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议如何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议如何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数学论文之浅议如何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  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是指提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满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新发展。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努力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下面,我就从教学材料的选择、课堂生成的把握、生活素材的提炼这三方面来谈谈如何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一。用心把握教学材料选择,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材决定的,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而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创造,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  1.灵活处理教材,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如教材中编排的一些数学活动因环境所限无法展开,很多情境图也无法更好地展示。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如:一年级的《十几减几》的主题图,即小猫观金鱼图。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从两只小猫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此主题图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问题的呈现既缺乏真实性,又暗示了过多的算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进行了改编,教学过程如下:‎ ‎  多媒体呈现一幅画面: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  师: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  师生一起数,共有13只。‎ ‎  师:小猴子最顽皮了,你看——‎ ‎  多媒体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猴子。‎ ‎  师: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 ‎  有的学生说5只(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有的说7只。‎ ‎  师:树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共有13只小猴子,现在树下有6只,13-6=7只。‎ ‎  教师适时板书13-6=7,并设问:你是怎样想的?‎ ‎  生1:因为10-6=4,4+3=7,所以13-6=7。‎ ‎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  生2:因为6+7=13,所以13-6=7。‎ ‎  生3: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  ……‎ ‎  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主题图(百羊图)时重新设计,变静为动,让羊群移动起来。教学过程如下:‎ ‎  生1:那些羊老动,我们数不清。‎ ‎  生2:我数得眼都花了,还是数不清。‎ ‎  生3:这些羊动来动去,数完了又不在那儿了,这样会多数的。‎ ‎  师:那么你来想个办法,怎样数才好?‎ ‎  生1:给每只羊编号。‎ ‎  生2:用一个围栏,数一只,放一只。‎ ‎  生3:可以把羊弄成十只十只的。然后把它们放在羊圈里,这样就好数了。‎ ‎  这两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后,摈弃了教材主题图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他们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为蓝本,灵活处理教材,重新合理设计主题图,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  2.充分挖掘教材,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教学资源,重要凭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清楚教材的特点和编排结构,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隐藏的资源,合理利用原教材,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教材。‎ ‎  如:教学“四色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  蓝 ‎  黄 ‎  红 白 ‎  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折纸并画成四色图。‎ ‎  师:各种颜色部分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  生1:蓝色部分是整张纸的1/2。‎ ‎  生2:黄色部分是整张纸的1/4。‎ ‎  生3:红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各是整张纸的1/8。‎ ‎  师:黄色部分是哪两种颜色面积的和?‎ ‎  生:黄色部分是红色和白色部分面积的和。‎ ‎  师:蓝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合起来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  生:合起来是整张纸的3/4。‎ ‎  师:你是怎么想的?‎ ‎  生1:我把蓝的又分成两部分,从图上可以看出。‎ ‎  生2:蓝色部分是2个1/4,黄色部分是1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 ‎  师:从这幅四色图上你还能发现什么?‎ ‎  生1: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合起来是整张纸的3/8。‎ ‎  生2:从图上我可以看出分数1/2比1/4大。‎ ‎  生3:我还可以看出分数1/8比1/4小。‎ ‎  ……‎ ‎  这个“四色图”是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一道练习题。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简单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所占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结束这一道题的教学。但是这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四色图”这一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折、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问,充分挖掘教材中隐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了本教材,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 ‎  二、用心把握课堂生成,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此认为,学生已不再是单一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并且在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创生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 ‎  1.由学生的差异,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每个学生的潜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的不同,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我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尊重这一客观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课堂中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用心发掘与引导,创生教学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搭建平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从而使开发并利用教学资源成为可能。