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语文论文之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 。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比如在《掌声》教学中,我直接以掌声引入,欢迎其他老师听课,由此把孩子直接引入情景,思考掌声的含义。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巧设疑精布阵,制造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心安岭》时,由最后一段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这句话引入思考:小兴安岭的四季是怎样的诱人呢?再返回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教学,去具体寻找它的春夏秋冬是怎样的诱人!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作文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教学“语文园地四”的作文“观察日记”时,我积极引导孩子观察,从身边事物开始。当时正是秋季——橘子上市,于是我利用孩子们最熟悉的身边事物——橘子来进行观察后写日记,从我“安排孩子们带橘子—— 引导孩子们观察橘子——和孩子们一起品尝橘子”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去亲身体验了,他们有自己的感受,也就有了写的内容,于是,这次作文我成功了,孩子们不光找到了观察点——身边事物,还有了内心体会,他们知道写作的要点——真情实感了!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如讲《赵州桥》这篇课文,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桥,特别是在我们三江汇合的宜宾,桥更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为什么课文单单介绍赵州桥呢?我从课题引入,带领学生剖析全文寻找答案: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是我国的第一座石拱桥、结构特点—— 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历史意义—— 是我过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还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简笔画为孩子们描画直观的赵州桥图形,帮助他们了解、记忆。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赵州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的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思考(延展学习):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仔细观察,再引导思考:赵州桥不就是石拱桥吗?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雄伟,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同学说:所以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雄伟、坚固、美观、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尝试小结,理论升华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小结的主要内容。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小结的基本方法,常见方法有:谈话式、图表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或者再看板书,各抒己见,尝试小结,形成结果。教师对教学抽象概括的较为科学的小结,再作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和做必要强调,并对一些教学思想方法,从理论上给予升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