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语文论文之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陈树东 语文教学由多方面因素的参与而共同完成。智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亦多为教育者所重视,对之进行认识与研究。情感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非常活跃,贯穿于人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有着单纯的智力因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方面,情感因素的表现及作用尤为突出,它表现出的是愿不愿学、爱不爱学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习兴趣与动力问题。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情感的好坏、适度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影响着人的潜力的发掘。运用得当,它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成绩;反之,将会减弱智力因素的发挥,消减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为此,笔者试图对之作一番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情感活动,是由语文这门课富于形象化、情感化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又共同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一、教师语言的情感要求 语文论文之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陈树东 语文教学由多方面因素的参与而共同完成。智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亦多为教育者所重视,对之进行认识与研究。情感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非常活跃,贯穿于人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有着单纯的智力因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方面,情感因素的表现及作用尤为突出,它表现出的是愿不愿学、爱不爱学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习兴趣与动力问题。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情感的好坏、适度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影响着人的潜力的发掘。运用得当,它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成绩;反之,将会减弱智力因素的发挥,消减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为此,笔者试图对之作一番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情感活动,是由语文这门课富于形象化、情感化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又共同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一、教师语言的情感要求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用于表情达意,其意义十分重大,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语言。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语言、文章、文字等,这就决定它尤其离不开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一般地说,语言除了精练、生动、准确、幽默外,还必须赋予一定的情感因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观察、理解、体会学生的情感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与调整。而学生又最能品察老师话语的意思,在情感和其他方面作出反应,这样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带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很不稳定,不成熟,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当认识和善于把握好这一特点,多增加一些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克服消极因素。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对他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个亲近学生、说话幽默、待人热情、知识渊博、教书有方的老师是能够深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的,威信自然高,并有着一股磁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非同一般的教学效果。大凡优秀的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当代语文教改专家、中学语文教师的典范魏书生就是这样。他讲课投入,言语幽默、深刻,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平时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善用言语激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故而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认为那是一种极高的享受,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以及人格、信念的提升,其乐无穷。他成功的诸多要素里面,情感因素可以说功不可没。没有爱便没有世界。同样地,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魏书生深谙其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反之,置语言的热情、幽默、生动、准确于不顾,代之以冰冷、平板、含糊,甚至挖苦、讽刺,这样一来,恐怕是没有学生喜欢上课,这样的教学注定要失败,因为学生没有情感上的认同感和愉悦感,是不会对这样的课产生兴趣的,也就无动力可言,只能是应付差事,昏昏欲睡,效果不言而喻。一正一反,境界悬殊。有一个较普遍却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不宜将个人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故意找茬,拿学生出气,没有好脸色,动辄发脾气,体罚学生,搞得学生莫名其妙,又不敢吭声,这是不道德的。这种不良情感显而易见是有害于教学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老师没有好的印象,有恐惧感,分散精力,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导致恶性循环。这是应当坚决予以摒弃的。作为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应当在学问上高于学生,在人格、道德、涵养上亦应做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为人师表。高尚的人格修养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育人者必先育己,这是共识。 除口头语言外,书面语言同样重要。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在批阅日记、周记时,在与学生的书面交流时,多写些激励性的话语,热情鼓励他们,多加肯定他们,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都将会使他们增强信心,纠正偏差,从而充满感激,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另外,教师的身段语言也很重要,运用得好,亦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当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切忌缺乏热情、平板、单调,更不能随意出现挖苦、讽刺、厌恶等不良情感。 二、师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文学是人写的,又是写人的。语中有情,这是文学作品的普遍特质。 中学语文教材里大量的课文属于文学作品,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无论记人、叙事、议论、抒情,都饱含情感。披文以入情,由情入理,正确恰当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课文是个例子,需要细心体会,举一而反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要正确地理解课文必须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作为基础,不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一般地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比学生要深刻、全面,体验也较深。教师在深挖了课文的内蕴之后,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做到深入而细微、感情充沛,调动多种感官,附以身段、手势、表情,将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取得切实而生动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阅读、欣赏、作文能力。 文学作品的文字、内容都富有形象性,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形象是表象的东西,思想、情感是内质的东西,阅读过程一般是通过表象把握本质。好的文章一般是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兼而有之。情味,情味,无情则无味,干巴巴的东西是没有人愿意去读的,缺乏情感的文章没有生气,味同嚼蜡,而情意盎然的文章则迥乎不同。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让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则会使人感觉轻松、静谧;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则让人在笑声中品到一点无奈与悲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经验证明,教师深刻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情感,就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与之相应的情感基调和氛围。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进人角色,从而积极投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体验一深刻,作品的思想内涵就易于把握。披文入情,由情入理。这种方式是以情感为纽带,将德育、智育、美育融于一炉,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所要追求的。只要真正地运用好了情感因素,这样的境界是不难达到的。 一般来说,对情感基调的把握一定要准确而细腻,要细心体会,最好能有相同或近似的经历或体验,引导时要多动脑筋,善于创设氛围,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诱导学生,以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也就是进入作者的情感或理性的世界,产生共鸣。 三、课外活动中的情感交流与培养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活动及社会实践中学习。传统语文教学只重课堂而忽视课外是不对的。经常性地组织学生接触社会,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可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丰富阅历,从而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为写好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另外,指导学生收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组织办报,举办活动,如语文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班级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智力竞赛、开故事会,进行早锻炼,搞球类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外出郊游、野游等等。总之,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身心,培养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培养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学生尊敬、信任、理解老师,老师更是关心理解学生,彼此心灵沟通,没有隔阂,因而反映在教学上必然是配合默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信息反馈及时真实,形成一股强大的教学合力,从而对教学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学生都很喜欢朋友式的老师,感情融洽、彼此信任是最根本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方面,魏书生的做法是成功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许多人评价魏书生,说他能够走进学生心灵,做他们的知心人,因而深得学生的信赖与尊敬。他自身修养极好,富于哲学家的气质,善于在课外活动中与学生交流感情,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任劳任怨。学生受他这种无私、宽广胸怀的感染,无论思想认识、境界、情感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净化,这样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无往而不胜。人们常说的“教化”,其涵意除了教育之外至少还包含有感化,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去感化学生,行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看在眼里,敬在心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如此。(原载2007年第5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