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心得感悟4篇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心得感悟篇 《学生管理心理学智慧》阅读有感 近期读完了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教授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学特征出发,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谈了一些学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可谓干货满满。 读完全书的一个比较大的感触是,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凭着爱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也是艺术,也是科学。爱心是基本条件,但是爱心却不能成为学生管理和教育影响的关键因素。这里需要将心理学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实践。 全书读来,满满的是教师的“套路”。而这些“套路”的背后其实也就是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借此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全书分为“学生管理中的教师定位”、“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个大部分,我这里就其中一些感触比较深的部分做一些记录和分享。 一、“在学生管理中的教师定位” 其一,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即对一个人心里发展和人格形成极具重要性的人物。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是变化的。总的来说,幼儿时期是家长,童年时期是教师,青少年时期是朋友,青年时期是恋人,你的一生,会因为这四个人而改变。 教师应该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做好教师自己的定位。既然高中阶段,学生最在意朋友的看法,那么教师要想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去做他们的“朋友”。 成为朋友的关键在于成为“有用的”、值得交的人。这主要包括了“有能力,会绝招”、“有个性,重仪表”、“有活动,善分享”、“真诚,够意思”,最后还有一个问题“真的要和学生交朋友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交朋友有益,但是时机很重要。 教师不是不能和学生交朋友,有效的管理、深入的沟通还必须以朋友的身份才能达成。教师的问题不是交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的时机。教师应该在权威不容置疑,众人皆敬且畏的时候,才和学生交朋友,即“先严后宽”。此时的学生会觉得教师的亲密态度来之不易,愿意与之接触;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敛,不会得意忘形,无所顾忌。在教师权威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之前,不要急于交往。 “先严后宽,严后必宽”不仅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般法则,也是教育、影响、管理的一般法则,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应如此。从人生发展来看,幼儿园小学之前,父母恰恰应该严厉一些,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小学多和教师合作、沟通;到中学之后放下身段,来做他的朋友;大学之后让他自己去外面闯世界。这里,其实也蕴含了一个先严后宽,先权威后朋友的过程。 当老师不要怕学生骂。学生骂你,可能是你管理的一个必经阶段。人性有善恶,学生也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发扬学生的善端,抑制学生的恶端,可能教师就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而这并不能获得每个学生的认可和满意。当你严肃处理学生的错误,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时,学生就可能会骂你,但即使学生骂,只要教师做得问心无愧,也还必须得做下去。 其二,让做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成年人在学习中,只要觉得讲课的内容有道理,就会记下来,不会太在意讲课人的外貌,或是是否招人喜欢。但是青少年很多时候愿意学一门学科,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擅长,或者课程有意思,而是因为喜欢讲课者,即因为欣赏一位教师而爱好一门学科。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喜欢美人、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 其中,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这一点很有意思。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都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当一个人发现了另一个人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就觉得对方更可能认可自己。换言之,一个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他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他的存在就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而当一个人受到认可和肯定的时候,开心则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寻找共同点只是教育的开始,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之所以和学生一起寻找共同点,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我们的教育影响,让教师说的话能进一步影响和改善学生的现状。即有意识地“跟”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后面必须有一个“带”的过程,即将学生从当前的不良状态中“带”出来。这是一个“先跟后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其行为动机中的合理处,表达理解和认可,然后再加以引导。 二、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 其一,学生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有时还会发生同学之间的肢体冲突。这时候其实教师跟他们说什么道理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当学生发生冲突,或者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如果有旁人在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动的学生情绪平稳下来为第一要义。不要用情绪处理情绪。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老师也用激动的情绪去处理问题,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许多师生冲突的案例表明,冲突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大,但造成严重的后果,往往具备学生情绪激动、周围人群围观、教师价值判断三个条件。情绪激动,激动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人群围观,学生往往更为顾及自己的脸面;教师的价值判断,即当场就指出谁对谁错,即使说得对,也会使被批评者难堪。