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其他论文之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黄新贵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精神,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自己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的指导,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更应该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去建构有特色、有理念的农村学校文化。为优化育人环境,农村学校必须树立鲜明的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使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化、系统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其育人的整体功能,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具备良好价值取向的21世纪新人创造最佳条件。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建设 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初步探索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和基本策略。 校园文化,是指由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融娱乐和教育为一体,体现一定教育理念,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形态的外显环境,如学校布局、教学设施、绿化美化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形态的内蕴环境,如校风、师生关系、学校传统、集体风貌等以及被物化了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即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指由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融娱乐和教育为一体,体现一定教育理念,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形态的外显环境,如学校布局、教学设施、绿化美化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形态的内蕴环境,如校风、师生关系、学校传统、集体风貌等以及被物化了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生动的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育工作者要想使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推行,就得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主导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成为了必然。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精神,这个理念应当凝聚和浓缩这所学校的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治校方略和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小学是育人的摇篮,成才的基地,小学是人们参加工作、走向社会之前学习文化知识、接受良好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所以,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农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许多问题。因此,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具有人文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校园文化,这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缺少硬件建设,物质文化贫乏 在农村地区,学校硬件建设还较贫乏。有些学校没有运动场,缺少运动器材、图音器材,学生课内外活动单调,根本达不到活动的目的。在物质文化方面,学校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加以建设。物质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外显和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而在一些农村学校,除了能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这是一个教书的场所之外,没有丝毫文化气息。 (二)对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核心和出发点都应该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教育本身就是目的,不能为了教育以外的目的而进行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也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而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的目的当作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育人。如果教育的本意被放逐了,围绕着这种教育的学校文化还有文化内涵可言吗? (三)缺乏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的指导,照搬照抄“上级精神”或简单模仿城市学校 在许多农村小学学校,校长没有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仅凭上级指示和政策条文办学,不考虑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学校文化建设没有特色。如在一所农村小学,一进校门就能看到一块很大的铁牌子,这块牌子已经饱经风雨侵蚀,锈迹斑斑,字迹斑驳,仔细辨认勉强能看到上面写着“教育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问了几个老师和学生,都说平时没有注意过牌子上写的是什么。除此之外,学校鲜能有体现文化的其他建设。很多农村学校明显有不切实际地盲目照搬和简单模仿城市学校文化建设之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自己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的指导,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表面的模仿是肤浅的,无法形成学校文化精神。 三、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确立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必须具有的内容,是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中的一种体现方式。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更应该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去建构有特色、有理念的农村学校文化。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师生行动的旗帜。哪怕是物质条件再薄弱的学习,它的学校文化也不应该是一贫如洗,它有足够的资本确立富有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的校训。如某所农村小学确立了这样的校训:认认真真求知、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另外一所农村小学的校训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幸福,并懂得如何追求幸福”。这两条校训其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足以让每一个观赏的人驻足深思,然后付诸行动。由此可见,好的校训能产生一股合力,犹如春风化雨,激励师生共同前进。 (二)充分发挥农村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丰富校园文化 在农村学校,面临着很多的办学困难,如办学资金有限、缺乏各种器材、缺乏场地等,针对这些困难,可以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来弥补,从而构建富有乡村特色的学校文化。 在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条件落后,却有着很好的自然环境。例如某所中学是依山而建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在山上植树。这样既绿化了环境,美化了校园,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去营造富有乡村特色的育人环境。我常常设想:一所坐落在一片田野之中的小学,琅琅的书声在田野上回荡;走进学校,在校园东边沿围墙而建的宣传栏前,几个小学生正在张贴海报,主题是“课改中,我成长” ,海报内容是邀请学生家长及全校师生参观他们班的全体同学的作品展览,教室及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书画作品和手工制作,画的多数是孩子们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小河、大山、野花……虽然稚嫩,甚至由于没有水彩笔,大部分的作品是黑白色的,但是师生昂扬的精神和学校丰富的文化就在这无语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一点一滴渗透出来。 (三)加强学校与农村社区的联系,以乡村文化充实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促进乡村文化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土壤,乡村文化是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基础上产生和演进的,它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可取之处。乡村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互相关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旨趣正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的。农村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这种自然存在的乡村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和谐相处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农村学校也应该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改造乡村的落后现状,相对于乡村文化而言,学校文化是一种“后喻文化”,它能够改造乡村文化中愚昧的成分,促进乡村及文化的发展。 (四)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为优化育人环境,农村学校必须树立鲜明的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在每个学年度开学时,邀请村里有威望的人士、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全体师生一起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活动载体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做,既让社区群众和师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他们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老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譬如学生宿舍,其实就是孩子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贴图……教学楼、教室悬挂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作品,设置了教育格言、警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班风自行设计,体现各自的主题和风格,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主题,设置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允许学生在在指定的地方画上自己的创意画,以涂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使各班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真正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育人环境,学校应坚持一日两扫,责任包干到班级,学生应该主动做好事,打扫卫生死角,清捡废弃物,浇花,擦洗办公室污物等。另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广播、黑板报向师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增进校园文化建设 课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可以开座谈会、升旗仪式、诗歌朗诵会等思想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也可以开展春季植树种草周活动、学英雄做好事活动、劳动基地种蔬菜活动、了解家乡的巨变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祖国、团结互助的教育;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组织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大合唱比赛、迎“五一”体操比赛,乡镇中心校可以举行辖区学校庆“六一”文艺汇演、文化艺术周、举办校际运动会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在音、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六)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一要靠学校领导决策,构建整体框架,提供适当的条件;二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布置、指导;三要靠学生动脑动手,完善内容。 首先,校长是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焦点和核心,必须正确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处理好自己与助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完善自身形象、选贤任能、公正奖罚等方法和途径,对下属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积极创造与教师对话、沟通、理解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氛围。 其次,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从而真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直接的、奠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坚持参加继续教育以弥补自身知识缺陷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 再者,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只有在这样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学习与生活,孩子们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四者应同时着力、协调发展。同时要使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化、系统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其育人的整体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