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动态教学的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动态教学的策略

语文论文之语文动态教学的策略 ‎ ‎  池北一中   潘彩凤 ‎  语文课堂教学上的“少慢差费”的现象,一直以来困惑着一线语文教师。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学生是学习的个体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从而我们认识了“生成”这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就找到了“少慢差费”的真正祸根,它是一种缺乏主动意识的教学。我们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状态,就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与生成来一次美丽的邂逅,这一切教师就是幕后的操作者。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即使认为是经典的预设,也会常常出现绊脚石,这是为什么呢?‎ ‎  一 预设惹的祸 ‎  1,预设过于死板,没有灵活性 ‎  为了使一节公开课精彩纷层,教师预设的天衣无缝。课堂的教学环节、问题的设计,有时甚至是问题的回答都精心安排。预设全在老师的掌控下,又加之教学环节过于僵化,过于封闭,预设的答案过于片面,过于强调标准化,使得课堂教学都由老师牵着走,即使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回答了,也是摆设,无生成的迹象。特别是半路出现了“意外的问题”,与先前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立刻采取一笔带过,或是课后再研究的推后话,一杆子打没影了,然后所谓书归正传,生拉硬套把学生强制在预设的答案上来,学生的思想被预先设计的框架固定住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课堂的精彩了。‎ ‎  2,预设的“标准答案”就“不标准”‎ ‎  当学生回答秋天是的金色季节时,教师预设的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只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稍加引导即可,正好对文本有了一个生成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研读一下“收获”与“金色”哪一个更贴切。实际上“金色”更能说明文本中的内容,因为作者从色彩的角度上,写出了秋天的多姿多彩,学生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而教师的标准答案才更显欠缺。‎ ‎  3,缺少对课堂教学机智的灵活处理 ‎  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互相碰撞的同时,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全部预设好的,也无法预设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主线,恰如其分的引导,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和时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教学百花争艳,散发出别样的芳香来。‎ ‎  4,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 ‎  一节语文课预设了全部过程,那么这一节课就是静态的教学,不会出现动态的生成。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个课堂的主体不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也就形同虚设了。教师只能是一言堂,课堂的活力与生命全是虚无的了,而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教学活动必须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的学情与文本的融合时有着和我们成年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而这些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掉。‎ ‎  二 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  既然预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如来解决这一问题?其实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充分的预设和合理的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的王国里自由的遨游,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那么课堂上预设与生成到底该怎样“和谐相处”呢?‎ ‎  1,  重塑师生关系,促进动态的生成 ‎  课堂教学中许多精彩的生成,它会永远成为一个学生一生中难忘的已记忆。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的热情、思维的方式、合作的能力,出现争论的问题以及错误的回答,不管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回应,这些都是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从这一点上来看,教师要努力抓住课堂上每一个契机,为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创造时间与空间,并且还要有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观念。让学生的奇思妙想,用自己的语言完美的表达出来,在自己的思想舞台上张扬个性、放飞的率真。动态教学的生成关键是有自由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信任、尊重,并且把这一观念贯彻到今后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那么课堂中的生成才能摇曳多姿地游弋在教学过程中。‎ ‎  2,  预设有弹性,生成有空间 ‎  在教学中预设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有弹性,有留白更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一切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的不同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在提前预设时要对本学科有充分的认识,为生成提供可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使预设更有一定的宽泛与灵活的尺度,给生成留有余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要视野开阔,不要面面俱到,万无一失的预设,关键在重要的环节上要有关联性策划。例如我这样设计《木兰诗》的教学流程:诵读感知——赏析——背诵——‎ 质疑,这样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下空间。尤其是质疑的环节,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教师很难预测学生提问的角度。“木兰怕欺君之罪,才不做官?”的问题就出现这一环节,这一问题就是临时性的弹性方案。‎ ‎  3,  深入理解课文,进行充分预设 ‎  语文教学要取得高效,很大程度上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进行,预设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对于有目的性地深入教材,合理地开发教学资源,这是进行预设的重点。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载体,也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充分地把握教材,处理好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使自己的的教学顺利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问题时,对文本的理解有时比老师的答案更有说服力,就要信任学生,这也是对预设的一种大胆的生成,为何不给学生演艺的舞台呢?这样才能让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收有放、有张有弛,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高效的课堂教学近在咫尺。‎ ‎  4,  不断积累,不断反思,驾驭课堂,推进生成 ‎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外,这时教师在众多的问题中,如何找到有价值的生成的问题呢?这就要求老师要准确无误的听清学生的问题,然后快速的筛选、判断、重构课堂的教学思路,把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短时间内整合,发现信息中的有效生成资源,运用教学机智快速地进入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促进者。通过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积累,再用自己的智慧来推进教学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找到最佳的契机点,驾驭课堂教学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常言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的动态生成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的智慧,现总结如下:‎ ‎  (1)       没有生成,反提问 ‎  有时课堂遇到有预设,而没有生成的情况,但教师认为又有必要提出来。例如讲《桃花源记》中当学生没有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的古今异义词产生疑问,这时老师就要反过来提问,“交通”这一词现代汉语怎么解释,让学生注这一问题,从而通过这种方式生成动态教学,又把教学的重点引出来。‎ ‎  (2)是非难断,寓于活动 ‎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了,但是到了学生各种意见争执不下,或是出现了教师预设以外的生成,教师一时无法判断哪是有价值的问题时,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通过活动来解决,然后教师注意倾听,适当的点拔,再加以引导,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木兰诗》中的“木兰怕有欺君之罪,才不做官的?”的讨论,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智慧。‎ ‎  (3)降低难度,变换角度 ‎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预设,可是学生没有生成的情况。这怎么办呢?教师首先要考虑是自己的问题,问的方式有些难了,学生听不懂造成的原因。接着马上变换角度,放低难度,重新找一个切入口。如《木兰诗》中的结尾,教师让学生回答“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学生一时都答不到点子上,于是变换了角度。这样问学生“请从结尾运用的修辞方法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同学们就顺利地答出来了。‎ ‎  (4)生成无效,一带而过 ‎  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的问题是无价值的或是没有延伸的必要时,这样的内容教师要一带而过。不要让学生无效的问题牵着老师走,也不要让教师的问题牵着学生满堂问。我在讲《孔乙已》时,学生提出来这样的一个问题:“孔乙已有没有儿女吗?”当时有一念而过,讨论一番,转念一想没这个必要,我们要学习的上是孔乙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儿女与本课重点无关,另外讨论也不会有结果。于是一带而过,按照原先的预设进行课堂教学。‎ ‎  (5)思维吻合,一拍即合 ‎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阅读文本时,学生生成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完全一致时,教师可以直接采用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生成从思想上就有了一个认识的高度,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受特别强,原来我和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再加以适当的鼓励,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理会浓厚了。‎ ‎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理论上完成了一次提升,教师的预设只是在搭建一个平台,真正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回归给学生,让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问题意识、发散思维明显增强。让教师精心的预设,学生精彩的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长成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永远生长在孩子的精神家园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