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数学论文之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论文摘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快乐学数学的情感基础;以趣促学是实现让学生快乐学数学的重要途径;“生活化的数学”、“感受、发掘数学的美”是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内在动力。 我是一所山区农村小学的数学老师,已连续任教十五届毕业班的数学课。看着一双双纯朴、天真,但却“望数兴叹”、“厌数学”、“怕数学”的眼睛,我曾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奈。凭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我搞过“加班加点”,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也试过“题海战术”,讲过许许多多的“解题技巧”。然而,学生的考试成绩虽偶有提高,但他们对数学的感觉依然很“冷”,对教师更是“敬而远之”。学生“累不堪言”,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对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前沿的优秀案例,为我指明了方向,顿时使我“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现结合自己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就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快乐学数学的情感基础。 所谓教师的人格就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特征的总和。首先,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通往学生心灵世界的桥梁。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可以旁征博引,从各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如生动、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育智慧,就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求知的信心,在学生心目中获得威信。第三,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震动和共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一进入数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就会激起教学生命的活力,遨游在充满无限智慧和欢乐的数学王国,懂得用“快乐”来教学,使学生产生了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数学教育的快乐情愫,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否则,一个学生不喜欢、古板单调的老师很难让学生接受你,就更谈不上喜欢上你的课,又从何谈快乐学习呢? 二、以趣促学是实现让学生快乐学数学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激起教学生命的活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画了一个大长方形,让学生站在长方形的四周,在中间画一个圆圈,让学生投球(小足球),看谁投得准。投着投着,有的学生就提出意见了:“老师,这样不公平,他离圆圈近,当然就好投进去,我离圆圈这么远,怎么能投进去呢?”说一说你有什么公平的方式呢?“”大家站成一个圆,使每个人与圆圈的距离都相等,就公平了。“他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圆的问题,并很好地解决了。就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2、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 、红花配绿叶、抢答、接龙比赛、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3、体验成功,增强兴趣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进行激励和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我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探寻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比如,”已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甲数是24,乙数是多少?“学生思考积极,得出了多种方法。法一:24÷3×2=16(点评:对比的意义理解较深刻,从份数的角度出发,在整数范围内就可解答,是大部分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法二:24×=16(点评:与分数紧密联系,非常简便);法三:24÷ =16(点评:与法二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四:24÷× =16(点评:对分数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等方面的知识非常娴熟,能够综合运用,游刃有余,真了不起!)……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都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4、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 ”你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快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你真的了不起,你这样做既简便又快“……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三、”生活化的数学“、”感受、发掘数学的美“是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内在动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突出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变单调、枯燥的数学为”生活化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不奇,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例如:打电话不用数字就不能通话,买东西花钱时,不能不用数学知识(元、角、分的认识;简单的四则运算),出门也要用到数学知识(方位),看电视要选台,上下课是什么时间等等,都要用到数学方面的知识。缺少数学知识我们就不会生活,就不能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可以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组数据引入。出示下面的表格: 城市 北京 多伦多 巴黎 伊斯坦布尔 票数 56 22 18 9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安排,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从中还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充分发掘数学本身独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①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本身并不是枯燥的,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她也是很有趣的、好玩的。如,刚开始学除法和分数时,很多学生都记不住“0”不能作除数或者分母。针对“0”的特性,我就经常向学生讲述《梦游0王国》这篇童话故事。 “0王国里所有的床铺都是上下铺,但下铺都没有人住。主人公小毅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人住啊?0王国公民解释说,因为0不能躺在分数下。小毅不懂。大家就帮他设想,如果分数线上的数是2,而存在2/0这个数,比如说a吧,那么2=0×a,可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不可能存在a这个数。 (也许后面的道理他们还是不懂,但至少孩子们能很快地记住0不能住在‘下铺’—— 不能做分母和除数。)在0王国里,外人只能和0王国的人握手,却不能拥抱,因为握手相当于加法,拥抱却是乘法,和0一拥抱,自己也变成了0,回不去了;0王国的居民都很轻,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没有重量,但是只要往其他数字身后一站,就可以让他们重上10倍,如果站在小数点后面,又能让这个数轻上10倍……” 把这些“0”的特性,用孩子们能喜欢的方式和语言说出来,他们就会觉得有趣,好玩儿,可能还会顺着自己思路思考些东西,甚至会想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那就是它产生兴趣的时候啦!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②数学是很美的。数学的魅力在于数学的美,它表现为简洁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逻辑美、朦胧美、常数美、有限美。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猜测、矫正和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都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③学习数学是很快乐的。数学是由普遍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规律(经过探索、研究、合作),利用这一规律去解决新的、现实的问题。这种劳动后的欢乐,是无法由其他事情可以相比的!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和学习体验,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与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知识、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创造学法,这样教学就成了一潭活水。 我们爱孩子,孩子爱老师,爱我们共同的数学,让孩子在快快乐乐中不自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