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论文之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笔者所在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超负荷运作的题海战术及“满堂灌”“填鸭式”的严重问题,致使学生陷于应试教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未得到充分激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形成,教师“忙乱”,学生“苦行”,教学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长年在低水平、浅层次徘徊。如此教学,说它“误尽苍生”有所过激,但说它并不能有效地应对越来越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却毫不夸大。        笔者从事高中教学二十年,近几年则专职从事毕业班语文教学。面对语文教学的冷峻现实,力图以新课标探究式新理念为指导,跳出盲目应试的怪圈。从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种可以变客体为主体、被动为主动、讲演为导演的互动式语文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受益非浅。所教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连续几年均分在 95 分以上,个体最高达 135‎ ‎ 分。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也牵动了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的教学改革,从而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谐调共振、相得益彰的喜人格局。学校会考合格率、升学率均居于地区上游水平。由于笔者长年致力于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和推广,虽身兼数班语文课尤感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年轻教师通过交流借鉴也获益不浅,从而推动了全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改革。二、互动教学法的概念、指导思想及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鉴赏、总结,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        指导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变教学客体 --- 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人成为德才兼备、经世致用的之才。通过师教生、生教师、生教生,全方位、立体化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有胆有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法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师生讨论式”“学生互动式”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特定的适用范围,教师必须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        “问答式”‎ 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事先设计出要学生理解的问题,由学生解答,教师做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将课文划分为精讲课、讨论课、自学课,对精讲课,可把课程内容从大的方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另一部分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双基”互动教学中,抓住课前“ 3 分钟”进行内容提问,互考字词、汇报从课文中找错别字、标点、引用出处、注释句中的错误进行大胆质疑 ( 连鲁迅作品也不例外 ) ;阅读教学中,先由学生介绍查找到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然后由教师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现实意义、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等提出问题,由学生书面或口头回答,在充分暴露问题、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极精致地进行传道、授业、解疑、释惑,之后让学生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巩固,形成能力;每次作业批改完成后,应对作业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典型错误在黑板上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每次批改作业都应尽量去发现一些创新解答方式,在讲评中拿出来,让这位同学上台亲自讲解的他的思路,每当这时,课堂气氛就十分活跃,不时有同学站起来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还会发生严重的分歧。经过学生们讲解、讨论和教师最后评述,类似的案例在学生的记忆中总是十分清晰,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 对自学课,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备课、试讲、试析,由学生教学质量鉴定小组做出鉴定,最后由教师裁判。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难易适中,回答量也要适中。对学生口头回答的问题要当堂给予点评,肯定自学、读写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指导鼓励学生疱丁解牛、化整为零地按一定文章体裁、题材、时代国别、写作特点等专题重新编制资料索引、目录等检索工具,编写如《高中课本诗歌中意境美》《高中课本散文随笔特点简析》《高中课本小说梗概汇集》等专题编研材料,起到系统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整体思维创造能力,学生改变“我读书”为“我编书”,饶有兴致。        “讨论式”就是教师要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的一种互动教学方式。它适用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讲授《漫话清高》一文,老师设置的题目有:“作者所举的古代名人中,哪些属于真正的清高?哪些不是?为什么有些人成为‘清高'的样板,而有些人却不行?作者认同哪些人?你是如何看待的?”讨论时,学生意见纷纷,焦点集中在李白和诸葛亮两人身上。对“清高”之人必有“才艺”这一点大家认同,但对于是否“入仕” ( 做官 ) 这一点有争议。好一部分学生赞扬诸葛亮而批评李白。认为既然有“才艺”为何不做官?因为只有“做官”才能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艺”贡献社会,马厩里的千里马岂非只能“长啸”而已?在“项链”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讲到“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应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 大多数学生既能切合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做合理的分析,又能联系现实畅谈个人认识。巧妙设疑,有序地讨论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幅度地激活学生求知的兴趣。            