‎ ‎  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圆周长和圆面积后,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 ‎  一个圆的周长是28.2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右下图:‎ ‎  在反馈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是这样算的;‎ ‎  r2=28.26÷3.14=9 (平方厘米)‎ ‎  因为3×3=9 ,或者9÷3=3,‎ ‎  所以r=3(厘米)‎ ‎  正方形的面积:3×3=9 (平方厘米)‎ ‎  只有几位同学是这样算的:28.26÷3.14=9 (平方厘米)‎ ‎  我看了之后是这样处理的:‎ ‎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对这一题的解法主要是这两种。(展示两种解法。)你们看一下,判断一下。‎ ‎  生1:第一种是对的,先求出半径,半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再算边长乘边长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  生2:第二种也是对的,求出半径的平方,也就是求出边长的平方,不就是正方形的面积吗?‎ ‎  生3:不懂。‎ ‎  生4:从图上可以知道,圆的半径就是正方行的边长。所以,半径的平方就是边长的平方,边长的平方就是边长乘以边长,那不就是正方形的面积吗?‎ ‎  ……‎ ‎  当时,我没有直接判断对错,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判断。让学生在判断,明理中理解这一种解答方法。让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这几位同学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合理评价,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热情,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  2.由学生的错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怎样看待,如何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希望学生一学就会,不出差错,那是非常不现实的。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把它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结果,是通向成功的可贵的教学资源。‎ ‎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较多学生容易把诸如3×9÷3×9的题目,容易看成两边3×9是同时计算。如果在解题时提醒同学要看清运算顺序,那么错误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设计了几道题来进行练习:‎ ‎  一、 直接写出得数:‎ ‎  3×4÷3×4‎ ‎  2×6÷2×6‎ ‎  3+9÷3+9‎ ‎  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是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整理,设计了这几道题的练习,纠错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变学习错误为学生纠错练习的方法,不仅纠正了学生的学习错误,而且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 ‎  3.由教师的评价,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性评价,在这种动态性、引导性的评价过程中,也能创生出教学资源。‎ ‎  如:我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后的一节练习课上。我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算卡片。在计算36-8+2=?时,一位同学报出得数是26。我一听,就问学生:“对吗?”同学都说:“错了,是30。”我没有就此结束,接着问:“那要想得到这位同学的得数,可能吗?”这时,同学都开始积极动脑筋,有个同学说:“老师,可以。”‎ 我示意他不要说出来,等大部分的同学举手,我才叫一位同学说出办法。然后提醒全班同学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搞清运算顺序,细心计算。‎ ‎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评价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的过程,又有助于我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获得正确答案。我顺着学生的错误,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 ‎  三。善于提炼生活素材,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因此,课堂教学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以丰富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炼成数学问题加以利用,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1.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数学是精彩生活的高度概括,生活因应用数学而美丽多姿。从此可以看出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精心设计来自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  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小型的趣味运动会,运动项目有袋鼠跳接力、实心球打靶、拔河比赛。比赛得分规则如下:在年级段中单项得第一名者得100分,得第二名者得80分,依次少20分。项目得分占总分的百分率是:拔河占40%、袋鼠跳占30%、实心球打靶占30%。比赛结束后,同学都很关心地问:“老师,我们班得第几名?”我没有急着告诉他们我们班的名次,而是说:“要想知道名次,请你们先帮我计算几道数学题。”开始,同学不知我在搞什么名堂,有点不太情愿。可当我一出示数学题,他们就明白了,答案就在题里面藏着呢。还没等我提醒什么,他们每个都已经很投入地计算开了,答案的正确率也从没这么高过。题目如下:得分规则(略)‎ ‎  班级 袋鼠跳名次 拔河名次 实心球打靶名次 总分 最后名次 ‎  六(1) 3 2 4‎ ‎  六(2) 4 1 3‎ ‎  六(3) 1 3 2‎ ‎  六(4) 2 4 1‎ ‎  这次运动会刚好安排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就抓住机会,以这次运动会的比赛成绩,编了一道教材上不曾有的数学题,使他们明白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能通过计算来说明情况。不仅拓展了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不仅在书本上,还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是没有那么神秘的。‎ ‎  2.挖掘媒体资料,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  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报道了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只要你用心留意,就会发现里面隐藏着很多数学素材。我们数学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充分地挖掘媒体资料中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提炼成数学问题加以利用,以便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  我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根据有关大学收费问题的资料,提炼改编了下面这道题的练习:‎ ‎  1989年 2000年 2006年 ‎  大学一年学费 200元 5000元 10000元 ‎  城镇居民年收入 1376元 6280元 10493元 ‎  农村居民年收入 606元 2253元 3476元 ‎  问: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并通过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  我根据新闻媒体经常关注的大学学费越来越高,以至很多贫困学子应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之门外的事实。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找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年份以及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数据,提炼改编成这道数学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并通过计算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计算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  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不仅要求教师要用心把握、善于提炼,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师任重而道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