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课堂应错误而“闪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课堂应错误而“闪光”

语文论文之让课堂应错误而“闪光” ‎ ‎  巧借错误,预约美丽 ‎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  教师的课堂失误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错误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或与预定目标巧妙对接,生成新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允许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 ‎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面对这宝贵的财富,教师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  【案例再现】‎ ‎  让课堂应错误而“闪光”‎ ‎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并认真地预设了教学方案,为配合教学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件。第二天,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开始了我的教学进程。我首先引用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和几组春夏秋冬不同景物的图片导入新课,意在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交流了老舍的相关资料之后就进入阅读环节,我利用自己朗读的优势,配上抒情的钢琴曲让学生听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和济南冬天的特点。‎ ‎  在感知文本的同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济南冬天的相关景物以及“无风、响晴、温情”的特点,当“温情”两字一出现,有一位学生突然大声说“错了,错了”,这时我才发现由于我一时的疏忽,把“温晴”的“晴”打成“温情”的“情”,打字出错的情况偶尔会出现的,所以我也没在意,就低声的跟学生说了句“真不好意思,我这么粗心。”正当我准备继续上课时,班里一个“捣蛋分子”大声地叫了一句“哎呀,还真是温情脉脉呀!”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当时我很气恼,但又不好当堂批评,否则会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正考虑准备怎么处置时,我忽然灵机一闪,“‘温情’非常符合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物的特点,为何不借用‘温情’一词来解读文本呢?”‎ 于是,等学生恢复平静后,我说:“某某同学的理解能力真不错,他已经很好的解读了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了。知道是他刚才说的那个词吗?”学生一脸惘然,一位调皮的男生说:“老师,是不是‘温情’?”‎ ‎  (这时,只见那个“捣蛋分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许多学生在底下窃窃地笑。‎ ‎  我微笑着问:“‘温情’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学生拉长声音回答说:“女人”。我顺势提出“用它来形容济南的冬天可以吗?请找出依据说明。”本来异常兴奋的学生突然沉默了,我的心也一下子提了起来,脑子快速思考着:如果学生不解此情,该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正担心这个问题是否能完成我预设的目标时,一位语文素养不错的女学生缓缓地举起了手,她说:“我觉得很恰当,因为文中的好多比喻都跟女性有关。”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然后,她举出第3段中的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她分析说:“首先这个比喻很形象,‘顶’字写出雪少,就像护士头上的帽子,松树的样子又跟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很像,其次日本女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很温柔的,那么日本的护士肯定是非常善良并且满含温情的,可见济南冬天山上的景物是充满温情的。”‎ 我被她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突出的理解能力感动了,就适时地评价说:“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日本女人的无限柔情在老舍的文章里已被你解读得淋漓尽致了。”并且我当场鼓掌表扬她对文字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原来是这样。”一位学生高兴地说。‎ ‎  这样,思维的导火索很快被点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思维异常活跃。她自己也很兴奋,还想再举例子,结果有一个男生表示不满,说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就把机会让给了那个男生,他找出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分析说:“害羞是斯文温柔的女孩子的特点,粉色就是女孩子害羞时的样子。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济南小山温柔秀气的特点。”他还没讲完,另一个学生不停地喊“老师,老师,我讲。”并把手高高地举到我眼前,我被他的热情感染了,就让他回答问题。该学生分析了“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他分析出“花衣”是女孩穿的,很符合山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特点,“水纹”让人想起了水波,而且他还引用古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来分析水纹的温情,济南冬天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充满似水的温情,济南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实在太动人了,可见作者非常喜爱济南的冬天。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解读能力震撼了,他们居然能够引经据典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在我富有激情地表扬和鼓励下,他们大胆地分析了第二段中的“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他们说:“这是母亲的呵护和慈爱,母亲是女性,这是母亲的温情。”他们还分析了第五段中的“蓝水晶”“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等都和女性的温情有关。……‎ ‎  这一堂课,学生满怀激情,教师激情满怀,在动态的课堂生成中充满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和教师、文本的对话中感悟文本的内涵,感悟语言大师的语言的魅力,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成功而完美的实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这一切却是在教师不经意的错误中动态生成的。