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小环境,大文章 试谈利用科学专用教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环境,大文章 试谈利用科学专用教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环境,大文章 试谈利用科学专用教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小环境,大文章 试谈利用科学专用教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潘亚清    新课程让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冲浪探航,也可以在课堂外展现自我,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课堂内外都是为教育和培养我们的学生而服务。这使我们很容易想起我国已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学校无小处,处处有教育。” 我们在科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同样遵循着陶老的这句话,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那就是利用好科学专用教室这一小环境,来做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大文章。一、用好四面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室都有四面墙,如何让这四面墙会说话,成为教育教学资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张贴宣传画,这也是最简单的布置教室的一种方法。宣传画必须要遵循有教育意义、有学科特色、美观整洁的原则。才能发挥其教育及美化的功能。1、利用科学家名人画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室张贴科学家名人画像,这是一种传统,它可以让科学教室看上去严肃整齐;同时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自己就像真的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与科学家们在一起研究的这种神圣的感觉。但我们很快会想到“熟视无睹”‎ 这句成语。事实上,以往学生对自然教室的名人画像,不感兴趣,只在刚进自然教室时,老师组织学习这些名人的事迹后,学生当时激动激动,过后就置若罔闻,这一教育资源也就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品。因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做了简单的改革。即把原来一面墙上四幅名人画像,换成2幅,另外空出来的地方,同样给出两块空白版面。让学生自己去做关于某位名人的资料补充,内容可以是他们图片、故事、名言, 也可以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对他们的认识。然后,隔一个月再更换两张,同时对前面的学生资料给与评价。这样的改革,使许多学生对这些科学家有了更主动的认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培养了他们收集查阅资料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果教师再给与适当的精神鼓励,我们的学生更会主动积极,科学家们在墙上也“不再寂寞”了。2、利用科学警句,培养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更开放,学生也更活跃了,课堂上乱也成了必然。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采用改变这一问题的方法,比如重点放在教学情境、活动内容的反思重建上或组织好活动甚至语重心长的谈话等等。不过,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布置来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那就是利用科学警句,名人名言等来规范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在科学专用教室的黑板上方贴了九个泡沫大字“动脑想 动手做 动口说”‎ ‎,这九个字充分体现了科学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通过学习讨论这几个字,让学生明白科学课并不是单纯的动手、动口,而是要想好了再做,边做边动脑思考;想好了才说,边说还得边思考。学生理解后,这几个大字无疑会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怎样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怎样才是真正的做科学。又如,我在教室的另一面墙上,贴了自创的四句科学警句:“学会提问,是走近科学的第一步;学会倾听,是尊重他人的第一步。学会合作,是走进科学的捷径;学会探索,是打开科学奥秘的钥匙。”在开学第一课,我就组织小朋友一起讨论理解这四句话的意思。其实,这几句话,是我针对课堂上常见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前两句话是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要求,后两句话,则是对科学课学习常规的两点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不听老师讲课、同学汇报时;当学生只顾自己实验时忘了合作时;当学生遇到困难不想研究时……我总会让学生读读这些话,时刻提醒同学,研究科学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围绕主题去思考探索。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和尊重他人学会合作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就得到了培养。二、用好生物角,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到生物角,这也是原自然教室的一个特色,不过,以往我们的自然教室的生物角,都是简单的养些金鱼,养几盆花草,纯粹的生物角,而没有真正的发挥生物角与教材教学内容的联系作用,当然也就减弱了它的教育功能。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生物角进行了重新设计。虽然,还是一些花草动物,但起的作用却有了质的飞跃。1、 种花草养动物,培养学生的科学饲养栽培能力   ‎ ‎ 科学课中有大量的饲养和栽培内容,如光三年级科学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就有《观察蜗牛》《观察蚂蚁》《观察鱼》》《种油菜》《种子的萌发》等等。