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8/1f09579ef782b5ed7cb66fc497181965/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8/1f09579ef782b5ed7cb66fc497181965/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8/1f09579ef782b5ed7cb66fc497181965/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论中学体育课与学生兴趣关系
体育论文之论中学体育课与学生兴趣关系 1 摘要:当今社会学生的压力可谓前所未有,他们面对父母期待的 压力、面对纷繁复杂的考试压力、面对升学压力、面对今后的就业压力。 这些压力也迫切需要减轻或暂时的消除,因此体育教育就适时而生,成 为了中小学生特别钟爱的娱乐项目,然而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又是一个不 同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体育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 发展,中学体育课也应该不断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与 增强学生兴趣相联系。本文通过对宝坻区重点、非重点中学进行调查发 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体育课 学生兴趣 体育活动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针对宝坻区中学生对体育 课的兴趣,样本从中抽取五所中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 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中学体育的文献资料。2.2.2 问卷调查法 以 宝坻区五所中学做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个学校抽取 40 名学生进行问卷 调查填写。2.2.3 数理统计 对所观察及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2.4 访问调查法 对五所学校中的老师进行访问调查。 3 结果与 分析 3.1 现状通过调查问卷和对体育教师的访谈可以知道:新的教学 大纲实行以后,学校体育教育原有的窘迫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 存在着“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那么原因是 什么呢?作为一名学生,他们从久座的教室来到操场需要舒散一下禁锢 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紧绷的大脑,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活动, 他们要从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感觉,淋漓尽致的释放“动物”的本性, 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份量,宣泄一下早已被压抑的不能再压抑的情感, 然而事实上我们的体育课是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 实践性,这与他们想象的体育课有一定的差距。 表 1 体育课现状的 调 查 被 调 查 学 校 名 称 总人数 对正常体育 百分比 对 课 外 体 育 百 分 比 课 喜 爱 的 活 动 喜 爱 育英中 学 40 3 7.5% 37 92.5% 宝 坻 二 中 40 2 5% 38 95% 宝 坻 三 中 40 2 5% 38 95% 东 关 中 学 40 3 7.5% 37 92.5% 大 口 屯 一 中 40 0 0% 40 100% 总 计 200 10 5% 190 95%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喜爱正常体育课的 人数为 10 人占总数的 5%,喜爱课外体育话动的人数为 190 人占总人数 的 95%。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在不自发的运动过程中生龙活虎,而 在体育课上死气沉沉,甚至出现了逃课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仅仅运用教 育升学的压力来说明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 3.2 体 育 课 形 式 现 状 与 分 析 表 2 正 常 体 育 课 的 形 式 形 式 训 练 式 填鸭式 自主 选 择 式 单 一 式 育 英 中 学 13 13 3 11 宝 坻 二 中 10 25 0 5 宝 坻 三 中 17 18 0 5 东 关 中 学 18 18 2 2 大 口 屯 一 中 16 20 3 1 所 占 % 37% 47% 4% 12%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认为填鸭式上课的 人数占 47%,认为训练式上课的人数占 37%,单一式的占 12%,自主选择 的占 4%,因此学校体育课还是主要采用训练式填鸭式以及单一式的教学 方法来授课。随着竞技体育运动进入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也给体育带 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学生不是运动员,他们只需要缓解上课的压力,而 不是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参加训练,出成绩,所以他们厌恶训练式的教学。 同时教师所教的东西里学生能独立从事的运动项目相差太远,例如蹲距 式跳远的教学,教师总是先教原地起跳,慢跑起跳,慢跑三步起跳,接 着慢跑三步入坑,然后腾空步练习,在学生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学短距离 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等,然后是漫无目的的练习,这种训练竞技运动员 的模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被迫加以 “认真”学习,这不仅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 厌恶情绪,这正好与体育教育目的相违背。体育课是有一个教育的过程, 他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在哪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 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觉到体育课和校外体育不一样,感觉到这种体 育课缺少主动性、选择性和探究性,新大纲实施以后教师教学方法`有 了很大改变,但绝大多数仍然是填鸭式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自主 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授方法,主动告诉学生即将遇到的困难,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就像张开口等待喂食的小燕,不需要做任何 事情只是等待母亲的送食,他们需要积极的思考,不需要知道动作的来 源,以及为什么学此动作,只要一切跟着老师练习就行,这抹杀了学生本 来就不多的自主活动时间,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觉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 单调性。因此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最 后放弃。3.3 体育课授课内容现状与分析 表 3 体育课授课内容 授 课 内 容 灵 活 多 变 按大纲内容 陈 旧 古 板 育 英 中 学 √ 宝 坻 二 中 √ 宝 坻 三 中 √ 东 关 中 学 √ 大 口 屯 一 中 √ 通过对在校任职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学校的授课内 容依然还是老传统,老习惯,采用一些老式的教学内容或大纲内容授课。 通过我国先后编写的五套教学大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小学教学大纲对 教学内容规定太多、太死,同时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关 注不够,例如我国的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以短跑 作为训练身体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心率达到 140 次/每分钟以上,试 想这种教学内容怎么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怎么能促进身心健 康。另外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确实存在了一部分“低水平重复”问 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小学一直滚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到 大学一直学起跑”的奇怪现象,如果说重复的教学内容和重复性的教学 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上述两种现象不 但不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相反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容易引起学生的 反感,使学生感到体育学科没有什么内容,枯燥无味。