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习总书记宁夏考察调研有感5篇
习总书记宁夏考察调研有感5篇 【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情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深切牵挂。接下来,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就要着眼产业发展,驱动“三结合”发展战略,打出产业发展“融合拳”,做强产业发展“延伸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鼓足精气神,释放乡村振兴脱贫富民的加速作用。 打出产业培育和人才引进的“融合拳”,实现优势向新延伸。产业培育要有发展思路和发展步伐,要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通过引才聚才带回“三好”——把好项目带回来,把好方法带回来,把好技术带回来。引入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将人才放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找好人才引进和产业培育的对接点,将人才资源进行分流和排兵布阵,与产业培育的实际需要对接,精准设岗、各展所长,对于专家、学者这样的专业型人才,可以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指导和集中培训;对于“土专家”和“田秀才”这样的本土人才,可以开展现场教学,结对帮扶贫困户,在深度对接中,可以形成“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培育产业”的共育格局,即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在帮带作用下,培养就业群众成为人才,不断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为产业的培育注入强大动力,在把人才工作做细中,把产业培育做优,将人才引进的大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培育的新优势。 打出产业发展和扶贫政策的“融合拳”,实现服务向细延伸。产业的发展之路,须找好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够有的放矢,在落实保障扶贫政策中,更好地发展扶贫产业。要做好二者的“结合”文章,政策的输送环节十分重要,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关政策的跑腿员、宣传员、讲解员和服务员,将产业扶贫政策精准“滴灌”到点上,才能让好政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对症贫困的“好药方”,成为拔除穷根的“好助手”。比如扶贫政策中的小额信贷,既要了解清楚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需要和金融服务需求,也要明确小额信贷政策的具体内容,才能更好地将扶贫政策内容与扶贫对象实际相结合,再比如用于项目支持的资金投入政策,要科学谋划、统筹考虑、因地制宜,从贫困群众是否受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量资金投向,推动产业项目的扶贫资金有效使用。总之,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要以精准服务推动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助力产业发展。 打出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的“融合拳”,实现发展向深延伸。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基础所在,能够产生多线作用和长线效应。一方面,在产业扶贫的推动下,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在手、发展能力在身,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能够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产业扶贫能够促使经济结构转型提升,拉动经济发展。产业扶贫的这种多线作用还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长线,能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但还须看到的是,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远谋划,在夯实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要以借鉴和创新的方法,聚合社会多方力量,搭建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之间的“桥梁”。比如,形成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在能人带头下加快产业发展和增收,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开拓线上线下销售市场等,在充分调动多要素、多资源和多平台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跨越。 从产业培育到产业发展,再到产业兴旺,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要打出、打好产业发展“融合拳”,实现产业链条的扎实延伸,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为落脚点,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由点及面、真抓实干、长远谋划,从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他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遭遇疫情影响,攻坚拔寨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越是紧要关头、关键时刻,越要把弦绷紧、把弓拉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硬措施,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把稳“进”的方向,咬定目标,攻坚力度不减。据报道,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实打实的“硬骨头”。全面完成剩余人口脱贫,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必须正视疫情在短期内对脱贫进度造成的可控影响,将贫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要推进产业扶贫,全力支持和推动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等扶贫项目;要实行就业扶贫,鼓励就近就地就业;要开展好消费扶贫行动,多方面拓宽销路,保障贫困地区人口稳收增收,打好攻坚“组合拳”。 下足“严”的功夫,守牢关口,出列标准不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脱贫攻坚本质上是为了让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而不是为了数据“好看”、台账“可观”。交出高质量的脱贫答卷,“出列”标准绝不能降,“图省事”“赶进度”的急躁情绪也决不能有。要吃透政策要求、坚持标准,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彻底拧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水分”。要克服畏难厌战情绪,在帮扶举措上更准一些、在基层减负上更实一些、在激励力度上更大一些,以一流能力素质和实干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脱贫群众“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做好“保”的文章,靶向施策,脱贫成效要稳。