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心得)之物理引入新课艺术浅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物理引入新课艺术浅谈

物理论文之物理引入新课艺术浅谈 ‎ ‎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好了一半”。从32年教学、研究的实践来看,好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兴趣盎然地保持持久的求知欲望,若开门见山,直率点题,会达到目的明确,任务清楚增强学习责任感;若巧设悬念,玄疑责难,能疑中开拓,难中悟理;若以趣导学,既活跃了气氛,又促进了思考。总之,好的“新课引入”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现就其类型和方法谈点陋见浅识,诚祈诸位同行、专家匡正、赐教。‎ ‎  一、点题型 ‎  新课一开始,教师立即指明主旨、强调要点,给人以启迪,催人以探索,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具体做法有:‎ ‎  1.指导阅读法:课本是教学的依据,认真阅读课本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上课后的3----5分钟,让学生先看看书,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为了增强阅读效果应预先编拟简要的“阅读提纲”(或“阅读思考题”),向学生公布(口头宣布或写在黑板上出示),并告诉学生,把书上看不懂的地方圈出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再开讲,就顺利多了。‎ ‎  2.择要讲述法:在与上一节课联系不太密切的某一单元、某一章节的开始,为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一上课就可用简练的语言,扼要地讲一点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分析一下我们学习这部分教材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然后再讲具体的内容,可收事半功倍的成效。‎ ‎  3.抛砖引玉法:所谓“抛砖引玉”,就是课的开始,先讲一点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再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做做实验、看看现象、想想问题、议议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然后因势利导协助他们走向新课知识领域。‎ ‎  4.学生汇报法:为逐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阅读课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课本利用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可布置一些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回家后,抓住课本认真预习,必要时做些简要的预习笔记或在课本上做些圈圈点点的工作,特别是将不懂的地方圈出来,一上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请个别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当众汇报预习心得,为全面讲解新课鸣锣开道。‎ ‎  二、悬念型 ‎  新课开始,教师及时设难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实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式,具体方法是:‎ ‎  1.复习铺垫法:孔夫子说得好:“温故知新”‎ ‎,若本节内容与上节内容联系密切,教师以简洁的语言,先对上一节课进行扼要的复习,然后顺着上节课的知识脉络,将问题延伸到本节课的内容中来,引导大家思考,唤起大家的注意,在学生情绪兴奋之时开讲新课,肯定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  2.实验开路法: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最根本的还是观察和实验,新课一开始,教师可根据课的内容先做一个或几个实验,然后请学生思考,再引入新课就水到渠成了。‎ ‎  例如,在讲“汽化”一节前:①在蒸发皿里倒少许酒精(或汽油),一会儿就干了;②用酒精灯加热,使试管里的水至沸腾,然后对着学生说:“①蒸发皿里的液体到哪里去了?②试管里的水出现什么现象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再学习物态变化的另一种形式----汽化”。‎ ‎  3.立疑设问法: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若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耐人寻味的疑难,依照认知规律的顺序,有计划有目的地立疑设问进行师生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再思考中有所探索,再探索中有所领悟,从而引导学生,循序进行新课知识的学习。‎ ‎  4.清障筑路法:若本节内容是上节课的延伸,可先出些题目(含作图题)让个别学生板演(绝大部分学生再课堂练习本上解题),题目大部分是上节课的内容,最后带一点今天要学的内容,运用旧知识的题学生是会解的,要用新知识的题,他们就像遇到了路障而停了下来,教师在清除障碍(排除疑难),勾通思路(循因索果)的过程中,引入新课是很有成效的。‎ ‎  5.检测摸底法:若本节课与前面的课联系比较密切(或本节是“巩固已学过知识”的课),也可编选一些题目,课前刻印好,一上课就发下去,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察看解题概况),时间一到,让邻位同学对调批阅,答案当众公布,教师通过学生举手汇报的对错情况,及时掌握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轻车熟路,恰到好处。