这三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师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的后果。 比如当学生打架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叫其他同学将他们拉开,然后开始上课,这时候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很多时候情绪也就平复了。当然课下还是应该再找来二人问明情况,做后续处理。这也就是书里提到的情绪策略。 其二,学生如何表扬和惩罚 表扬和惩罚应该注意时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有效的表扬应该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觉:只要我认真去做,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的,但老师什么时候表扬我,以什么方式表扬我,表扬的强度如何,我不知道。批评也是如此。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在大学阶段也学过,但是内容往往脱离一线教学,而且非常理论,所以收获不大。工作以后经历了一些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困惑再去看这些内容才感觉很有收获。当然这与这本书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密不可分。以后还需继续阅读。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后感 近期有幸阅读了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感慨良多,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困惑已久的疑问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拿到这本书第一眼我就被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屠龙术我了解,但什么是教育领域的“杀猪法”啊?读过之后我终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会这么广受欢迎了,以往的教育学著作往往充斥者各种高大上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但使人敬而远之,而且往往无助于一线教师的成长和工作。而迟毓凯先生的这本书完全围绕一线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困惑展开,不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更从世界观上震撼了我的“教师灵魂”。例如他在谈到教师是否要与学生做朋友这个老生常谈争议已久的话题时,说“教师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这个观点让我心头一震,灵魂与之共鸣。 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该如何惩罚学生?当下的中学生思想上独立自主且充满个性,天然地对老师没有太多敬畏之心,所以在组织教学中难免有一些消极违背甚至是主动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于宽松,那么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被干扰,影响班级的学习范围和效果。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严,那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导致师生矛盾甚至是家校矛盾。惩罚学生的度在哪里,哪些惩罚方式比较合适,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我想谈谈我从这本书上得到的一些关于惩罚学生方面的收获。 迟毓凯先生认为惩罚学生要坚持“诛大赏小”的原则。所谓‘诛大’是老师在惩罚学生时应该抓典型,只有打击顽固分子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否则就会给学生留下‘捏软柿子’的不良印象。‘赏小’是指奖励标准不能过高,否则每次都是表扬那几个优秀学生,根本起不到激励示范作用。老师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的惩罚与法律对罪犯的惩治是不相同的。老师在工作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开,老师惩罚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法律或规则的尊严和权威,老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惩罚这一方式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老师不需要也不应该同等对待犯错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惩罚学生的方式,例如物资性惩罚、社会性惩罚、权力性惩罚和象征性惩罚,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此外,书中还提出一些教师惩罚学生应该遵循的原则:爱心原则、公正原则、安抚原则以及与家长沟通原则。其中我认为爱心原则尤其重要,老师惩罚学生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是为了体现教师的权威,更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关键是出于对学生负责的一颗爱心。如果不是爱学生,老师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在家校矛盾紧张的当下。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和体会到老师惩罚他们是出于爱心,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书中关于教育的智慧很多,我就突出谈谈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总而言之,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看常新的好书,它将成为我的案头书、枕边书。 高三“脑体心脸”的工作思路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心得与实践 我把教师专业成长的阅读分为“道”和“术”两类。关于“道”的阅读提高教师的情怀、理念、精神,而“术”的学习能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迟毓凯先生《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班级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两本书,无疑是后一类中的翘楚:深入浅入,案例详实,可炒作性强,接地气!重读迟先生的书恰逢带的这届学生升入高三,利用《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中的原理,设计了高三“脑体心脸”的工作思路,内容如下: 高三是高中最特别也最重要的阶段。只有一个中心任务:尽可能挖掘潜力,提高高考成绩。凡是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的事,再小,再不被理解也要做。结合以往经验和相关理论,准备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习动机。 好的动机能让学生自我克制,承受痛苦,直面挑战。高三要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整个高三备考的基础。 具体做法:1. 确定目标/理想大学。了解学校信息,越具体越好。将大学校训、照片等贴在能经常看到的地方。 2. 分解目标分数。 3. 父母提供重大物质奖励。 二、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不用赘述。