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小议细节在教学中的分量
其他论文之小议细节在教学中的分量 作者:曹丽丽 磐安县安文小学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也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错误,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 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教师用科学的头脑去预设适宜的教学,以便引发精彩的、有科学内涵与教育内涵的探究活动。在教与学中,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并深入挖掘,寄教育于无痕。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智慧、大理念,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有深刻内涵的细节。那么,作为小学劳技教师,应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呢? 一、精心导入,把握细节 1.问中导入——把握细节的精髓。 在教学《我爱吃的蔬菜》时,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到两种蔬菜的资料,上课时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蔬菜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吗?接着请学生扮演蔬菜的身份,对其中一种蔬菜进行专题介绍。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对蔬菜知识的了解,如“蔬菜的品种”、“蔬菜的产地”、 “蔬菜的营养价值”等等,而且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作品的发散奠定想象的基础。 (思维的动力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通过有趣的问题巧设悬念,让学生打破脑海的平静,带着问题听课,主动积极的思考,使之更好地领会新知识,全面发展智力。) 2.范品导入——把握细节的精彩。 每上一堂手工制作课时,我们都会花超过课堂教学时间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进行制作尝试,以便发现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为及时、灵活地调控课堂做好准备。 其实,这些精心制作的作品就是一件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用具,它胜于教师任何生动的语言。在教学《我爱吃的蔬菜》一课时,先通过范作的展示导入新授内容,既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起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教师的榜样形象,使学生“爱屋及乌”,对劳动与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指导制作过程中,我也没有进行任何详细讲解,只引导学生对范作观察、摸索,甚至拆卸,就琢磨出其中的制作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能力。 (如果课堂是学生探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那么,课前的准备则是探新意识的孕育苗圃。教师不但要打破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收集信息、选择材料和合作伙伴的范围,而且自己也要和学生一样,事先做好收集工作和尝试制作,这些都是有意识培养学生探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且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创作设想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逐渐锻炼了学生的探新胆量,做自己最想做的,不再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3.复习导入——把握细节的精确 劳动与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连通性和系统性,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堂课的新知和技能的掌握。可见,把新课题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去建立新的概念,是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而且,由已知到未知,由浅显到深奥的循序渐进,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运用旧知体验到的成功,就犹如给学生注入一支思维的兴奋剂,能不断刺激学生寻找不同的途径解决不同的问题,自发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索中去。 在上《我爱吃的蔬菜》一课之前,先教学《线绳工艺》一课。因为线绳比纸绳方便,不需要烦琐的编织,而且粘贴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时中掌握一些必要的粘贴方法,为纸绳制作铺好基石。新课导入时,教师就可以先展示学生的线绳工艺作品,回顾线绳的各种粘贴方法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各种解决措施,然后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 纸绳工艺。教学过程中,还将线绳工艺制作与纸绳工艺制作进行比较,不断改进制作方法,提高制作质量。 (从以上三种普通的新课导入方法可见,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强烈的需求欲望,没有需求也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思维。人们学习知识和技能,每每基于某种需求感,如人类为了行走方便,就发明了自行车、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需求感可以说是积极思维的动因,而新课的导入这一细节将最直接、最浅层次地满足学生获得新知的需求欲望。) 二、灵动探究,捕捉细节 1.问在重点难点之上——尽显细节之重。 如在指导纸绳制作时,学生示范后,教师提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粘贴的?”学生回答“由里往外粘贴。”这时,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继续追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粘贴?”“你在粘贴中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学生就发现“由外到里”、“平粘纸绳”、“竖粘纸绳”或“平竖结合,凸现立体美”等各种粘贴方法,并寻找出解决“纸绳扭曲”、“不易粘合”等各种棘手问题的最佳策略。 (不管是劳动与技术学科,还是其他学科,课堂提问都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提问的依据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维特征出发,不要纯粹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问、提问,犹如一个个陷阱,等着学生往里钻。因此,教师要遵循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根据重点、难点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做到问准、问巧,方向明确,针对性强,避免随心所欲,盲目提问,或为了满足学生的回答欲望而重复提问。实践证明,教师频繁复杂的提问只会引起学生过度紧张而思维迟钝,而单调烦琐的讲解也会增加学生对劳技学科的厌倦感。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不要过频、过滥、过繁,要提在制作的重点或难点上,而且给学生留下开阔的思维空间。) 2.问在思维滞留之处——催生细节亮点。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问到:“新鲜的蔬菜保存时间不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长久保存?”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常规的绘画、拍摄等艺术方法。当有一学生提出“可以用纸绳做出来”时,教师马上将问题调整为“对,如果我们用手工制作,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将他们保存下来?”学生马上提到布贴画、线绳粘贴、泡沫塑料雕刻、蜡塑等种种手工方法,教师还借助课件随机向学生展示这些工艺品的美丽图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再自然地导入到纸绳制作。 (课堂提问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发问,问到疑难之处,问到关键之点。孔子曾明确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规律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选择时机,启发在愤悱之际,提问在矛盾之时,诱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最终目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受堵时,教师通常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处理,这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失败是因为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首先要思考自己问题的方向性,而不是急于重复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失败是由于思路狭窄时,教师应立即改变提问的方式或角度,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问在存同求异之点——彰显细节之花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纸绳制作构思时,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几个人合作”、“做什么”、“用什么材料”等诸多问题,学生在汇报中提到“打算制作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蔬菜”。同时,教师又在形状、颜色方面能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发散型的问题, 如“近年夏天,日本研制出一种方形西瓜,不仅利于搬运,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及现在市场上畅销的印有“福”、“禄”等吉祥字眼的苹果、桃等,教师结合这些市场信息,出示相关图片,随后提出问题“我们也可以将蔬菜的形状、颜色进行哪方面优良改进?”引导学生对蔬菜的形状、颜色进行合理想象,增强发散求异的科学性。在作品展示时,学生的作品非常丰富,课堂效果也非常自然、流畅、明显。 (创设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的设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尽量提出具有扩散性的问题,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创意,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巧妙评价,提升细节 1.独特评价——让细节锦上添花。 当做好的学生把自己的纸绳作品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时,教师让先完成的学生粘好作品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构思和制作的介绍。有的学生说:“我制作了一棵蔬菜树,上面长满了青菜、萝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制作小窍门:“在粘贴时,纸绳容易脱落,我就用铅笔盒和橡皮压住,而且还比较平整。”还有的学生补充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粘贴方法:“我粘贴时是由外往里,这样纸绳不容易松散;还有的地方竖粘,有的地方平粘,可以增强立体感。”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评价,不但使介绍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时的思维过程,满足了表现的欲望,还使倾听的学生获得了思维的启迪。 (自我表现欲是人类最根本的欲望,也是人类最强烈的要求,它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由此可见,在评价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展现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一个多方面显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思维活动展现过程的评价,可以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思维方法,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审美和纵横评价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调动思维积极性,提高思评价的质量。) 2.亮点评价——让细节绽放异彩。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纸绳作品进行评价时,把评价的要求定为:“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改变了传统的“哪一幅最好?”的横向比较评价方式。有的学生说:“ 我最喜欢萝卜那一幅。因为给萝卜贴上眼睛、嘴巴和鼻子后,变得非常可爱了。”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五颜六色的冬瓜非常漂亮,可是冬瓜长在树上会把树枝压断的。”更有学生大胆地评价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自己粘的星星蔬菜最漂亮,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欲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最直接、最见效的途径应当是“准确、积极地去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结果。”因为,评价不应是一次训练过程的终结,它的功能除了对学生的参与做出准确评定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下一次参与的积极性和欲望。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的作品时,应更多的关注到他人的优点、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作品质量的目的。 3.肯定评价——让细节点石成金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纸绳作品时,不盲目地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作品进行模糊评价。如当学生提到“我觉那幅辣椒最好,因为很漂亮。”时,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说明:“你觉得哪一方面设计得最漂亮?”学生就指出颜色搭配和谐、图形设计独特等到位而真诚的肯定。教师自己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是先充分肯定后指出其中一点不足。如“老师也很喜欢这幅作品,颜色亮丽夸张,如果花纹加上点弧度,那就更像了。”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如果教师达到了最佳的情绪状态,真正用情去评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人文的评价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他人或自己的评价中去。此时的评价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或形式的评价,它是一种真诚的交流和由衷的欣赏,哪怕它的语言是幼稚或笨拙的,也可以成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的动力。) 教学无小事,处处是细节。重视细节,它会让你走向成功。一堂好课往往是某一个细节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那是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智慧相互碰撞的美丽瞬间。 教学中,细节虽小,但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上却是举足轻重。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我们要纪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要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因细节而体现,学生的学习因细节而更显真实,关注细节,关注课堂生成,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感动,创造更多的精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