‎ ‎  三、趣味型 ‎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兴趣是兴奋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俗话也有这样的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一堂课的开始安排一些与本课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讲一则新奇的小故事;或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含图画、幻灯、录像录音),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为学生获得知识,增添乐趣,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其法是:‎ ‎  1.寓教于乐法: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奇、好玩、好动,我们应因势利导寓教于乐,以玩带学,乐中好学,玩中促思。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进行观察、探索、思考,从而促进学习。‎ ‎  例如,在初中“力”‎ 一节时,先请二位学生站到讲台附近,相距约2米,各穿上旱冰鞋,用绳子的一端系住甲的腰带,乙握绳子的另一端。‎ ‎  问:若乙用力拉甲,将出现什么情况?‎ ‎  再问:若交换情况后,甲用力拉又将如何?‎ ‎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到一定程度,请穿旱冰鞋的二人表演,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然后顺水推舟从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中,逐步引入:①什么是力?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有学生不信可请他们再穿上旱冰鞋试试),这样的“新课引入”气氛活跃,别有情趣,颇受学生欢迎。‎ ‎  2.妙语激趣法:语言是交流感情的产物,也是唤起注意、促进思维、激发智慧的工具。因此用联珠的妙语(含恰当引用古典诗词等),来揭开新课的序幕,不愧为“新课引入”的好方法。‎ ‎  如“升华和凝华”这一节的开始可以先背诵“月落乌啼霜满天,……”,“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然后紧接就说:什么是霜?霜是怎么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5升华和凝华”板书课题)‎ ‎  有时也可用名人轶事作为一堂课的“序曲”,如上“浮力的习题课”时可以这样开头:‎ ‎  “在一次精英云集,名流会聚的科技学术会议之后,有人向美国物理学家G.盖莫夫、原子弹之父T.R奥本海默和若贝尔奖金获得者F.布洛赫提了这样一个小问题:‎ ‎  一只装载石块的船浮在水池中,若将石块投入水中,池中水面的高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  有趣的是,三位科学家由于没有在意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结果都答错了!下面让我们来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型的探索----你想,当学生听到自己是在研讨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都大错的初中物理问题,他们会不集中注意力吗?‎ ‎  3.欣赏助学法:精美的艺术品是陶冶精神激发情趣的钥匙,如果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它们带上讲台,引入新课,真是妙不胜言。在讲连通器时,我们将自制的山水盆景,改成”桌上喷泉“(将喷泉的口与水塔的水箱用假山隐蔽起来),带进教室(先用大纸盒罩住)。一上课,拿去纸盒,请学生欣赏山水盆景(若能根据盆景的艺术造型配两句恰当的古诗,兴味更浓),后在水塔里盛水,让泉水喷出,正当群情高昂之时,卸去隐蔽部分露出水箱盒喷泉的口,继而辅以其他器材做其他实验再讲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盛同种液体为什么液面总是相平的?接着第二次再做桌上喷泉的实验并讨论其原理(注意:第一次做桌上喷泉实验只要求观察现象,引起兴趣。这时只是为了”引入新课“,第二次实验是在讲过”……液面总是相平“的道理后再做的,才可以启发学生讨论其原理),学生普遍认为,这节课上得轻松愉快、够味!‎ ‎  在讲”机械运动“前,将正中贴有直升飞机的台面玻璃(约50×‎ ‎40cm)设法垂直放于水平桌面上,然后将贴在三夹板(或硬纸板)上的一张优美的风景画紧靠在玻璃后面(飞机和风景的大小比例适中)当风景画左右、上下移动时看到飞机在进退、降、升等有趣现象,然后开讲新课,学生反映:有劲!‎ ‎  当然有条件的话,看一段录象、听一段录音,引入新课,都是十分可取的好办法。‎ ‎  总之,”新课引入“的教学艺术是多姿多态,生动有趣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前备课时,一定要为”良好的开端“多下些功夫,从教材、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出发适时选用各种不同的恰当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努力挖掘”新课引入“艺术的潜在功能,敲好这段”开场锣鼓“,使学生有常听常新,常见常异的趣味感,从而激发学生逐步探索的积极性,以便收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效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全面铺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