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篇一 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 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 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 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 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 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 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 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 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 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 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 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 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 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 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 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 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 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 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 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 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 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 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篇二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取 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将法制教 育其有机地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教育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来体现。除法制专项 教育教学外,我们通过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的渗透法律知识,这是深化学生法制教育的一 条重要渠道。实践证明,如果在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 宣讲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往往能形成良好的学法气氛,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科学课所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方面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现实生 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够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法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科学课教学中有机 地渗透法制意识是法制教育很有效的一条途径,适时、恰当地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意识也 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恰当,这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法制教育作用是明显 有效的。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科学 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这是科学教学中德 育教育的重要部分。科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寻找教育契机,有机渗透法律 知识、法律概念、案例分析等,既丰富了学科知识,使其生动而现实,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 生受到了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二、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民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 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 了更具体的依托。 (二)教师要增加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的不断的发生,一引些家长、教育工作者 用担心掉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惧,一引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扭 曲,人为教师的人们必须从各方面、各途径,主动出击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学生的法 制意识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学中。变成自觉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四)精心备教,花费精心准备拟定渗透法制和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真正实现 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三、科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科学课程的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现在的科学课不但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水、电、动植物等 常见的内容,还包括了遗传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科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法制教 育内容,通过钻研教材,充分地挖掘自然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并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 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叠加,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让学生 认识到沙尘暴的形成与环境遭到破坏有密切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乱砍伐森林,乱丢垃 圾等都是造成沙尘暴形成的因素,间接地教育了学生。 又如教学“温室效应”的形成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及空气污染严重现状时,向 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当空气受到污染的主要祸首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随意排放废气,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时,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地球的温度缓慢 升高,就形成了温室效应,再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地球温度缓慢升高, 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加剧,粮食减产,地球的温度升高,海水膨胀,一些地平面的国家会被海 水淹没,给学生介绍了这些后果之后,学生知道了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是怎样的,)而温 室效应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过多所造成的。 再如学习了“绿色社区建设”,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及节约能源保护法,还要向学生强调 一个小区是否成为绿色社区,除去相应的硬件建设之外,还有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 在教学“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中,通过图片,录像了解了我国的珍贵动植物后,介绍“森林 法”,让学生树立生态与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森林法”规定,林业应以营 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它指明了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另外“森林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及单位和每个公民都有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 化环境的义务。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一些人肆无忌惮,乱砍滥伐、乱捕乱杀,破 坏生物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老师可以指出,对那些置 法律于不顾,见利忘义,破坏森林资源、乱捕乱杀野生珍稀动物、破坏草原、造成生态环境 恶化者绳之以法。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罪,非法狩猎罪,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盗伐、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 林木罪等罪名,对那些进行破坏生物资源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使学生明白法制是为了更好 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以造福于人类。由此,告诫学生遵纪守法。 四、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切入点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牵强附会,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发现法制教育渗透 点,找准切入点,不断地提炼升华、组合知识,顺势而为,使渗透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文化 水平,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相吻合,才能使渗透教育的效果得到保证。 (2)把握渗透的深度 科学课始终是以向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它不是法律常识 课,因此,在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 法制教育资源的关系,把握好渗透的度与量。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的学生接受能力稍差一些,不适合导入过深。 (3)选用合适的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载体是一个关键。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法,生 动的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还是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讨论交流,游戏互动,或者是考察 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它们各有长处,教师必须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选出最能调动学 生兴趣,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 (4)选择合适的渗透时机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所谓“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 技能,发展智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师生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蕴含 着法制教育的良好机会。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选准时机很重要。对于渗透时机的选择, 有赖于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法制渗透的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 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进程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总之是要“有备而战,不打无准 备之战”。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 健全,人各种行为必然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 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以便使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更好地 适应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篇三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现实出 发,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经验,对中国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 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 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与升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 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值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 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 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务更加繁 重。