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农村中学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他论文之浅谈农村中学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引子]走进教育行业已经十个年头了,一直以来我都在不停的探索,想寻找到一种适合农村中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模式,早在2008年我执教于浠水县洗马镇高级中学时,学校开始学习“洋思模式”,我曾经就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下,将“先学后教”作过改良尝试,就是在学生先行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导学案中较难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在当时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课堂气氛比以往活跃了很多,但因为高中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所以没敢长期开展这种模式,最后也就不了了之。2012年,因工作的变动,我又来到了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所农村初中工作,在那里我开始真正见识了“小组合作学习”,当时整个宜昌市一直是在课程改革中走在前列,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一年多的经验,各班级都已建立好了小组,所以在授课时感觉比以前的教学模式下轻松了许多,只要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终于在这里,我到找到了我想要的课堂模式。 一、 班级现状: 2014年8月,我考上了“省编新机制教师” ,又重新回到了黄冈工作,分配到了罗田县白莲河中学,担任八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本班一共30人,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整体成绩不理想。开学伊始,和我共班的廖建涛校长就提醒我,这个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气氛沉闷,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更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他建议我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入手,争取早日改变这种现状。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的确存在廖校长所说的这些情况,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迫在眉睫。 二、 学习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中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服务于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一方面,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而农村学生更加要具备这种条件。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农村学生普通存在缺乏自信,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农村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农村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农村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城镇学生由于从小获得的信息量大,接触的人物众多,所以他们在语言交流、胆量上都优于农村学生,要想提高农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交流训练,他们才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农村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 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增多了,团队合作意思识逐渐形成了等,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课堂还会出现冷场现象,少数学生合作不主动。 本学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少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二)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本学期的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 (三)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些时候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我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这在十一月份的一堂公开课上,就出现在这个问题,当时听课的教研室陈桂枝教研员就跟我提到了这个问题。 (四)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的分组方法过于简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四、我的思考: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学校的重中之重,每一所农村中学如果想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会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农村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他(她)们的心理需要,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农村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万事总是开头难”,虽然初期出现的问题重重,但是我并不惧怕困难,我坚信经过实践的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种种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从而最终找到适合我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郭小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