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小学科学论文之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大胆让他们去学习、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在教学中,如何真正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中的主人,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借助准备实验器材,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二、努力营造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三、大胆开放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四、构建学生参与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科学课教学 搭建平台 挖掘各种潜能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回归人文精神”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大胆让他们去学习、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学生的探究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如何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中的主人,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一、借助准备实验器材,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科学课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准备,正是一个很好的通过实践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初步认识器材及其作用时,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对不熟悉的器材,他们会主动向大人请教:怎样获取材料,主动观察这些材料的属性。如《一天的食物》学生通过材料的准备,会提出哪些东西称为食物?零食、水果是不是食物?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大人、书本那里学习相关食物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如,让学生搜集磁铁时,学生会问大人:“什么废物中有磁铁,磁铁在这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等问题,无形中使学生对器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通过教学准备还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每次检查学生收集的材料,我发现不仅材料种类多,甚至还有一部分自制器材或经过改进的器材,原来在搜集过程中,有的学生有找不到合适的或搜集的器材不太好,为了不落后于别人,自己想办法做一个或把原来的器材改一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种能力。如教《电路》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电线、小灯泡、电池,学生兴趣特别高,互相讨论,交流获得材料的信息,为了把器材准备齐全,他们注意观察,主动发问,积极动手,并把材料准备分好类带到课堂上,当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器材时,我发现有的小组不仅材料齐全,而且品种很多:电池有大有小,导线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努力营造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值得探索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急于得出具体结论,在研讨事实时,对学生限制多,放手少,使学生难以主动地探究问题,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程度的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思考、分析和讨论,老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是非常“幼稚可笑”或“不着边际”,但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学生创新精神的表现。在课堂应进一步引导,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记得我在上《蚯蚓》一课时,正当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时,突然有一男生因为小心把蚯蚓的身子扯断了,结果他马上大叫:“老师!我的蚯蚓被扯断了,他还能不能在长出新的生命呢?”突然冒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当时真把我吓坏了,怎么办呢?这时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说蚯蚓扯断后,还能够继续活着吗?能否在长出完整的蚯蚓吗?” 哈,这下可热闹了,他们纷纷讨论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蚯蚓不容易死的!”“他还会生长出来的!”“蚯蚓死了会变成泥土的!”“他会长出好几条的!”“”谁说蚯蚓会再长的,不会的。“”能,少了头能长头,少了尾能长尾的。“面对学生活跃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我没有给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同样把问题的正确答案留给学生:”老师有一个想法,建议同学们回去自己养一次蚯蚓,答案不就解决。“这时我发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和探索,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把正确的答案留给学生课后经动手实践后再解决的环节,正响应了科学的延伸,体现了科学的生活化,也为培养学生的潜能铺好了路。 三、大胆开放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为这样学生可能不行,那样学生可能做不好。在指导科学实验时,总是为学生设计得很周到,用什么器材、选什么场所、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甚至实验的结果都在老师的考虑之中,都在老师的操纵之下。一节常识课,老师准备得很累,学生学得小心翼翼,下课后学生却没有多少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热情荡然无存,探究能力无所长进,又何谈创新呢?所以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常常低估学生学习潜能的做法比高估更可怕“ 。殊不知学生的这种天生的好奇心正是探究的起点。因而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放手让学生做”科学探究“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探究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争论,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合理的猜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科学家和我们、我们的学生一样,童年生活经历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大自然和科学充满好奇和兴趣,喜欢动手摆弄摆弄。这就是某些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和”胡作非为“,而正是这”异想天开“和”胡作非为“让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居里夫人发现了两种发射性元素。假如没有科学家的想象、探索和研究,也许人类还生活在点煤油灯的时代。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潜能白白埋没掉。 四、构建学生参与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跟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意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离不开现实的自然环境,在这些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努力设计出一个个能够满足学生探究需要的环境。如教学《蚂蚁》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课外对蚂蚁进行观察。在课前,我就选择好地点,放置一些食饵,创设一些观察环境,让学生能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要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顾客、鼓励他们创设情境,从中发现蚂蚁生活的秘密。在具体的观察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蚂蚁有好几种颜色,有黑色黄色的、红色的------“话还没说完,在他旁边的另一位学生插进去说:”我在书上看到过一种白色的蚂蚁叫白蚁,它们专吃木头,对建筑物危害很大。“有的学生说:”蚂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上有6条腿,“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群一群的蚂蚁排着并不整齐的队伍在地上忙碌的奔走着,有的去找东西,有的则抬着各种食物回家。“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只蚂蚁找到一粒面包块,自己搬不动,就回家去搬救兵,用自己的触角告诉同伴信息,一起动手把食物搬回家。“有的学生说:”在同一群蚂蚁中,有的蚂蚁大,有的蚂蚁小,还有的蚂蚁有翅膀。“-------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愉快,学的轻松,充分发挥了学生科学学习的潜能。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的学生,老师很重要,作为小学科学老师——一个带动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启蒙老师更是如此。因此,只要我们的科学课老师少一些束缚,开放一些,给学生多一些自主空间,多一些创造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就必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价值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