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20-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1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 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 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 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 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 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 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 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 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 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 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 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 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 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 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 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 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 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 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 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 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 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 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 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 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 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 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 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 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 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 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 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 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 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 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 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 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 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 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 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 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 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 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 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 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 人入胜”“喜欢”“有兴趣” 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 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 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 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 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 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 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 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 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 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 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 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 地指导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 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 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 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 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 导学生从现实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 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 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 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 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 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 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 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 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 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 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 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 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 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 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 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 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强调追求过程而不是结果,并不是不要结果,只是我们并不去计较结果。因为有了设计 合理的过程并且精心的去实施,预期的结果是肯定会发生的。只要我们在课程的研究和设计 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就无愧于我们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渐进的, 是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的。 强调过程和反思是我们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不断完善的重要 环节,尤其要重视在过程中的反思。第一次经历的过程最具新鲜感,也最有价值。这就必须 注重及时进行总结,吸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同时加强必要的学习和交流,才能使自己在原 有水平上不断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题日趋完善。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 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 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 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 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 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时,通过“竞选焦作市市 长”的情景设计,使学生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 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 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煤城焦作。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 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发散学生思维。 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 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 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 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 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 习地理、理解地理,同时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地理,感到学习 地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 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 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 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 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地理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 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 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 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 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 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 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 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 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 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 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 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 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 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 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 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 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 出正确判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 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逐步开展,对于新课改的了解在慢慢增加,对新课改的感受 也在丰富的活动和全新的授课理念中转变为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于时代的压力,新课 程改革目标向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 目标。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 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应定位于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 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 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 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 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 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政治、理解政治,同时把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应用 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政治,感到学习政治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为学生知识更新、亲身体验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 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 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 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 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 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 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 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核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 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对教材熟悉, 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 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树立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 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 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 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 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 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 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 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 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 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倡导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 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 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 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结来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 学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5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 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 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 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 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 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 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 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 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 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 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 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 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 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 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 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 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 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 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 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 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 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 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 "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 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 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 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 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 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 思考、学习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 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 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 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 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 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 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浓浓的春意,浴创新教育链的阳光、雨水和年轻的园丁微笑气应进我 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感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新课改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习、改变概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 理论的实践者,是老师。 二、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新的课程 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用提出的话题——实验探索指 导实验教学方法的观察,分析,推理的结论。老师的注意力从学习的单一影响学习过程和学 习方法。具体的方法是: 1、建立一个思想,即“准备”的发展学生生活和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张应该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学生的一部分,应该是全面发展 学生的个性,而不是重精神轻,应该发展个性和不一样的模式,新课改心得体会应该是可持 续发展,但并不局限于目前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每个部分。这是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 的起点。 2、两个关键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大脑,开始做。 3、三个变化 (1)教师的角色的变化; (2)改变学生的状态; (3)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7 八月份,新课程改革培训在网上展开,通过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在专家的讲解以及课 改区老师的现身说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未 来的压力,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在 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 从 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起,从课改作起。课改不改课就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 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 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 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 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 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 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 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 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改革下: 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 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 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 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 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 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 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 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 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 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 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 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 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 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之,21 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 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 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8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 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 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 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 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 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 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 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 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 —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 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 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 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 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 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 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 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 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 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 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 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 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 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 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 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 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 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 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9 通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同类型的 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 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 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 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 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 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通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 很多的问题。比如: 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 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 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 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 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同。 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现在 (1)不认真研究课标。 (2)不备学生, (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 (4)不重视教学设计。 (5)不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 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实践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休会到教育改革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10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 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关注课堂 走进课改》学习和实 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 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 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 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 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 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 “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 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 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 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 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 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 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 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 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 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 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 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 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 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 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 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 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 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 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 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 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 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 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 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 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 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 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矗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 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 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 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 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 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 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 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 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 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 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 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 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 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 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