为便于讨论有序、有效,事先按学习基础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应有一位秘书负责记录讨论过程,最后每个小组要出一份讨论报告,将每个人的观点、争论及最后的观点表述清晰,然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轮番上台讲述观点,讲完后由教师当场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创新、还须改进之处一一评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以提示为主,不能过多地发表个人的主张,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充分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收集汇报后应做出评价总结,既要肯定其结论合理的一面,也要指出认识上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互动式”,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虽然是“读说听写”这四个字上,但学习阶段的不同, 4 个字含义迥然不同。高中毕业阶段的“读”重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重点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听”重点是掌握要领,听出弦外之音;“写”重点是抓住话题,击中要害。“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正常的语言交流,培养条理性、逻辑性,围绕话题进行交流,每周作文课前留出 3 分钟,让学生即兴发表“一周述评”口头作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举办大型活动,以校长主持人角色编开场词或串讲,编写艺术节解说词等方法,实现第一、二课堂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教书育人的结合点;编写《雷雨》《守财奴》等课本剧,扮演再现作品人物形象,既提高编剧能力,也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写”的过程中,运用“互动式”方法效果尤佳。以话题作文为例,先分组各抒己见讨论话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话题;然后采取民主集中制进行收拢性思维,并由每组代表登台发言;由教学质量鉴定小组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班级话题作文,印发给全体学生。经过几上几下酝酿,全班每个同学对此话题早已烂熟于心、游刃有余。命题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互动式”教学,主要通过互相批改作文,从字、词、句、段、篇乃至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大家“扫描”和“识别”的目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少于 3 人以上的学生批改,教师不予批改的办法,有效地督促学生“助人自助”的连锁效应的实现;学生参与办报,从评论、编者案的写作到组稿、核稿都由学生独自完成,由教师参与的编审委员会集体审核通过,最后由学生排版、制作、发行,办报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写作能力,加强沟通交流的过程,凡参与者,无论角色、地位如何都获益匪浅、终身难忘。“互动式”‎ 作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树立了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和个性,有效地克服写作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畏难情绪。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求高中毕业生编写《高中阶段个人作品选集》把个人高中阶段所写的通讯报道、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演讲稿,主持人讲话、台词、家谱沿革、个人小传、大事记修改收集在一起,并以个性化的书名、编写体例、篇章结构、内容形式整理编印成册,增进了对人生的感悟,对创造的珍惜,让学生养成整理编辑的习惯,充分领略了收获的喜悦,并为他们今后的一生道路留下稍纵即逝的宝贵财富。三、互动教学法心得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环节,讲好开头和结尾几分钟,用提问式开头,小结式结尾,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问题,精确地讲解,巧妙地传授,创造性地展示知识美,要对教学内容做好教法加工,努力提示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理论、活的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同时,注意反馈环节,及时查缺补漏,调整教学法对策与进程,这样,使教学富于探索性、激励性和创造性。2 .构建课堂文化,培养学生品德        教育的目标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把课堂看成一个普通的场所,对学生应十分尊重。将学生视为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不给学生的观点贴上“对”或“错”、“好”或“差”的标签,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其观点,从而营造一种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的课堂氛围。3 .努力探索一种新的中学师生关系模式        ‎ 长期以来,高中课堂教学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新型师生关系模式审视了高中的教育对象并对其作出了客观的估计,尤其是强调切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创新。这主要是充分考虑到了高三毕业生学生的心理特点:其一,高三毕业生具有比较成熟的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价值观念基本形成并日趋稳定;其二,他们比其他中小学生更接近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其三,他们比其他中小学生更接近走向社会的年龄,更需要具备经受社会考验的各种能力;其四,他们的各种情感更加成熟和执着。高三学生这一系列的心理特征,要求高三毕业班教师必须保持与他们心理上的平等性,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创新性、想像力,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其价值观念进行引导时,一方面要符合情理,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他们所处的心理事实和客观现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非以权威压人,以教师地位压人,而是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鼓励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做事的胆量,引导他们在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会自行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同时也学会对他人的尊重、保护和关爱。4 .处理好终身学习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终身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使学生能够应付变化极快而又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终身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高等教育期间应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终身教育理论强调高中教育不再意味着某一特定年龄的人在一定时间内接受教育的活动,不是人生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        ‎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瞬间的自我定位,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不仅是语文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进而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