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 ‎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因其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每学期都要听几十节语文课,每当看到老师视插图而不见,弃插图于不用都会感到十分的可惜。‎ ‎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 , 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利用插图学拼音。‎ ‎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 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 , 一年级教材中拼音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帮助他们学习拼音,学习生字。‎ ‎  拼音这部分内容中,几乎每一幅图都为学生提供了象形的事物,如教学“ e ”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知道“ e ”的形状像水中鹅子的倒影,“ e ”的发音就是“鹅”‎ 的一声,然后再通过给拼音组词扩词来记住四个声调,这样就使拼音的音、形、义和实物较好地联系了起来,便于学生的识记和发音。‎ ‎  二、利用插图学生字。‎ ‎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识大量的字。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讲没有一定的兴趣激发是很难保证识字任务的顺利完成。长春版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插图来帮助学生识字。如:《汉字家园》中的课文 --- 《鸟的乐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 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小鸟与汉字相互对应起来,让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记忆,这样就使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了起来,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巩固了识字效果。再比如对于一些象形字的认识, 教师常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图到观察象形字,再到简化字,利用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让学生在记忆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 ‎  三、利用插图学词语、学句子、学课文。‎ ‎  课文插图大多数是配合学习词句、课文来设计安排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在看图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学文并通过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长春版教材二年下册中的幽默《雨后春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疑惑不解”‎ 的意思。可以启发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吗?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再图文对照后就能很快地说出词语的意思。对一些重点句子,尤其是难理解的句子教师的讲解如不能起到让学生理解的时候,借助插图则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咏柳》中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看插图,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是“千万条像丝带一样的柳条垂落下来。”从而对诗句有了更好的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可先从看图下手,先让学生看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对这幅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按照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从中间到两边等顺序观察图中人或物。若是观察动物要注意动物外貌,形态特点,观察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动作,而且要注意观察人物表情、姿态、注意人物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长春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猫钓鱼》时,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上画的小猫在干什么?(打蜻蜓、捉蝴蝶 -----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做事三心二意 ----- )在分析第二幅图时学生仔细看图:图上的老猫和小猫在于什么?(小猫和老猫一起在认认真真地钓鱼,从而体会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最后让学生根据插图复述课文,这样就能较好的利用插图这一情境,理解了课文。‎ ‎  四、利用插图培养观察能力。‎ ‎  “ 观察、观察、再观察 ”‎ ‎ ,这是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充分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春版教材二年级课文《盲人摸象》时,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五幅插图,弄清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用几句话说说图意,然后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先观察图中的人物表情是什么样的?再观察不同的人物都是怎样摸象的?并启发学生把看到的内容按照观察的顺序,在脑海中排列起来,最后再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姿势、神态 ------ 把观察引向深入,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地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  五、利用插图培养想象力。‎ ‎  名人有言“想象是灵魂的眼睛”,爱因斯坦也说: “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一幅画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画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如观察《地 震中的父与子》的插图,从周围一片废墟,联想到当时场面的悲惨,损失的严重。从父与子的表情中可以联想到劫后余生的心情,从儿子头上大大的水泥板可以联想到儿子当时的处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比如观察《火烧云》,先感受火烧云的丰富色彩变化,那金灿灿的,半紫半黄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如此色彩斑斓,在天空交相辉映,极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在脑海中形成美妙的画面。在说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学生同样可以轻易地说出自己的想象,一样的有趣,一样的变化多端。学生在细致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会切实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六、利用插图培养表达能力。‎ ‎  “ 表达能力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口才,还有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通过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一个人的自信和感情,从而获得很重要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表达能力对人的重要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教学时教师应时时借助文中的插图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练习背诵,如:《小蝌蚪找妈妈》文中一共四幅插图。生动地将小蝌蚪如何进化成青蛙的过程细致地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结束后可让学生看图来复述课文、在看图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还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  七、利用插图培养创新能力。‎ ‎  ” 创新能力,即有创新技能技法,实践动手能力,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可见,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如长春版二年级教材中表达”我的心里话“一课,共有四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是一个小朋友走到另一个小朋友面前对他说”小明,对不起!那天我做错了 ------- “。第二、第三幅也以相似的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正在诉说心里话。第四幅插图是:一个小朋友把心里话说出后的快乐心情。(我把心里话说出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前三幅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是什么样的事情,使一个小朋友会让另一个小朋友主动地道歉?第三幅图中,学生又会给老师提出什么建议,从而引发出了很多的交际的话题。交际活动也就由学生创造出的话题来展开,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态中发展,交际活动也在动态中进行。学生完全把自己融进活动之中,他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谈了自己很多的想法,而且由于这些想法都是缘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他们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他们会觉得 ” 我行 “ , ” 我很聪明 “ ,这样增强了他们创新的信心。再如这册教材中”涂颜色,说春天“这一课后习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涂颜色根据插图说春天,这个涂、说的过程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涂、说的过程中表达出春天的美丽和对春天的喜爱。‎ ‎  八、利用插图培养写作能力。‎ ‎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 , 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 , 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 ‎ 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长春版教材二年级的幽默版块《一年以后》一课 , 可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 , 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 , 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 , 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 , 可以把它写成一段 ” 我长大了 “ 的小片段 , 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幽默的理解 , 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 , 这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 , 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课标》要求 , 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写话的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 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 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 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最后由口头上升到笔头 , 循序渐进 , 使学生的表述能力、写作能力逐步地得到提高。‎ ‎  九、利用插图培养审美能力。‎ ‎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 ‎  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  如《小竹排在画中游》是一首文字和意境都很美的儿歌。然而,对课题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必须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按照”河中——河岸“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一只小竹排在河中缓缓而行,竹排上坐着祖孙俩,他们带着一些土特产,河中还有鱼,两岸是绿油油的稻田,茂密的树木,还有一幢幢新房。学生初步感知后,再指着画面小结:这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它美不美。学生都说很美。接着追问:这美丽的景象像什么?学生脱口而出:像一幅画。老师指着画面启发学生:小竹排看上去像在哪里游呢?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可以从插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  十、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  教师运用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所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看插图,可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讲解,便可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