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物理论文之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成 程 摘 要:“互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物理互动课堂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营造,一是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生生互动;三、巧用媒体手段,促进教学互动。 关键词:物理互动课堂;认知冲突;教学情境;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是“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互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这种互动的目的在于既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丰富思想情感、发展学习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这种互动课堂呢? 一、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种互动中,教师可设置认知冲突,并将认知冲突转化为某些问题,让师生间的互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某物理老师在上《力的合成》(人教版《物理· 必修1》)一课时,从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互成任意夹角时二力合成的规律时,经历了如下探究过程:第一,通过事例复习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加减”规律;第二,提出问题:互成任意夹角时二力合成是否也符合上述“加减”规律;第三,引导学生得出猜想:互成任意夹角二力合成时,“加减”规律不成立;第四,引导设计简单实验:分别用一个弹簧秤和取向成一夹角的两个弹簧秤提起同一物体,验证“加减”规律不成立;第五,提出探究性课题:实验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师生在上述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设置了认知冲突,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通过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进而提出探究性课题,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种师生互动源于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第一,在设置认知冲突时,教师要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长度”和“解答距” ,如果害怕学生出错而降低思考的难度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过分加大思考的难度,都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第二,要把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师生思维的共鸣,是互动的重要表现,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常常更让学生受益。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会有教师未曾预设、但有重要教学价值的观点、知识和方法产生,教师要机智地开发和利用这种自然生成的教育资源,不要视而不见,要及时捕捉、加工、提炼和反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生生互动 学生间的互动即为学生间交流与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易于产生联想和创造性想象,从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关键。某物理老师在《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物理·必修1》)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足球赛录像,并对运动员踢足球的过程进行了特写:定格与慢放,然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运动员对足球的作用效果有哪些?这些效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踢足球时运动员又有什么样的感觉?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足球获得的效果与运动员的某种感觉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并用其它事例加以分析说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组间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为“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 打下了基础。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昂,交流充分,达到了探究目的。同时,满足了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需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还是在本堂课中,教师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分组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小组自选器材设计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讨论、一边填写课题研究报告,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并在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这种合作探究,每组各成员有分工、有协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诱发了生生有效互动。 学生间的互动是学生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点拔和评价的度。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少给暗示,要延迟结论性知识的显现时间,要让学生等待。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之后,教师又要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掌握学科知识的点、线、网交织构成的知识结构,建构个体的认知体系,从而让学生获得“活”的知识,获得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巧用媒体手段,促进教学互动 媒体手段包括常规媒体、电脑多媒体、互联网和文本等,是为有效教学服务的,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有效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使用和组合多种媒体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并利用课件和网络的交互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某物理老师用FLASH动画:轰炸机炸目标炸不中,提出了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概念,从而引入《抛体运动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必修2》)课题,同时给学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代表做常规演示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从而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再用电脑多媒体模拟平抛运动过程。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现了由动变静、由快变慢,并通过定格、放大、适时播放和回放等多媒体功能,使平抛运动的特征充分而直观地显示出来。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多种媒体(电脑多媒体、实验器材和教材等)组合恰到好处,促进了教学互动,不知不觉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本堂课中,课件设计还围绕教学内容补充了相关素材,有视频素材和FLASH动画。在素材内容选择上,注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与生活,这样既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又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电脑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必要的板书,不能取代实验。师生在黑板上的板书更能充分展示师生的思维过程,展示课堂上各种变化的情境和师生个性。多媒体动画代替实验违反了实验教学的初衷,动画省去了师生的探究过程,学生不能形成操作表象,获得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实验教学手段与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整合在一起,用多媒体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因此,教师巧用教学媒体就是要将多种媒体有机整合,不仅为教学形式服务,更要为教学内容、为教学情境和师生创造服务,为促进教学互动和有效教学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