‎ ‎  【教学方略】‎ ‎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有关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所谓错误大致可分为:学生的错误、教师的错误和教材的错误。面对这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一定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  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当的处理好课堂的“错误”资源,使其成为一个教学亮点呢?‎ ‎  一、善待学生的“错误”‎ ‎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简单地实施计划与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  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发现不了学生的错误,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外,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课堂中瞬间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可能会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要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错误”。‎ ‎  1.宽容错误——把微笑献给孩子 ‎  面对错误,教师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处置不当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越,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 ‎  2.缩小错误——把自信还给学生 ‎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足为怪的,面对这些错误,如果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相反,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就可让智慧成分喷薄而出。‎ ‎  3.放大错误——把成功带给学生 ‎  “正确”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 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  二、正视教师的“错误”‎ ‎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站起来向“权威者”说“不”,敢于向成人说“错”,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他们已经不再盲从,不再听命于人。同样,教师也不再是“统治者”,不再是“权威者”,教师也应该能听取来自不同心灵、不同个性的声音。“常在讲台教,哪有不失手?”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一旦出现失误,教师要冷静下来,借助自己的灵感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 ‎  1.捕捉“失误”‎ ‎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也难免犯各种错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有些过错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面对自己的失误,有时不知所措,有时被所谓的“师道尊严”‎ 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结果会适得其反。其实,是否能妥善处理失误,恰恰是检验教师素质的大好机会。教师自己出错,首先就得身体力行,敢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发挥“榜样效应”。例如,一位教师把“篮球”的“篮”写成“蓝”,学生发现并指出后,教师就说了一句“老师真粗心”。面对自己的错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没有挖掘错误的教育价值,没有使学生从中更深刻地领悟错误的价值与意义。‎ ‎  2.设置“陷阱”‎ ‎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也应善于恰当地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例如《八只小猫》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翘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片段中分号的理解是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一位教师在用课件出示时,故意出错——‎ 把所有的分号都改成逗号。学生读后马上发现老师标点标错了,此时,教师故意问:这八句话写的是八只小猫,为什么不都用逗号,还要用分号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学生在反复朗读、比较后得出:这八句话,作者按不同的动作、神态分成了四组,每一组的两句话所描写的内容是相近或相对的。这样,学生在教师所设的“陷阱”中大胆否定、批判、辨析,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  三、利用教材的“缺陷”‎ ‎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只是一个例子那就可以为教学需要所用。因此,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挑战教材,就是指既要用欣赏的目光发现文本的语言美、形式美、内涵美,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文本的“缺陷”,学生批判教材,从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布衣元帅》时,一位学生发现教材的“缺陷”提出了疑问——插图中的照片与课文内容不符,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徐向前元帅也会穿夹克革履,并以此为生长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教材)挑战。不是用一句话“敷衍了事”,而是鼓励学生把意见大胆地说出来让大家争议一下。于是,有的说:“课文中明明写着徐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身’,就是一个”布衣元帅“,怎么会像个大商人?”有的说:“‎ 课文写得不错,但照片里确实像个大商人。”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徐帅的“朴实无华”表现在哪里,是不是只是衣着?于是,在进一步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徐帅的“朴实无华”,不仅表现在生活俭朴上,而且表现在热爱祖国、平易近人等方面。再说,作为领导人,出席会议、参加外事活动当然应该衣着整洁。从照片看,徐帅是在参观游览途中留影的,应该穿得体面些,所以,不能据此就认为“像个大商人”。但是,我们不妨给编辑部的叔叔写封信,让他们换一帧与课文内容更贴切的照片。可见,这位教师引导得法,保护了学生独特的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 ‎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对待错误,抓住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让“错误”美丽起来。最终,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