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实施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实施方案

其他论文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实施方案 ‎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浑江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中,曾分年度、分层次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有效——优质——高效”的要求;在各级培训中,“有效教学”及其方法及策略也屡屡被提起,如此这些,无非是希望通过上级的要求,学校的努力,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种教学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很难达到在确定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比值,很难实现“有效教学”。‎ ‎  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这段话,指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大多集中在课堂上,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有两个基点——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和教师实施有效教学。高效率的教学,都以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突破口,使其乐学,轻松地学,不再感到沉重的课业负担。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要使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也就是说,有效的教学不是要看教师教的多卖力,而是要看学生在过程中有没有进步,进步的尺度有多大。‎ ‎  尽管我校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做了尝试和探索,但是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教学方式陈旧、滞后,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沿用;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自学性和积极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为构建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效率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课程教学效率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的构建,丰富和拓展我校在课堂情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这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接受新知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通达教师创设有效的导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鼓励学生置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来问题的能力;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被动学习”为“我乐学”、“我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师生互动、和谐交流的学习共同体,打造研究型教师、自主学习型学生、创建学习型学校,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促进与发展。‎ ‎  三、课题的界定 ‎  本课题所说的“有效教学情境”是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之下,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形式,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从而达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的、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  3.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  4.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  5、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休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  1.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  2.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  1.全面性原则。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  3.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威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  2.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科研意识形成。‎ ‎  3. 案例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环节中遇到的困惑或优秀案例进行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  4.经验总结法:根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案。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交流会,科学评价总结研究结果;‎ ‎  八、课题研究对象 ‎  全体任课教师及在校学生 ‎  九、课题实施步骤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  1.进行课题前期论证 ‎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  3.确定实验教师和研究对象 ‎  4.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  5.各学科教师确立子课题,撰写实验方案 ‎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5年7月)‎ ‎  1.按照实施方案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  2.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校本培训、科研讲座、校级教研对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指导;‎ ‎  3.探索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  5.做好实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  6.撰写课题实践研究阶段报告。‎ ‎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  1.收集整理好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完成结题工作。‎ ‎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  2.可视成果:教学活动的图片、课例影像 ‎  3.实体成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 ‎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  课题负责人:张淑娟 ‎  负责整体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  成  员:‎ ‎  田巍巍 ‎  1.负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  2.组织课题实验教师理论学习。‎ ‎  3.负责对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进行指导。‎ ‎  吴迪 ‎  负责对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进行指导;‎ ‎  定期收集整理资料 ‎  全体任课教师   共同参与,确立小课题进行研究。‎ ‎  十二、保障措施 ‎  1.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前期论证,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  2.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 ‎  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  2.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校教学计划相结合,按照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校本培训、校级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覆盖各个学科教学,形成学校总课题——教师小课题的研究网络。‎ ‎  3.资金保障:课题研究需要的经费,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