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
其他论文之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 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价值取向;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这就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优质课堂的创建就是在这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种状况应加以改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二、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 任务,而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探索中增强探究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经验,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价值和意义更重大大。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愉快,让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创造处于最活跃状态,以培养学生的进取探索精神,形成创造性学习品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新课改背景下还要实现学生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的转变,问题是学生心理需要与知识水平之间产生的困惑,科学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教学生会问,多层次,全方位地设问、提问,从而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初中政治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实践”的设置,就是要引导组织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课改实验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 现代教育已进入了一个以追求质量为特征的时代,优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优质的课堂教学,而打造优质课堂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交流的氛围,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交流,师生情感上的交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质课堂的创建首先要有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巧妙构思,全面达成三维目标,把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在平等对话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好课标准的五个“实”,即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真实的课)。优质课堂首先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优质课堂还是高效率的,可以充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优质课堂还是能实现教学相长,富有生成性成果的课。优质课堂也是学生主动、愉快参与的课堂,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有效学习的课堂。 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的使用小组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师生交流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多了更多的宽容,鼓励、赞许、微笑乃至满意的眼神;同时教师较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实了课时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课堂的生动型、鲜活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课改实验的课堂教学正在孕育着新思路,一改封闭、呆板、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体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体现了现代优质教育的特点。在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注意在做、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和操作演练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人格,认可个体差异,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优质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活跃的、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有趣的、成功的课堂生活,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中,渐渐地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课改对我们是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面对课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我们要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推动大批优质课堂的涌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