3.4 体育课目标 现 状 与 分 析 表 4 体 育 课 的 目 的 锻 炼 身 体 缓 解 压 力 身 心 兼 备 育英中学 √宝坻 二 中 √ 宝 坻 三 中 √ 东 关 中 学 √ 大 口 屯 一 中 √ 表 5 师资情况分析 本科及以 上 专 科 中 专 以 上 育 英 中 学 43% 57% 宝 坻 二 中 51% 49% 宝 坻 三 中 42% 50% 8% 东 关 中 学 45% 55% 大 口 屯 一 中 40% 46% 14% 所 占 % 44.2% 51.4% 4.4%体育课宗旨就是要培养身心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实 中的宗旨往往有悖于其宗旨。从表 4 看出现实体育课中几所学校都是以 单纯的锻炼身体或是缓解压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它远远脱离了体育课的 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些 固定模式,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不能以 大多数学生为目标。不适应现代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和需要。传统 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学对象是随 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使课堂 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影响个 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新教学大 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学 生是课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还是成不了主体。因为学 生一旦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尊严、教师的位置、教师的地位在一 些教师的眼中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沿袭着 “教与被教”“训与被训”的关系,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到 体育教学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上,甚至会出现“发泄式”“专 制式”等教学方式,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完全不予考虑。 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完全被忽视。同时在 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 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教授的复制品”这种模式不仅对高等教育也对 普通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 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机体。总之学生只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塑造和完善的 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只是被动按照老师的安 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 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 体现学生学习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可以上好上活一堂体育 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身心兼备的 目的,表 5 明确表明了各个学校的师资参差不齐,本科以上占 44.2%, 专科占 51.4%,中专及以上占 4.4%,说明体育教师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 提高。 4 结论 4.1 中学体育课大部分是以陈旧古板的方式进行教学, 内容老套影响学生的兴趣。4.2 体育课未能改变教师主体地位的现象, 抹杀了学生个性发挥的机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3 体育教师 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体育课的水平,难以调动起学生兴趣。 5 建设 性意见 面对以上体育教学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面对种种问题,我们 应该如何解决呢?5.1 教师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所谓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就 是体育教师遵循体育运动的教学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为取得最佳的教 学效果,综合运用一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与技巧而进行的卓有成效 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分为教学内容的组合优化,教学情景的组合优化, 课堂教学的多方面优化,层次分组的培养优化等各个方面。5.1.1 教学 内容的组合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教师在 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做到组合优化,从身体的练习部位来看课安排下肢、 左右侧的合理搭配,做到均衡发展,另外安排联系的密度和强度也要合 理。5.1.2 教学情景创设优化在组织练习生存训练时,教师可创设一些 教学情景如火灾救援练习时可模仿求生自救的方法进行匍匐练习,攀爬 练习,负重练习,以培养学生勇敢、协作、冷静的意志品质,在进行耐 力教学时可设置森林探险场景,使学生掌握爬山打猎采集标本,翻山越 岭 , 登 山 越 野 的 方 法 , 通 过 这 些 增 强 学 生 耐 力 素 质 。 5.1.3 层次分组培 养优化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体育基础不同, 教师可据此分组,使学生在自己爱好情况下自由发挥,或由于场地、运 动器材等条件,教师可据此进行循环分组,增大教学密度。5.2 体育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体育教师师德的规范来源于体育教师个体,同时又 高于个体,是千千万万个优秀体育教师品德的结晶,它自身有完整的科 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体育教师基本的道德原则居主导地位,并贯穿于 师德活动的始终,体育老师的基本道德原则表现为①献身体育教育事业 ②具有通力协作的精神③高度的责任感 5.3 体育教师要有精深广博的科 学知识和较强的运动能力体育老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体育教学,要搞好 体育教学,体育老师必须具有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运动能力, 构建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扎实的基础知识是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运动能力是搞好教 学工作的有利保证,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雅的气 节和文明的言行,具有教书育人的品德和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的 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变,体育课的处境有所改 变,但总体上还是不容乐观,有待教育机构制定更可行的内容及大纲, 提高学生兴趣,达到身心兼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浅论“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安徽体育科技 2003(3)汤力军 苗志刚 潘绍伟 2. 对体育教师的形 象设计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17)3. 我国体育课程改 革的基本理念 体育学刊 2003-10(2)4. 体育课教学改革 法新探 辽宁体育科技 2002-24(6)5.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 教 学 目 标 的 影 响 及 其 对 策 研 究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3-15(1)6. 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改革 的理论思考 上海体育科技 2003-24(1)7. 《对体育教师 的形象设计》 河北体育学报 2003-1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