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 ‎  小学阶段,有不少的孩子有着以下一些不良习惯:一是生活没有规律,不能严格按一定的作息时间学习、娱乐和休息;二是听课不专心,做作业马虎、拖拉:三是懒于思考和提问,凡事依赖别人(同学或父母);四是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没有听广播看课外书的习惯,等等。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尽管父母天天“伴读”,或天天训斥,或为他创造了种种条件,成绩仍然不可能理想。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总结自己多年学校教育以及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所得,笔者以为,作为有责任的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  一、认真了解良好习惯的主要表现 ‎  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有规律的生活。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父母要和孩子—‎ 起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作息时间表,严格规定每天起床、锻炼、做作业、做家务劳动(假期、双休日还包括吃饭、午睡)及娱乐等各项活动的时间。培养孩子按时作息,既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保持充沛精力学习,又能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更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需要注意的是,当制度或约定一旦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不能迁就,不搞“下不为例”。父母尤其要督促孩子每天都做到:‎ ‎  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早起锻炼。‎ ‎  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今年“六一”前后网上反映,有不少的小学生反感学校的“六。一”汇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汇演没有尊重孩子们的主观意愿,老师指导排练时加班加点,打疲劳战。‎ ‎  科学用餐。即安静的按时用餐,按时用完餐。切忌边吃饭边看书报,边吃饭边玩耍。‎ ‎  (2)上课专心听讲。能否专心听讲,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一个地方不懂,后面的就难以听懂。因此,做父母的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专心听老师讲解,要求孩子听讲时守纪律,不和同学讲小白话,同时要按老师的要求看板书或课本,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受其他声音干扰;要动脑筋想所学的内容,不想别的事情。‎ ‎  (3)认真完成作业。孩子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认真做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学习中的漏洞,可以养成学习、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父母应要求孩子做作业时做到:‎ ‎  认真审题。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时时处处都要涉及审题。审题不准、粗心大意,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的比比皆是。如:3×‎ ‎2,有的孩子就可能粗心大意抄错题,把3写成8。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审题习惯的培养,做到认真读题,不添字、漏字、改字,要从题目的情境中了解条件、明确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复述一遍。对试题计算要仔细观察比较题中的数据与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 ‎  细致检查,及时订正错误。有不少的家长,习惯于孩子作业一做完就帮着检查,一发现错误就马上指出。这样的家长是用好心办了坏事,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更加马虎,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对平时的作业不会检查,就是考试中在老师的提醒下也不会去检查。那么,家长该怎么做?‎ ‎  第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尽心尽力培养孩子养成自觉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错误,最好是不动声色,提醒孩子出错的大致范围,让孩子自己查证,自己订正。孩子做完了作业,送你检查时,你最好提醒他自己再全面、仔细的检查一次,再送你检查。如果你在检查时发现还有错误,你同样应该告诉孩子出错的大致范围,让孩子自己查证,自己订正。这对他们养成自主检查的好习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  第二、针对孩子时常出现的相同类型的错误,要与孩子协商,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共同制订惩罚的措施,适时适度予以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比如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中出了不该出的错,可以取消其某项外出游玩的计划,或取消一次看电视、看电影以及其他娱乐活动的机会;也可以罚她背诵两段有关讲认真、不马虎的格言、名言、谚语。家长“说话要算话”,这对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有很大的正面效应。‎ ‎  第三、要教给孩子一些检查的窍门。比如认真审题,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数学要打草稿,一开始就要把字写清楚。‎ ‎  第四、要注意创设教育情境来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这两年,我带了一对双胞胎兄弟(留守儿童),在他们面前,我偶尔故意犯点错,让他们去发现。每当发现了我的错误后,他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他们感觉一个经常教育他们不犯错、少犯错,他们平常又很崇拜的长者有错误被自己发现,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抓住这个时机,我就与他们一起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懂得,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错误,更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他们自觉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 ‎  专心致志,一心不两用。许多孩子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有的边玩玩具边做作业,或者做做这个,又摸摸那个,大人谈话时他还会插嘴。这些不良习惯对孩子学习影响很大。父母应花大气力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使其逐步养成严肃、认真、细致、紧张的学风。‎ ‎  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 ‎,好问的孩子成大器。一次,我们要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爱提问的习惯。不论读什么书,都要问一些为什么,不照抄别人现成的答案,不盲从别人的看法。经过这样独立思考地读书,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才能记忆深刻,运用自如。当然,父母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适当地做些辅导是应该的,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绝对不要包办代替,要让他们跳起来去摘果子。‎ ‎  (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认真听课、做作业,还必须认真对待预习、复习,不能仅仅依靠上课这一个环节。从现实情况看,却有不少孩子没有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预习更不可少,预习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内容,发现疑难,留待听课时重点解决。当然,预习所需时间不需硬性规定,可视学习内容由孩子自定,以“胸中有数”为标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必须特别加强预习这一环。‎ ‎  课后复习要尽力做到:‎ ‎  及时复习。指导孩子在做当天的作业前,要及时复习先天所学的内容,可根据课本先问一些问题,如有关词语、概念、定义、公式等。孩子答不出,则要让他把课本先看一遍,再做作业,长期这样坚持,可以更好的激励孩子上课专心听讲。‎ ‎  分散复习。