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语文论文之浅谈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等作用。新教材、新课标的出台,也进一步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位小语教法专家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足以说明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已经完全理解,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对于模仿性、可塑性强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可每当大家谈起朗读教学的现状,无不表示忧虑,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重视教师的范读,注重情感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形式多样地加强朗读实践,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 1、重视教师范读 在教学中,范读课文时许多教师习惯于借助现代化手段播放录音,认为名家的朗读语调优美,感染力强,多欣赏一些艺术家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和学习朗读的技巧,并在逐渐的模仿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同样不可取代,因为朗读的关键是动情动感,入情入境,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会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上教师的范读不可取代。 2、注重情感指导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总要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从感情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情景,使学生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读书。有的教师只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哪些地方重读,哪些地方轻读,简单地“模仿”或感情提示,而不是从调动学生的感情入手。这是教学中要极力避免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启发,是要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理解一定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读出的情感才是真挚自然的。启发,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形象,能够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只有这样,朗读的感情才是自然的流露。 3、尊重个性诵读 诵读是一种再创作,它不是把文字简单地变成声音,而是要以声传情,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在诵读者的心目中,不仅是白纸黑字,不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声音,有活力的形象,诵读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感情与传达感情的方法。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他们在诵读传情便会出现鲜明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诵读时对重音、停顿、语调、数度的处理上。在诵读传情中教师不要轻易地给学生定腔定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让学生读出自我,在课堂中读出“千姿百态” 4、加强朗读实践 教师课内的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读书。如“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师生接读”等。 在注重课内训练的同时,我们不能孤立地把朗读当作一种简单的语文能力看待。它的形成适合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形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如开展“好书交流会,诗歌朗诵赛,故事会,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配音员,班级小电台”等都是提高朗读,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让朗读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学生富有感情的活跃的朗朗书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