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化繁为简,回归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本位
语文论文之化繁为简,回归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本位 摘要: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农村语文教学脱离阅读本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又繁又累,且又吃力不讨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回归语文阅读本位是语文教学价值的体现,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柜、制定阅读计划、资源共享等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确立语文与农村语文老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回归本位 曾经发生在我身边的一种奇怪现象,因学校语文教师短缺,找了一位不是语文专业的代课教师,没有多少语文修养,但这位代课教师很负责,让学生大量做作业试题,最后中考成绩远远超过其他各班,为了这种现象我苦思了很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的角色备受质疑,心中不免升起为语文与语文教师而悲。按理说,语文老师因其教师与专业的特点应是不可替代性的,现在倒好,识字的人都可以教语文,只要有本教案集和几张答案。排除试卷自身的问题之外,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把语文教学定位在技术性的工种中,丢弃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当然也就抛弃了语文的教学本位--阅读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起关键作用,但阅读教学在现在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借用理科教学来比喻,课内阅读就好比理科的例题讲解,课外阅读就是“例题讲解”的延伸--作业练习,并且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目前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作业定位在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作文训练等几大块,并且阅读练习中“快餐式”的阅读素材居多,阅读思路都有一定的套路,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又有多少益处?新课标里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何况这些阅读材料缺乏系统与深度,具有即时性,无法取代经典之作。同样,新课标列出了各年级阶段的阅读量、阅读取向以及阅读行为的要求,为了方便教师操作,教材里还列了各年级必读书目,这应该是好事,可也变了味,教师为了学生应付考试,把指定阅读变成了常识性的记忆,这是语文教学的可悲,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确实令人担忧。 分析其原因,也不能全怪语文教师,它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是功利社会畸形的产物。 一、社会层面:功利社会使教育更趋功利;农村社会文化氛围缺乏。 二、学校层面:学校为了生存,中考分数成了生命线,目前这套应急性的语文教学在短期内更有效、更保险,在这种教育导向机制下,语文教师也就不得不选择急功近利的方法。另外农村学校图书馆图书陈旧,利用率不高。 三、教师层面:据了解,很多农村的语文老师还是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又放心不下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和基础不到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不敢拿学生与自己的命运开玩笑而重起阅读“炉灶”。农村语文教师不看书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很难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四、家庭层面:农村家长文化修养不高,可以说很少有藏书,当然也就谈不上阅读环境的熏陶。我们学校曾对全校学生进行家庭藏书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平均每班只有一、二个家庭有几本称得上经典的藏书,余下的就是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还有就是父母为子女购买的学习辅导用书,甚至什么也没有。 五、学生层面:现在的功利性教学使学生累于作业题海中,很少有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去课外阅读,机械式的语文练习使他们认识不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习惯于这种不用个性化思考的作业。其实很多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的,但往往把阅读当成消遣性的手段,这样就造成了阅读的随意性,使阅读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和缺乏阅读思考深度,阅读的有效性下降。现在社会的复杂性,不良诱惑因素的上升,即使消遣娱乐中,随意性的课外阅读也处于劣势地位。 语文教学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累、那么烦,教师与学生整天都钻进暗无天日的题海中,包括应试作文训练,其实作文与阅读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有专家曾提出,写作的有效途径是阅读。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本位是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应摒弃繁琐的应试教学,抓住语文阅读教学主线,凸显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农村初中由于环境、基础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低,教师不应该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农村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教学,来提升农村的文化品位。 农村语文教学究竟怎样化繁为简而凸现阅读本位?根据本人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思考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课内阅读。利用课内阅读而进行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语文内涵的熏陶,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阅读之美。如果遇上经典的课文,我想教师应反复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再寻找切入口,把文之美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正如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所提出的语文课文分类中的“定篇”一样,教师可以不遗余力研教这些文章,有时为了达到效果可以不惜课时,花上几节课甚至一星期来品读同一课,以求达到感染目的。如我在教鲁迅的《风筝》时,觉得这篇文章很美,那是一种沉重美、思考美,但由于鲁迅的语言深邃,表述含蓄,学生很难理解,当然也就很难发现文章之美,所以我在教这篇文章之前自己先研读几十遍后,参阅许多名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最后决定与鲁迅另一篇文章《我的兄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风筝” 事件的始末,然后进入《风筝》的细节描写,品位作者的心路历程,我花了整整一星期的时间教这篇课文,相信学生对《风筝》的记忆会是很深,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鲁迅及其鲁迅文章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文章。 如果遇到比较简单学生又喜欢的文章,我们教师同样也可以用很多课时欣赏和探讨。