如果有40~60分钟的复习内容,可以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或活动后再复习,这样孩子不会疲劳,复习效果也会更好。‎ ‎  交叉复习。当孩子同时面临几门功课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2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科目,这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  多种方式复习。如复习语文时,可以让孩子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作文等不同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可以让孩子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复习英语,可采用朗读、默读、抄写等方式结合并用。‎ ‎  (5)学会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父母可通过指导孩子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参观展览与上网等获取知识信息,给孩子订阅的报纸、期刊,要求孩子每期必读,形成习惯。看电视、听广播可以选择性地安排。要求孩子每天听、看少儿节目和有教育意义的系列节目,如历史小说连播、介绍祖国地理人文的节目,这些节目对孩子的学习有直接帮助,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看完整、听完整,还可指导孩子在网上查阅有关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知识信息,有时比课堂上所获得的更加牢固,更为有效,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好的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6)做读书笔记和摘要。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感兴趣的信息,一要能讲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二要将其中的好词语和段落摘抄下来,并逐步学会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书笔记和摘要可以按内容或形式分类,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  此外,父母还应培养孩子爱用、会用字典;做作业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写字看书姿势要正确;做完作业要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和书包;爱护文具、书籍等良好习惯。‎ ‎  二、学会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  1.习惯必须从小养成,抓早抓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习惯往往是先入为主,人的许多习惯都是通过幼年的教育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就要给他们“立规矩”,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具体指导他们把这件事做好。以后孩子经过多次反复,也就习惯了。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养成了坏习惯,以后再纠正就得花更大的力气。‎ ‎  2.持之以恒,形成行为习惯。一个人经常在固定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做得多了,就成了习惯,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停下来不做反而不习惯。实际上,习惯也是一种生理惯性。巧妙地利用生理惯性,无疑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益和工作效果。有这样一户普通百姓人家,父母对两个孩子从不溺爱,严格要求,这对兄弟从小学入学起,无论是冬天小手生了冻疮,还是夏天汗流浃背,他们都习以为常地洗自己的衣服鞋袜,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按时复习功课,从不加班加点,即使是统考前夕,他们仍按作息时间表——晚上九点钟就寝,一直到他们双双考进高校都是如此。‎ ‎  3.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是无声的命令。父母对工作一丝不苟,工作学习时专注认真,不把业余时间消遣在牌桌上或无休止地看电视上,而是喜欢读书、热爱学习,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每个家庭都要积极争创学习型家庭,像今年开始的全民读书活动,做家长的要带头参加。‎ ‎  4.注意方法,锲而不舍。首先,父母要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进行启发和诱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发现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时,父母可针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特点,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对其进行诱导。如通过《小花猫钓鱼》的故事,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精力集中;通过《粗心的熊妈妈》,告诫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不能马虎,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认真写作业的良好习惯。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要坚持不懈。这是对父母的耐心和毅力的严峻考验。‎ ‎  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学习习惯关键是坚持抓紧3个月。因此在培养习惯的90多天内,需要父母切实做到持之以恒,不要心血来潮,松一阵,紧一阵,管一阵,放一阵。父母要脚踏实地,守住3个月,并且要为孩子专心学习创造必要条件。‎ ‎  三、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  有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说,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对抓好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在学习上,家长对孩子的主要职责不是辅导而是“抓”。因此,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要尽可能在督促、检查、提醒、支持、联系这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  1.督促。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他们是需要大人管理的。这种管理就是督促。督促贵在严格。比如在放学后,要督促孩子保证一定的作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一心一意做作业,字迹要工整,不能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吃零食。‎ ‎  2.检查。每天孩子回家后,要抽空检查一下前一次的作业。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批的,对的有多少,错的有多少。如果都对了,给予适当的表扬;如果有错误或没完成,就要仔细地分析、耐心地询问,了解原因,并帮助解决。孩子做当天的作业时,要督促他静心、细心的做题,不要错题漏题,要注意卷面整洁,文风端正,书写工整。‎ ‎  3.提醒。孩子往往是要提醒的。如果孩子玩得过分了,要好好提醒一下;看到孩子学习心不在焉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做作业时间过长,可以提醒他休息一下。提醒的方式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娓娓动听分析讲解。‎ ‎  4.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如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学习所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他订购一些报刊杂志、课外读本、学习参考书等。‎ ‎  5.联系。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应多与学校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主动向老师反映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争取老师来帮助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作为家长,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尤其要及时消除误会,教育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