这些内容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具备饲养栽培的空间条件却很少,我们只能利用科学教室有限的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用于实践的场所,那就是我们的生物角,我们生物角,让学生继续饲养或栽培我们某堂课学过的小动物小花草,使生物角成为科学课的延伸,使培养学生的科学饲养栽培能力得到最大的落实。比如上完蜗牛这一课后,学生基本了解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就让学生把自己的蜗牛放在玻璃缸里让他们帮蜗牛安家,分组提供食物并喂养。同样,上完《植物的一生》后,生物角又多了几盆萌发的种子和几盆小花……。我们有时也把还没学到的动物先饲养在生物角,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这种动物有所了解,到真正上这课时,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更多的问题可说可问。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布置丰富生物角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饲养栽培,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小动物,亲近大自然的科学情感。2、细观察勤记录,培养学生科学描述能力    通过教室里的生物角,我们发现孩子们在饲养小动物这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这些与孩子们对小动物与生俱来的亲近喜爱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发现三年级儿童在科学观察描述能力表现出的观察不细致、记录不持久、描述能力差的弱点。而利用学生对生物角对动物的植物的强烈兴趣,刚好可以引导学生细观察、勤纪录、学描述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我们的这一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观察蜗牛》这一课,学生通过课后的观察纪录发现我蜗牛会“假死”,一组学生这样描述:“‎ 今天,我们发现,有两个小蜗牛死了,它们倒(滚)在瓶子底部,口(壳口)上还有一层黄色的粘膜,摸上去是干的不粘,我们想可能是干死的,因为,瓶子里还有菜叶,所以,不是饿死的,我们很伤心……后来,老师说既然你们认为是干死的,那给它点水再看看会怎样?于是,我们就把这两只蜗牛放在水里潮了潮(津泡),然后放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分钟一只小蜗牛,居然活了,口上的黏膜也化开了,不一会儿,另一只蜗牛也出壳了,我们组同学开心的(地)大叫,它们装死!它们装死……”从以上这段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其实,只要学生能仔细观察,观察到了,自然就可以说出(写出)来。当然,为了使学生探究更有实效,我们还可以借题发挥,继续引导学生有新的观察探究目标,从而提高观察描述的深度和科学探究质量。比如以上这个例子,我趁热打铁及时要求学生去研究:为什么蜗牛要装死?学生就会通过再实验、再观察,或者去查阅资料,找寻答案。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利用学生对生物观察记录的这种兴趣,我们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在后面的观察实验课中加以迁移,即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兴趣不浓甚至没有兴趣,但他们也会试着用从生物角这里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别的事物了,这难道不是生物角的功劳吗?!三、用好科学活动展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科学探究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同时,也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展现学生个性的新理念。我们同样利用了科学教室的科学活动展板,来作为体现这一理念,展现学生个人风采的重要场所之一。1、用作业展览,培养学生科学评价能力    打开科学教材,其特色之一就是每课后面都有一个活动记录,这也就是科学课的作业,这些作业的设计依据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容量少,形势多,且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图文并茂的记录课上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做。以至许多小朋友对我们说:我们最喜欢做科学作业!因此,打开学生的活动记录,让人眼花缭乱,却又各具特色。这些作业或画图漂亮,或选题精彩;或语言童趣,或想象丰富……学生的作业资源,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好材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评价能力展现学生自我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好材料。于是,我们就在科学教室后面开发了一块较大面积的科学展板,把有特色或有进步的学生作业张贴在板报上。给学生欣赏评价,有时,还开展小小讨论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评价能力。2、用专题展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科学资料的能力    在教《动物——‎ 人类的好朋友》这课时,教材上要求学生查找关于濒危动物的资料并整理一份海报。为了不让学生课后负担过重,我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做,或小组合作做。一周下来,结果是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而且大多做得有板有眼。后来知道,原来学生在语文课上经常做一些小报。在为学生感动的同时,我想,我应该给学生展现这些作业的舞台。我把设计好、内容好的作品,贴到了活动板报上。同时我想到:何不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专题进行科学小报的设计和展览,以此来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科学资料的能力呢?至此,我们的专题小报就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又一个阵地。而且,主题也不局限在科学这一领域,可以是介绍旅游、军事、饮食、甚至文学等等。这些主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也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会去查阅收集资料。