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对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次的激励性评价
数学论文之对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次的激励性评价 对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次的激励性评价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王怀梁 张滢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励性评价。在传统的一张试卷作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下,部分学生被“诊断”为“差生”,逐渐形成了对自己没信心,对数学学习没兴趣的“学困生”。这种评价过分强调差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2004年,新海实验中学招收了历史上第一届电脑派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给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来促进数学“学困生”的发展与成长呢?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摸索与尝试。一、建立分层次评价体系(一)课堂教学分层次第一,确定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设计课堂学习目标,使他们能学有目标,能迅速切入主题,缓解他们对课堂的迷茫情绪。第二,建立“学困生”个人课堂学习卡。姓名 时间:第 周 星期 类别 自评 小组帮扶意见 课前预习内容 学习态度 今天的收获与体会 我还有这些地方不明白: 老师的回复: 通过学习卡的使用,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较清楚的了解,还能交流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把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优劣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座位按小组相对集中就坐,把学困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借助小组的集体力量帮扶学困生。(二)课外练习、单元测验分层次评价首先,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发展。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A、B、C三个学习层次。教师宣布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A层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C层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等知识拓展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A、B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例如,七年级“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有理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2)充分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3)定义的拓展,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能自主探索字母型拓展题。习题设计层次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布置课外练习时,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做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这一层次的练习即为“学困生”的作业。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鼓励更多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我引入了这样的激励机制: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题做全对的“学困生”在平时成绩上加5分,而能把选做B、C类题且都做对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10分,期末平时成绩的累计不设上限,以鼓励“学困生”多思多练。单元测验也设计出A、B、C三种不同层次的试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及评分标准,同样对完成规定外的试题做对的有加分。单元测验,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70分,拓展题3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展题补足B、C层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A层学生做拓展题。(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困生”有时甚至一次试卷考两次,让后进生看到自身的进步,看到自身的希望,从而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一)用恰当的评价激励“学困生”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他们,并且进行鼓励赞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各不相同。教师善于运用语言,如“你的想法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你的思维很活跃!”“你的回答理性很强!”“你的探索精神真好!” “有进步,再加油,就接近问题的答案了!”即使回答错了也说:“你虽然碰壁了,但你的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你再试一试,相信你一定成功!你愿意吗?”教师能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言欲、表现欲,学生就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师在情感上给予激励,让其相信自己是胜任学习的。 (二)用真诚的态度表扬“学困生”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赞美。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孩子所期待的赞美要出自教师心底的、真诚而善意的爱。孩子的心是敏锐的,他可以从老师的声调、表情上感觉出老师的赞美、激励是否真心。如果孩子觉得来自老师的激励是虚情假意,那么对孩子的伤害将更大。因此在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切不可用讽刺的语调更不可以漫不经心,态度要认真、诚恳。 (三)用灵活的策略引导“学困生”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可一味盲目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养成哗众取宠的坏习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都存在着差异,这些都是客观表现,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把握好激励与批评的尺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的激励性评价,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困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困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只有帮助今天的“学困生”走出困境,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1、《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