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现状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论文之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现状的思考与实践 经常从学生的错题本上看到学生剖析自己的错误原因为:“我没有认真审题”,“我没有看到单位换算”,“我还以为这题和我以往做过的题目是一样的”……经常看到教师这样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学生的基本计算、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是稍灵活或没见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了,反映出学生思维局限,缺乏审题能力。”,……也经常看到家长说:“让他把题目再读几遍,他就会做了,怎么开始时不好好读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呢? 一、审题现状的透视。 第一:审题意识淡薄。【学生的责任】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审题,甚至直接忽略了审题环节,或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审题——简单看一下题中给出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没有真正独立思考题中给出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所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是中规中矩的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机械模仿。 第二:审题方法单一。【三方的责任,更多是教师的责任——教家长教不了的。】 学生仅仅能根据例题中的题型,收集条件,找到对号入座的解题方法,而对于如何在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的画面中快速搜集到有用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缺乏方法。对于各类变化题型缺乏主动分析、对比的意识和方法。对于自身经常错误的题目缺乏重新审视的能力。 第三:审题的评价体验弱。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审题的积极情感体验,经常不能感受到教师、家长对其审题的表扬、鼓励和欣赏。对仔细审题,发现问题关键信息进而加工、解决问题缺乏积极性和原动力。 二、影响学生审题的因素分析。 教师方面,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还有待加强,方法有待改进。部分教师习惯于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归因于学生不会审题,而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讲求“效率”,以讲代审,以问代审,以解代审,直接或间接的忽略了学生独立审题的过程。为了确保学生解题正确,教师经常会将题目分解得很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获得的是已经被“嚼得失去味道的食物”,而不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咀嚼”获得“美食”,这一过程的营养基本流失 。 在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多数学生感知粗略,反复研读意识差。审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图片等信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就是比较笼统、粗糙,忽略信息,不喜欢反复研读题目,不易形成类似成人的、相对完整的、精确的认知。如经常忽略“甲数除乙数”中的“除”,而将其直接想成“除以”等。 其二,注意失调,低级错误经常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小学生审题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审题过程中,经常需要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经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数量关系式中写得很好“梨树的棵树×3-100=苹果树的棵数”可是真正列算式时,却把“100”抄成了“1000”;求三角形面积经常忘了除以2;求圆锥体积经常忘了除以3等。 其三,思维定势,对比归类意识差。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题型的影响,使小学生先入为主,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出错。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总是出现“一倍数”未知,需要设未知数解答的题型,当出现“一倍数”已知的题型时,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应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其四,受强信息干扰,全面统筹能力差。小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审题时,一些强信息容易首先映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解答X—5.2 + 4.8=1.2时,很多小学生会不由自主将原式写成X—10=1.2。这是由于 “5.2 + 4.8=10” 这个强成份的诱引,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其五,依赖思想严重,自主探究意识差。许多小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记住教师教给的结果,而不去探究过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进行试商,调商,让学生死记四舍试商时商可能会大,要调小,五入试商时商可能会小,要调大。经过强化训练,死记硬背后,当时效果会很好,但一遇到变式,或出现遗忘现象后,往往不可收拾。 其六,缺乏反思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差。许多小学生不注意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注重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喜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掘问题的实质,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几条措施首先,强化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结合学生中比较典型的因为审题不仔细而出现错误的案例,“现场说法”,引导学生认识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审题的自觉性。 其次,提高首次感知的效率。小学生首次感知新知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学习新知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对学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对学生审题时容易混淆的部分,应作必要的对比,以保证学生正确感知题意。 再次,学会把握重要数学信息。在题目呈现的信息中有许多是无关紧要的,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数学信息,而是将所有能看到的信息一一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区分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把握重要的数学信息。 最后关注解题后的检验与反思。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再出现错误以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再次审题,不应跳过“从头检查和思考”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反复琢磨出现错误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