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其他论文之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标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至少需要发生这样一些变化,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的转变(一)由重“客体”向重“主体”转变多少有识之士曾呼吁“诗意教育”,其本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课堂是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认,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事倍功半地让学生去背什么“标准答案”。 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规律的形成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表达──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要求的。 (三)由重“模式”向重“个性” 转变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性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他们的教学有哪些特色,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我们渴望的不是众花一色,而是万紫千红……二、教师自身要实现的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推动教师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以“平等中的首席”代替“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主宰者,因为那样总免不了令人“惧怕”。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二)以“促进者”代替“指导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 ,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有很多条路,但现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发现式的教学与学习,反对将一成不变的讲述法当做唯一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三)以“应战者”代替“挑战者” 新的课堂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所谓“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自我成长中的一面明镜! (四)以“信息平台”代替“信息源”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总之,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