜色的变化。学生提出问题:“朝霞颜色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朝霞怎样?”“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2)根据重点句提问。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先抓住这篇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句子提出问题,“雄伟壮丽是什么意思?”“人民大会堂是怎样的雄伟壮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 (3)抓住中心问题提问,如教《我的“小花鹿”》时,抓住“讨人喜欢”一词,学生提出问题:“小花鹿哪些方面讨人喜欢?”“小花鹿为什么讨人喜欢?”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人物的言行上提问,在文章的难点处、精彩处提问,然后,学生回顾。学完了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再去回顾课文,归纳整体,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升华,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学完了课文,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什么?”还可向老师发问。如教学《星星》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后,有个学生想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最后四句话:小星星在哪儿呢?像在这儿,又像在那儿。咦,怎么到处都有快乐的小星星?应该是扮演月光花的同学读的。”我把这个问题马上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看看、想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要以学生自读为主,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学懂课文,主要依靠学生朗读来实现,在朗读中学生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才能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等。学生自读时,首先学会自读方法,带着问题去读。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以达到自读自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要开展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通过讨论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如学生初读《朝霞与日出》时,就是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才弄清课文到底主要写什么的。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能力有限,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帮扶。教师应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在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点拨、引导。 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自提问题时,虽然老师想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在知识、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有差异,有的问题与要求或教师设想的问题总有距离,教师不要随便扼杀他们的创造欲,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就此夭折,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不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处理,共性和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解决,个别问题可以课后个别解决。 二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学生自提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能随意制止学生的回答,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者硬拉着学生“跟我走”。如果这样做,只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受阻,使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成为泡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