另外,学生通过实践反思会发现,科学及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从而,自然而然体会到科学的重要性,更使得那些不喜欢科学课的学生也对科学课产生了兴趣。3、用制作展览,培养学生科学创造能力    我们还充分利用板报和小橱窗展示学生课内课外的科技小制作,来展示学生动手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制作和创新能力。如:学习《认识船》后,我们专门利用一课,让学生带好材料设计制作一艘船,然后,由评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得学习了《太阳钟》后,我们也收集了创意好,制作好的太阳钟进行作品展览。对于参展的学生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誉,而对于没上展览的同学,这是一种学习他人经验激励自己努力的机会和动力。另外,我们还在橱窗里摆放我校科技节科技创造发明的获奖作品,利用这一资源,启发和鼓励学生创造发明。让学生明白:‘科学发明就在你我身边,试一试,我们都能行!’四、用好教学仪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 ‎ 科学专用教室中的教学仪器主要包括标本、模型、实验仪器、多媒体设备等,这些教学设备当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好这些仪器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利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学校的专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包括VCD、电视机、投影机,另外为了能在课上及时展示师生的科学操作过程,学校还特地添置了一台实物投影仪。先不说别的,光这些装置摆在那里就让人感觉到科学教室现代化设备齐全,使得学生体会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对科学课的敬畏与重视。当然更好的利用好这些设备发挥其真正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课由于刚刚实施,缺少配套的音像资料,我们就先在学校电教仓库找来以往的自然资料,然后搜索出与科学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比如《观察蚂蚁》《观察鱼》《种油菜》等课,我们都分别找到了有关蚂蚁、金鱼以及种子萌发、植物一生的音像资料。并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励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另外,这学期添置的实物投影更是受到了师生们的亲睐,它操作虽然简单,可发挥得作用却不小,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的观察描述实验报告,以及活动过程中难以表达的细微之处,如:观察描述蜗牛的触角,蚂蚁的对话、种子的结构时;再如,研究液体的流速操作时,汇报液体固体的性质时,均可以通过投影在电视银屏上宏观清晰的展现。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也使得学生的探究汇报积极程度大大提高。这种外在的刺激,也就起到了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2、    利用标本仪器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科学来自问题,问题来自于好奇。”‎ 学生对科学课的好奇心理,也是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喜欢科学探究重要因素。我们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情境,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好奇心。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同样发现,许多学生在进入科学教室后,总会集中在标本仪器橱窗前指指点点且热此不疲,还时不时跑来问老师:这个标本是不是真的?怎么做的?这个玻璃瓶、那个铁架子有什么用……。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学生对科学教室的仪器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且渴望去认识这些东西。而我们教师除了在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时给与适当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际中,尽量使用到这些标本模型、仪器设备等。如《动物——人类的朋友》给学生看动物标本、《观察油菜花》认识使用放大镜镊子、《认识液体》又让他们使用试管、量桶、酒精灯、甚至用到了化学天平等。根据教材的设计我们本不需要用到这些专用器材,但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出发,从学生规范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尝试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这些专用仪器和设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有时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有学生主动的想到选用橱窗里的仪器,这时我们深深感到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学生为本,对科学专用教室进行了简单的改造,使得科学教室变成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变成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这使得科学教室无论从外部激励学生科学兴趣上还是内在驱动学生主动探究上,都尽可能的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    ‎ ‎ 当然,受到学校条件和教师素养等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尝试还有待进一步反思和提高。只有不断的学习领会课改精神、理解新课程理念;只有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才能在学校教育的小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培养新课程下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的大文章!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