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郭 春 芽 一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时间的转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悖于我们孜孜以求的“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愿望。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爱因斯坦) 二 ‎    怎样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这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的加强。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略谈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体会。 ‎    (一)“入”能得法,“导”有趣味    起始课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趣导入法有: ‎    (1)故事导入法:在导入课文之前,先讲述一则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后在学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例如:教《愚公移山》,可以先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讲述“诗仙”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铁杵成针”(故事略),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回答:“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由此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板书课题) ‎    (2)实物导入法:例如,教《小桔灯》时,教师可先按文中介绍的方法自作一盏“小桔灯”,带进课堂。学生一见实物,定然兴趣大增,甚至“评头品足”起来。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 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玩艺,在特殊环境下,它也会发出不寻常的光辉。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一盏特殊的‘小桔灯’。”这样以物起兴,以物引题,导入正文。 ‎    (3)影视导入法: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引导同学们回忆几个感人的电影画面:《上甘岭》中志愿军战士那干裂的嘴唇、冒烟的嗓子、沙哑的声音;《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双手紧握冒烟的爆破筒,怒目奋发,冲入敌阵……影视形象通过回忆很快在同学们脑海里闪现,他们的情绪渐渐被英雄的事迹所感染,兴趣也就在回忆中迅速加深加浓。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课文的时代背景。‎ ‎    (4)音乐导入法:利用中学生爱唱歌的特点,先播放一段有关的音乐,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出来,再导入正文。例如:教朱自清的《小草》之前,可选播同学们十分熟悉而又与课文同名的歌曲:“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哼唱起来,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音乐停,教师借歌词的“小草”巧妙转入课文中的“小草”。‎ ‎    (二)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 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知晓,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需要。这是使学生勃发临时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教《挺进报》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有创造性的复述练习:“假如你是宣灏。在出狱若干年后,向友人介绍课文中记叙的这些故事情节。你将怎样说呢?”学生要完成这创造性的复述,仅仅靠熟悉课文是办不到的,因为宣灏对陈然在入狱前办《挺进报》的情况以及狱中地下党内部的情况是不知道的。要把这些情况介绍出来就必须进行一番特殊处理,想出个合情合理的办法才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创造性才能完成。而争强好胜,乐于创造,勇于求新,正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对这样的练习他们是有兴趣的。这个课堂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练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秀生的“专利”‎ ‎。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比如:教《分马》时,教师让学生分析“老孙头”的形象。一个学生说,老孙头自私、虚伪、好出风头,是个落后分子。这个结论显然是片面的。这时候,如果教师当即给以否定,学生就会感到回答问题失误后的沮丧,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肯定他从人物言行、表情、神态分析老孙头心理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他:“老孙头在土改斗争中,经过党的教育,有没有成长、进步的一面?你想一想,接着往下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原有的片面看法补充全面。老师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使他获得成功的快感。    ‎ ‎    (四)板书新美,学生愉悦    美学家认为:美是以感性为特征的。审美直觉必然带来情感愉悦。心理学上称这种愉悦的情感是学习的“加速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创设学生有美的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使他们在乐滋滋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简洁直观、新颖美观的板书,就是其中一种创造美的情境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    例如《陋室铭》板书:    陋室铭唐刘禹锡   ‎ ‎ 环境苔痕草色绿青青翠社交有无鸿儒白丁高雅生活调阅琴经闲适心神无无乱耳劳形恬静诸葛庐子云亭何陋? ‎    这则板书,言简意赅,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文章作者的安贫乐道、不随流俗、品格高洁以及他回避现实、轻视贫民、孤芳自赏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观此板书即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甚至凭借此板书所提示的思路,使朗读一气呵成,课文背诵的困难迎刃而解。象这样的板书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情绪。 三 ‎    兴趣虽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达标高效”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 摘自于:泉州培元中学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