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跨进了五彩缤纷的网络时代。人们把它叫做“E时代”。互联网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当无国界的信息共享给我们带来巨大方便与效益的时候,各种计算机犯罪也随之而来。要预防和制止各种计算机犯罪,除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约束机制进行打击外,我认为还要从源头抓起,即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笔者认为,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是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从第一课做起,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从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模仿性、可塑性极强,因此,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电脑课时,就要宣布学校电脑室的管理制度:如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出电脑室时,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一起扔到果皮箱里。 然后,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计算机的作用,使学生知道电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爱”上电脑。在电脑布置上,做到机器摆放整齐,地板干净,让学生感觉到环境的舒适,从而产生自觉保持机房整洁的心理。 进行法学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版意识和安全意识。 我国自1991年颁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已制定的有关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和《计算机软件条例》等,我国还加入了《世界版权条约》,法律规定对违反以上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了民事处罚外,还对著作权的侵犯者实施刑事处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将擅自拷贝、伪造软件、非法租用、利用电子公告板(BBS)盗版、利用只读光盘盗版等各种盗版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告诉学生,使学生加强计算机法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使用者有责任维护软件开发者的权益,自觉抵制盗版软件。养成牢固的正版意识,成为忠实的正版用户,这对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对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电子表格基础和应用时,讲一讲有关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和损害,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自己建立的数据文件。此外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有哪些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 在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利用局域网,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网德。 在信息社会里,为规范网上行为、减少计算机犯罪,去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打算在中小学中开设计算机品德课,以从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该课程还未开设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品德的养成教育。 在局域网中,一台工作站往往有十多个人共用。大家的文件都放在同一目录下,有时有的同学去打开别人的文件看,也有的同学去把别人的文件给修改了、甚至删除了。这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未经同意不准随便打开别人的文件,更不允许修改、删除别人的文件,要有好的品德。特别是讲到互联网知识时,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随便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内容,不该看的内容不能看,不能在网上乱发垃圾邮件,更不能利用计算机传播病毒进行犯罪行为等等。做到上网要讲网德,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和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