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是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就目前而言,有的地方缺乏“硬核”产业支撑,农民缺乏稳定的增收渠道;有的贫困人口缺乏必要的劳动能力,脱贫内生动力有所减弱。能否实现真脱贫、不返贫、无新增,必须做好“保”的文章,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扶志扶智的力度,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对临近贫困线的边缘人口要实行监测预警,并精准制定帮扶政策,增强脱贫成效的持续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行将过半,为了如期完成“硬任务”,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必须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咬定目标、守牢关口、靶向施策,书写出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脱贫篇章! 【篇三】 心存大爱甘奉献,星星之火照天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干在一起,便可汇聚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时,为社区志愿者点赞,说他们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志愿者如“星星之火”散落在各行各业,他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依旧不可掉以轻心,要发扬好“行胜于言”的志愿精神,汇聚起全国上下“全”力量,共同压实疫情防线、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同步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点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是志愿者的态度,也是志愿者的行动。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一线防疫还是后方保障,总不乏“小红帽”的身影,他们扮演了宣传员、检查员、信息员、保障员等多种身份,夜以继日、风雨无阻,筑牢疫情防线。有的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疫情防控中贡献特别力量。是心理医生,就主动承担特殊时期下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教师,就义务帮医护人员子女补习功课,解决逆行者的后顾之忧;是专车司机,就化身“摆渡人”,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与逆行者同行……志愿精神在疫情阻击战中被擦拭得更亮、更耀眼,吸引着众多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全”力量正在汇集。 点赞行胜于言、实干担当的志愿行动。平常时候帮弱扶贫献爱心、危难关头实干担当显忠诚。志愿者用行动说话,他们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关心关爱孤寡老人、保持城市干净整洁,在危难险重任务中也勇于靠前,特别是此次疫情期间,心怀大爱、不畏牺牲,“逆行”汇集成阻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点赞“星星之火”的努力和贡献。如今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决胜期,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疫情暴发给本就艰巨的脱贫任务带来新的挑战,此刻更需要充分汲取行胜于言、实干担当精神,汇聚起奋进的“全”力量,为实现全面小康奋力拼搏。 点赞无微不至、暖若春风的贴心服务。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防疫力量不足,大批志愿者主动报名,承担起为居家隔离的百姓送蔬菜、水果、快递的任务,群众有需、必有所应,志愿者充实了社区防疫力量,做好了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让群众感受了温暖,一声声从窗户飘出的“谢谢您”“你们辛苦了”,足以表明群众的感激之情。许多群众感受暖心服务后,主动加入志愿行列,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点赞暖心服务,汲取暖心力量,一方面真抓实干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在防疫期间凝聚起的奉献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微光吸引微光,“星星之火”在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的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汇聚起“全”力量,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篇四】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也就是之后确立的以“不懈奋斗、包容和谐、务实求变、小不自弱”为基本内涵的“宁夏精神”。近日,习总书记再赴宁夏考察调研。从红寺堡镇抬升黄河水数百米、开发耕地70多万亩、攻坚克难推进脱贫攻坚的“不懈奋斗”,到弘德村土地全部流转、开发特色农业、探索符合宁夏水土特色发展之路的“务实求变”,再到金花园社区回汉兄弟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包容和谐”,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的精气神,展现着人民群众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硬实力。我们要让“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继续奔涌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强大精神动力,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坚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崇高信念,让宁夏精神直抵内心、提振信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前进的民族,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提炼一个地区的精神,源自于历史文化积淀的折射,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沿着历史的阶梯、走过巍巍耸立的六盘山,宁夏精神是激励人民群众头顶青天、脚踏荒原、执着坚定闯出一片天的崇高信念,是中国在一次次挫折中一次次奋起,在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中国精神。如今面临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虽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崎岖而泥泞,挑战同样严峻而艰巨。中国精神的制高点是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这也是全国9000多万共产党员共同的信念之源。信念笃定如斯,方能找到根、寻到魂,坚定前行的脚步,也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负重自强、敢争一流,顺利实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美好愿望。 