而现实生活中,法治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正、徇私枉法等现 象依然存在。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 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全体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 产党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思路。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相关法治建设精神和要求,争做遵法守法的 引领者、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 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 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部署,认真领会 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和精神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在实际的群文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监督。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 大计落实搞好。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篇四 一、感悟收获 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 理。在培训中我了解什么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是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 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 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 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了解到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 1、尊重教材教、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2、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渗透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不能过深,频率不要过高,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五分钟; 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牵强附会,自然和谐。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 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 甚至是不知不觉的过程,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 加学生。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不会伤害学科本身的。 二、我应该做的事 通过培训深感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要能在教学中顺畅的渗透法律知识 我感到首先就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 的关系;其次就是从网络中了解数学教学中可渗透法律知识的点和可渗透的法律知识,这样 才能打有准备的仗;再次是要精心备教,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 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 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 法,护法的好公民。 20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感悟篇五 在学习了《教育部关于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见》后,我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洗涤,“课 程改革”、“学校管理”、“信息技术”、“以人为本”等等这些反映新时代教育要求的高频词, 反复回响于课堂,深印在脑中。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参与式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 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摸式。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 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 21 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 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教 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 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 校要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和监督;二是学校应当依据法规、法律、规章规定的 原则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学校依法维护学校、老师、学生的权利。 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坚持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1、坚持依法治校将会使学校管理方式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 2、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 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4、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寻 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罗主任 的讲课,使我对依法治教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教育与教育公平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含义:“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平 等享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效果的权利。”教育公平的内容简单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学业成就公平、学生成就机会公平、教育祈求公平。作为校长是学校 的,对学校工作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校长应负有最重要的责任。 首先要树立教育公平的思想意识与教育观念,其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动态,特别是自己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公平问题,把教育公平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公平行 为,公平对待不同性别、民族、家庭经济状况或背景的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成功的机会; 让所有的师生在公平、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用一把 “尺子”量不同的学生,而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这种形式看似公平的东西,在实际上恰 恰是不公平的。要建立教育公平支持系统,寻求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支持、教师 学生的支持。 三、学校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行,学校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 用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学校不应把考试成 绩、升学率作为的评价标准,学校应以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来体现学校工作的 效果,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班级是好班级、什么样的 学生是好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依据。学校评价标准应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绩效要 求、职责要求、素质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工作项目繁 多、涉及面广,很难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校工作。 四、要树立依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下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 为本,以师生的成长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师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发现有偿, 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激励师生,使他们学会自我激励。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更重要 地是落实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我的体会是:首先是尊重。肯定人是人格的主体,也就是肯定 人的尊严。一个人在肯定和尊重自己作为人格主体尊严的时候,必须推己及人,同时也肯定 和尊重他人作为人格主体的尊严。 尊重教师的人格,校长与教师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长同教师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 导的关系,更是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强调发扬教师在学校 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还要 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主要是完善人格的要求、完善知识能力的要求等。其次是宽容, 对人要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宽以待人才能够有包容,大家才有“安全感”, 才能营造比较宽松的环境,才有民主的气氛,学校才有生气、有活力。这里说的“宽’是指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还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不了的错误才 是真正的错误,能够改正并且努力去改正的错误应当说是“好错误”,这就是所谓“吃一堑, 长一智”。“宽”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对曾经错误对待过自己的人要宽宏大量、有气度、容得 下,要不计前嫌,同善待其他人一样善待他,正如孔子所说的:“宽以得众,惠足以使人。” 包容,就是要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意见不同的人、有缺点的人、犯错误的人。“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有了包容才能限度地团结人,队伍才能兴旺,事业才能发达。再者是激 励。合理地满足需要是人的特性之一,所以应当重视激励的功能。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精神方面的,因此激励也应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在物质待遇得 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有目标激励、信任激励、肯定激励等。 目标激励,包括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群体目标是一个群体所有成员在某个时期统一的价值 取向,是凝聚人心的基础。个人目标则是个人完善的需求,是个体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信任 激励,信任是相互的,领导对群众信任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中国人从来把诚、信合在一起 说,对人只有诚恳、诚心、诚意,才能有对人的信任。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士为知己者用、 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精神,足见待人以诚的重要。肯定激励,要肯定教师的劳动,特别要肯 定教师的工作成绩,使做出成绩的教师得到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地位。 几天来的学习给予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时代变化的节奏在加快,幅度和强度在增加,周期在 缩短,在新的形势下,要有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可适应现在和未来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变化,方能使我们的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