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悟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悟范文

2021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个人感悟范文 2020 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 1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波说:“效率,一直被 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线。在传统的人工码头上,青岛港的‘振超团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振 超效率’;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我们同样满怀信心,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码 头装卸效率!” “在自动化码头创造世界纪录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三次亮剑。”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剑: 开港时桥吊单机效率突破每小时 25 自然箱 自动化码头从 1993 年在荷兰起源,到“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组成立时的 2013 年,已发展了 20 年。但开港的桥吊单机效率始终没有突破每小时 20 自然箱。 “那个时候,我在项目组负责业务流程设计和集成测试工作,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始 由于没有经验,第一个堆场的集成测试用了整整 15 天,”李波说,“当时整个人都傻掉了。” 为了赶进度,整个“连钢创新团队”都拼了,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白天在现场测试、记 录问题。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统代码,逐项讨论测试案例和测试方法,全速推进测试工作。 第二个堆场 53 个流程、1200 个测试案例他们只用了 7 天,第三个堆场仅仅用了 3 天。接下 来,就开始多线作战,多个堆场同时开展迭代测试。 2017 年 5 月 11 日,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在船长 366 米、载箱量 13000 箱的“中远法 国轮”作业中,所有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桥吊单机效率达到了每小时 26.1 自然箱, 一举打破了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不过 20 的魔咒。 第二次亮剑: 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勇创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开港后,我们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作业流程,让这个码头更加聪明和 健壮。”李波介绍,比如,为了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将最普通的抓箱、放箱两个操作, 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然后来到现场,拿着秒表,站在 50 多米的高空,在海边零下 10 几度 的环境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一点一点地优化,不断提升作 业效率。 2017 年 12 月 3 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平均效率 每小时 39.6 自然箱的新纪录。 第三次亮剑: 将“中国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成为世界单机作业效率纪录的“粉碎机”。 2020 年 12 月 17 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钢创新团队”再创佳绩:在 107#泊位“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 47.6 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今年 4 月份创造的 44.6 自然箱/小时的骄人成绩,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将“中 国速度”又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2020 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 2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吕向东是山东港口劳动者的代表,是奋进 新时代的典型,他用创新、奋斗、坚守展现了新时代山东港口劳动者之美。 今年 49 岁的吕向东现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轨道吊经理,是 “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并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一、二期工程。 入港 28 年来,吕向东一直从事集装箱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坚 持几十年如一日对技术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自主创新,把岗位当成责任,把工作当成事业, 先后荣获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建设杰出贡献奖”、青岛港集团“创新先进个人”、山东省 港口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完成的成果获得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港口协会等行 业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4 项以及青岛市创新成果等多个奖项;获得 19 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 7 篇。同时,结合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设备运维方面的经验,参与完成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远程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正编写企业标准 8 项,用实实在在的创新业绩践行着新 时代的工匠精神。 2020 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 3 日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向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创意创新创 造的决定,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路数打法,在全市迅速掀起创意创新创 造新高潮。 决定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全面、系统、多元、深入地 开展创意创新创造,充分激发各行各业各类群体的激情活力,凝聚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 职工等干事创业力量,是实现为青岛擘画的宏伟蓝图,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 青岛这座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 然要求。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激荡思维、敢想善谋”的创意精神, 放眼全球看青岛,站在未来看今天,点燃全体市民的创意激情,释放从点到线到面的创意“金 点子”,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让整个城市创意热潮涌动,形成鼓励思想碰撞、 崇尚创意时尚的浓厚氛围,汇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大创意力量。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突破自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决摒弃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维,坚决向各类不 科学、不高效、不合理的制度流程机制开刀,以改革的视角精简层级、打破壁垒、拔掉藩篱, 特别是在打好 15 个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重点领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新 的理念、新的逻辑、新的打法、新的技术创新性开展工作,强力推动青岛在开放创新引领高 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紧抓快干、奋勇争先”的创造精神, 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任务、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前进道路上的难点 痛点堵点,运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在平台搭建、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为 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形成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使青岛成为成全四海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 新创造的“热带雨林”。 据悉,“连钢创新团队”奋力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首个 5G 智慧绿色码头,为 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崭新方案,是科技报国初心的不懈追求者,是 “振超精神”的传承弘扬者,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齐鲁时代楷模”、全省 “勇于创新奖”、“青岛楷模”等荣誉称号。 2020 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 4 “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数字,‘3000’。大家知道 3000 代表了什么吗?”李永翠说,“这是在 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开过的技术研讨会的数量,而每一个研讨会的背后都是 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我们的开局——很难。” 截至 2013 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 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 2013 年 10 月 23 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 化码头建设的征程。 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 —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 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 “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 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 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 一点一点成型。 “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 40 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 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 7000 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 仅仅用了 15 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 15 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孕育出完整方案。2017 年 5 月 11 日,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 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同于欧美,“连钢创新团队”的自动化码头,不仅创 出了开港效率全球最高纪录,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第一次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 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 2020 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 5 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 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 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 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 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 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 3000 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 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 3 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 10 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 10 多项世 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 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