比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读了都非常喜欢,我想学生喜欢的原因是,主人公年龄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形成共鸣,还有作者的细节描写,如对花的描写,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有回味,课堂上我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课后我把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推荐给学生,并告诉学生上星期我在新华书店里看到这本书,价格也不贵。过了一星期,全班有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去新华书店买了《城南旧事》。我想,课内阅读的魅力应具有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价值。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不妨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环节,让学生有一种阅读的成就感。比如一单元选出一、二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自学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也应自己先进入文本,并且是有组织的自学,让学生做书间笔记,写出读后感,然后进行阅读交流,此时他们说出的是自己的感悟,成就感就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不要随意进行干涉,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的阅读兴趣绝不亚于教师的滔滔不绝。 二、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农村的学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所以应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语文教学计划中,否则学生就会出现阅读的无序性,言情、网络、武侠、恐怖等刺激性的文章仍是他们的首选。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制订三年规划。学生的年龄不同,他们阅读的兴趣点、思考的范围及深度均不同,我们的课外阅读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规律,并体现循序性,这样不因阅读阻碍而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比如七年级可以让学生读《西游记》、《爱的教育》、《鲁宾逊漂游记》、《昆虫记》、《城南旧事》、《草房子》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如果学生有这份兴趣之后,何愁甩不住学生的心。八年级相对来说,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思想日趋成熟,思考深度加深,可以安排《名人传》、《水浒传》、《老人与海》、《朝花夕拾》、《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三国演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古文观止》等。九年级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作品,如《哈姆雷特》、《平凡的世界》、《泰戈尔文集》、《红楼梦》、《培根随笔》、《古文观止》等,九年级还可适当加一、二本历史之类的书,如《中国简史》、《世界简史》等。 对农村七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不要对阅读的要求定得太多,兴趣先导是形成习惯的基本要素,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恐惧症。 2、有组织的实施课外阅读活动计划。活动最怕无序,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习惯往往是从强迫开始的,所以我们教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先齐步走,比如每两个星期或一个月让全班学生读同一本书,要求学生做书间笔记和写读后感,教师定期进行检查,促使学生仔细认真阅读,教师还要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悟说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当然教师自己也应与学生同步阅读,并且要比学生读得透彻。曾经在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学习讨论时有教师提出,现在的学生读书过快,并且不喜欢看第二遍,我想教师在同步阅读的同时,花上一、二节课的时间摘出精要部分与学生共赏,相信学生会慢慢注重精读。 三、书源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图书馆藏书较少,且藏书陈旧,再加上很少有专职教师管理图书,借书很不方面,也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藏书。所以书源是一个问题,但我们不能等着别人送书上门,或者放弃计划而随波逐流。我想以下几个方法还是可行的。 1、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柜。由语文教师牵头向学校图书馆批量借阅图书,定时更换;资源共享,让学生把家里的藏书暂存到班级图书柜中,充实班级图书柜的藏书量,由学生自行管理班级图书柜。 2、无条件建立班级图书柜的,也可以采用造册公布共享的办法。比如每个月或每个学期教师要求学生上报家庭藏书以及图书信息(以备遗失解决赔偿问题),教师审核,造好册后(XX同学藏书:XXX)贴在教室里,提供学生借书信息。这个方法可以集中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学生买书的兴趣,别人向他借书,这说明他的购书藏书品位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这方法还可以形成积极的读书小团体。 3、读书计划中同步阅读需要的书教师让学生自行购买或教师集体采购,当然这涉及到收费问题,首先教师要杜绝私心,再就是学生必须自愿让教师购买,第三通过家访等方式沟通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现在一个学生不可能没有零用钱,关键是学生没有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当然也不排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借阅或教师提供等办法,解决他们因家庭经济而无力购买的困难,往往这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对书就更显弥足珍贵。 四、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个完整的人,有人常说,文史哲不分家。除了文学之外,让学生学点历史,学点哲学道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结构体系的完整形成很有好处;除了文史哲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科技、军事等;除了经典之外,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时文,有人这样比喻,经典是大餐,时文是快餐,满足不同时间段的需要,经典是饭,时文是菜,合理的搭配既保证饱度,又觉得有滋有味。教师还应推荐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和报纸,如《读者》、《青年文摘》、《视野》、《中学生阅读》、《环球时报》、参考消息》、《报刊文摘》等。 五、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言传不如身教,榜样更有感染力。一个不会阅读的教师很难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阅读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真正凸显语文教师的价值与品位,使语文教师的教学地位成为不可替代性。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增了终身学习这一条,我想阅读应成为语文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经验,有待进一步实践与验证,但我相信,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文教学的本位,不管语文教学怎样变幻莫测,只要你抓住“阅读教学”这条主线,相信也就把握住语文教学的脉络。农村正因为学生语文素养基础差,阅读更显珍贵,回归阅读本位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则更显魅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彭小明。语文素养论。兰州学刊,2004,(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