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奋斗初心,让宁夏精神凝聚民心、深入人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永恒不变的初心,始终把准人民“坐标”、心系为民情怀,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向前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本质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这恰恰是时代发展所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需的精神特质。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宁夏精神”融入各项民生工程之中,以更具体抓手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以更有力举措推进教育、医疗、就业、兜底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以更激昂的干劲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人民幸福”作为共产党员心中的“长城”,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毅力,形成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让“人民至上”理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坚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务实作风,让宁夏精神锻造匠心、干事用心。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宁夏虽小不言小,坚持小省办大事、坚持小不自弱,弯道超车、追赶发展,在全国取得了一个个“单项冠军”、办成了一件件叫得响的大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群众不以涓流之力为吝,发扬以“小不示弱”为内涵的宁夏精神,立足各自平凡岗位、保持高昂工作热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宁夏精神落地生根。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中国奇迹”,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局、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实干、以“经年磨砺自升华”的匠心巧干,在大战大考中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把眼下工作抓出成效、把“六稳”“六保”落到实处,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 【篇五】 6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他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全面小康路上,扶贫干部与群众紧紧“相拥”、同袍共情,以“迎难向上”“躬身向下”“奋勇向前”之姿,为实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宏伟愿景书写合格答卷。播撒“为民服务”之心、积蓄“为民办事”之能、付诸“为民造福”之行,回溯真理源头,永葆为民热情,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以“迎难向上”之姿播撒“为民服务”之心。初心呼唤责任,使命见证担当。在携手共赴小康路上,从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到“能致富”的目标任务,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290多万名扶贫干部,观大势谋全局,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使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各地扶贫工程多体现周期长、覆盖面广等特点,集中整合优势资源,让产业链更加畅通,脱贫成果更加实在。移民搬迁、治污改厕、生态治理……扶贫干部敢于“涉险滩”“攻堡垒”,一遍遍摸底排查、一关关审核验收,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看问题,转危为机调动积极性,集聚攻坚合力激发正能量。田间地头、联营车间、村口干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呐喊鼓劲时刻辉映着扶贫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熠熠初心,找差距补短板,汇聚“均衡普惠”的攻坚合力,切实把“为民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克难致胜、蹄疾步稳。 以“躬身向下”之姿积蓄“为民办事”之能。“哪里有短板,哪里就有我们”,扶贫干部深入群众、躬身向下,营造干事创业、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全面小康实处。要将自身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熔炉”中,浴火淬炼、增长才干,锻造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办事能力和本领,将满腔热忱投放在基层一线,排除万难、百炼成钢。把好“退出关”、精准识别边缘户、研判致贫返贫、拔出“病根”、治好“穷病”……无一不需要扶贫干部练就追根溯源、跟踪问效的“火眼金睛”,积蓄“为民办事”之能。要在成长中发展壮大,就必须以民为本、扎根向下,想方设法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合”文章。同时“督战”结合、标本兼治,将自身的发展进步与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全面融通,想办法、给方案,为发起最后冲刺积累经验、积蓄能量。 以“奋勇向前”之姿付诸“为民造福”之行。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着力推动解决脱贫攻坚战中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做到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有力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脱贫战场,如何育新机、开新局,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后续帮扶,瞄准就业这个“蓄能器”,永葆进取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自觉转化运用脱贫成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奋起直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坚决抵制“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陷入“微腐败”窠臼,要脚踏实地、率先垂范,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倾斜政策红利和人财物资源,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切勿弄虚作假、坐而论道。 “为民”为基,以实干筑梦、成就辉煌。让“民本”信仰凝聚共识,“为民”奋斗之姿积攒力量,落实在职责上岗位上行动上,为如期、高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同向并进、加速发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