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创设情境不能赶“时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创设情境不能赶“时髦”

数学论文之创设情境不能赶“时髦” ‎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但是,我们也经常遗憾地看到,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 ‎  个人认为,创设情境不是一种时髦,不能盲目使用,可我们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变了味”、“走了调”,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情境创设华而不实、牵强附会,这样不仅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而且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实现,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 ‎  请看以下几个教学片段:‎ ‎  案例一: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我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欢迎它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新授例题,然后是喜羊羊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 ‎  案例二: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一开始,老师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一角”。‎ ‎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啄虫子?‎ ‎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  生7: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  ……‎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  其实,教师安排创设这一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加,并加强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为乘法意义造就生长点。教学中教师只需通过寥寥数语概括出情境图中的美景,然后提出问题:图中有几种动物?小白兔是几只一群的?鸡呢?你能算出小白兔有多少只吗?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展开新知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  案例三: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如下练习。‎ ‎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小鸽子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她们做一件事。她们呀,一不小心把各自的房子给搞糊涂了,你们能帮助她们分清楚吗?她们各自应是几号房呢?”屏幕上出现了写着算式的6只鸽子和写着得数的6间鸽房。教师开始指名回答。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什么游戏,一点都没有趣。‎ ‎  如果没有学生的那句“一点都没有趣”‎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家可能认为总体来看它还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最后换来的却是学生会有种“无趣”的感觉?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套用前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照搬照抄,直接拿来就用,一点创新也没有,多年教学下来就那么几个老套的问题情境换来换去反复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何以能感兴趣?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渐渐地走出懵懂的童话世界,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渐渐复杂起来,那么对于这样再熟悉不过的问题情境时,他们又怎么能感兴趣,专注地投入其中?‎ ‎  案例四:“四则混和运算”教学片段 ‎  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下面两种款式。‎ ‎  第一款:4件共456元。‎ ‎  第二款:每件121元。‎ ‎  师:哪种款式便宜?便宜多少元?‎ ‎  学生口答算式:121-456÷4‎ ‎  师:这道题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  学生口述运算顺序……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 ‎  这位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她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没有尊重生活规律,随意更改了事实,使得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不符,使学生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想法。这样怎么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怎么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儿童天真、爱幻想,他们对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  总而言之,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问题情境教学为数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