具体做法有: 1. 严格执行学校和年级规定,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 2. 与家长密切配合,高三期间养成最低限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3. 提高学习过程要求,养成充分、高效利用零碎时间的习惯。比如:只要在教室里,就抓紧学习的习惯;没有特别需要,不离开教室的习惯,等等。 4. 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营造有利学习的气氛和情绪。 相比于高一高二,这是着力最大的方面。特别是在面对学习中必然出现的挫败、倦怠、松懈等消极现象时,利用个人的积极情绪和集体的热烈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具体要求有: 1. 家长要毫无保留的相信、支持自己的孩子,并在日常交流中表达。 2. 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关心帮助学生。 3. 学生每天上学前要给自己口号鼓劲。 4. 每天上午和下午全班集体呼口号。 5. 在班级大力弘扬刻苦学习,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精神和行为。 四、利用“面子”促进学习。 中国人重视“面子”,青少年更爱“面子”。有时候爱面子的思想促进学习,有时候影响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爱面子积极的一面,尽量消解爱面子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1. 通过交流沟通,做工作让学生确定明确的大学或分数目标,并将目标上墙公开。 2. 在教室外墙设立展示板,将每个月表现优异学生照片进行展示。 3. 签订三方承诺书,按手印。尽量增强仪式感。 Ps:现在高三开学已经三个星期了,“脑体心脸”的思路落实效果超出预期。反思:1. 高一高二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心理预期;2. 集体的整体的习惯和风气存在阈值,超过阈值后,即使是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上有困难的孩子也会被集体带向好的方向。总之,迟教授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对教育实践帮助巨大!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心得感悟 读懂人心,游刃有余。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把心理学的知识掰开了,揉碎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细节里,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也是一本真正的朴实贴心的大家之作,尤其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它用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给我们生动地呈现了很多在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教学的有效实施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中,作者对这些问题做了生动的阐释,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管理学生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在内容方面,本书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教师的自身定位问题;二是学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在第一块,作者重点阐释了教师的自身定位问题。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明确教师的自身定位是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呢?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对待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友好的平等关系,觉得这样可以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他们走的更近。可问题在于,这种关系并不能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学生管理问题时有出现,比如学生拖交作业,课堂睡觉等问题。所以,一个随时“和善”、“好说话”的老师并不一定是一位合格的老师。教师的自身定位应该服务于有效的学生管理。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位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力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让人钦佩的专业能力,让人喜欢的人格魅力以及让人害怕的威慑力。如此,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信任”和“敬畏”。即“教师要像教师样”,才能行为世范,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作者在书中归纳的中学教师的形象定位为“有能力,会绝招;有个性,重仪表;有活动,善分享;真诚,够意思”可谓非常精辟到位。在确立教师威信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可以选择、愿意选择的朋友。能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第二块,也是全书的精华部分,作者从认知、情绪、人际、行为四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管理的策略,即“脑、心、脸、体”规律的运用。教师可以从认知观念、情绪情感、人情面子和行为习惯等角度出发,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具体的方法方面,作者提到了教师可以运用的七种“武器”: 第一种:赞美。“培养自尊心、先抑后扬”。对于低自尊的学生要先赞美提高自尊水平,再指出其错误打破他的心理平衡,截断他不正确的归因,促进行为改变。第二种:承诺。“逐级提要求,先小后大”。为了改变行为,要给学生提目标,向学生要承诺,从小到大,从私下到公开,做到要奖励。第三、四种:活动和情绪。“活动引导,先情后理”。寻找并创造机会激活情绪,实施管理。第五种:榜样。第六种:人情。第七种:强化。“多元化鼓励,先远后近”。对学生的强化要多元化,强化物的安排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理论。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源自希腊神话故事,故事中的皮格马利翁爱上美女雕塑,后来梦想成真,雕塑复活。之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森塔尔将这一故事发展为“期待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预言成真。同样,在教育学领域,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期待也能一定程度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 教育是一门影响力的学问,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并不能仅仅凭借爱心和耐心改变学生,它更需要智慧。学生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提升。教师的不经意的改变,或许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的成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道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