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在习总书记的诸多著作中,最具大爱情怀的著作当属 《摆脱贫困》一书,全书收录了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 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接地,字里行间渗透着 对农村基层浓浓的慈爱,透露着对贫困疾苦的种种感知和同 情。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5 篇, 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国内考察 31 次,18 次涉及扶 贫,7 次把扶贫作为考察重点,连续 4 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 察都是到贫困地区,就扶贫开发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 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近 18 年,他 的《摆脱贫困》一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 法,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普遍而长远的指 导意义。只有把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扶贫的思想贯通起来、 深刻领会,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实质和精髓。 解放思想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写道:全书的题目叫做“摆 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 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 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 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什么是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就 是“假大空”,就是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目光短浅,自以 为是,不敢想,不敢闯,畏缩不前,不敢行动。还明确地说 过:“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 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 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 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同志的着眼点不 仅仅是他曾经工作的地区,也包括整个国家和民族;不仅仅 是贫困本身,也包括产生贫困的历史背景和深刻根源。他在 告诫我们,只要有贫困地区的存在,国家就是贫困国家; 只要有贫困人口存在,民族就是贫困民族,因此,摆脱 贫困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战略发展的大 问题。不仅仅是扶贫机构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全党、全国 必须关注的问题。他提出“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其意义就 在于进一步思想解放,坚持改革开放,迎接新的历史机遇和 挑战。 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可以认为,这是扶贫工作的指 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如何体现党的领导,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指出: 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 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 的血肉联系。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许多干部下到最边远、最贫困的 地方去,亲身体验到群众的疾苦,思想感触很大,回来后都 说忧患感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 自尊、自信、自强自尊、自信、自强不是盲目自大,坐 井观天。必须“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不能 自己贬低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时,违背经济规律和事 物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在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的前提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 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 要有量变的积累。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 奋斗不息,必能彻底摆脱贫困。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以 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 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 的思想和行动。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2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 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对于如何打赢脱 贫攻坚战,习总书记指出,一靠党的政策,二靠人民群众自 身的力量。总书记寥寥数语便为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起 了磅礴力量,为驻村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摆脱贫困》一 书凝练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以及主政市、县时对脱贫攻坚 的部署与思考。驻村第一书记学习、阅读《摆脱贫困》对领 会习总书记扶贫思想,对认清农村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执 行党的政策、发挥好人民群众自身力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滴水穿石”对驻村干部的启示 __年 4 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 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 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这是加强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 题的重要举措。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然而,驻 村干部在决定是否离开现有岗位时服务乡村时,同小岗村第 一书记沈浩同志一样,也会面对各种困难的选择;驻村后, 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时,使用严苛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克服思想关的。只有真正认 识到驻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才能体会出“如果我们 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 把我们压倒。”的深刻含义。 责任重大,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 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 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年 12月 29日至30日,习总书记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的讲话) 使命光荣,是因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__年 11 月 27 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 因此,驻村干部在遇到困难时,要像《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 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 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 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 这种“成功不必在我”的情怀与“功成必然有我”的使 命担当就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真实写照。 二、如何“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给钱给物不如给建个好支部。 1990 年 1 月,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一文中, 习总书记指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乡村走向富裕 的最重要的保证。“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保障上使党 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 于第一线,而不是名不副实。” 我国长达 30 余年的农村党建扶贫实践是中国减贫经验 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领域。驻村第一书记的出现从理论与实 践上丰富了农村党建、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领 域的研究视域。“以党建促脱贫”既是配合深化贫困治理的 制度安排,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关于做好选派 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 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全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书记就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第一书记制度通过党的领导综合“书记驻村”“单位包 村”与“行业扶贫”的优势,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优势 资源,是脱贫攻坚的破题之举。正如同志所言,“实践证明, 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 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3 近期,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总书记的《摆脱贫困》 一书。该书收录了总书记自 1988 年 9 月至 1990 年 5 月在宁 德工作期间的讲话摘要和政论文章,内容涵盖非常丰富。从 深入闽东九县调查回答“弱鸟如何先飞”、从密切联系群众 谈“干部的基本功”、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谈“党员干部 的廉政建设”……全书虽然仅有 11 万余字,但书中包含的 战略思想、制度理论和实践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 催人奋进。虽然距今已近 30 年,如今读来仍具有极强的参 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谈几点体会和感 想: 一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1942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 风运动中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后,密切联系群众称 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1989 年,总书记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视为干部的基本功, 他说“无论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 两方面来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 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我们的干部都应苦练这一基本功”。2013 年,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 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 远的意义。时代在发展,但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自始不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基本要求。 二是坚持滴水穿石的精神。总书记说滴水穿石“喻之于 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喻 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 意思就是个人的价值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千千万万个人的价 值体现在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奋斗中,当每个人不止限于考量 自身价值的时候,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的事业必 将走向成功!正如总书记说的,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 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 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 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 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散漫。 三是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共产党员必须 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摆脱贫困》中,总书记一针见 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 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在总书记的领导下,闽东地区能 够摆脱贫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靠的是行动, 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是我们 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是我 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责任,而完成目标必须依靠 不断的解放思想。 学习《摆脱贫困》,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丰富 和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震撼。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4 总书记 1988 年撰写了一篇名为《摆脱贫困·弱鸟如何 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的文章,文章叙述了总书记同 年闽东上任,走访闽东九个县和毗邻的浙江温州、苍南、东 清等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发展商品生产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 如何先飞?结合和自身的扶贫工作的联系,有了以下几点深 刻体会: 一、扶贫工作中应树立“先飞”意识 总书记在书中阐述闽东应该依靠自身努力在某些领域 “先飞”,应该从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增强改 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树立 起鸿鹄之志。从我市实际出发,我市扶贫过程中,“三变” 是我市从实际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措施。在总 书记“三位一体”的“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 农”思想指引下,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与我 市发展的“现实逻辑”结合起来,对基层创新实践进行总结 提升,提出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企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为龙头,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农民 为主体,以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总体思 路,通过股权纽带把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 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 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出一 条深化农村改革新路。这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一条适合我 市的改革之路。 二、要用法治思维配合“三变”改革求地方发展 “三变”改革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维护农民 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本要求,确保改革正 确推进、准确推进、有序推进、协调推进。“三变”改革启 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真正做到蹄疾 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一是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注 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农业经营体制 改革。二是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动稳妥推进以土 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农业土地制度 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农村产权制度,确保在法治框架内推 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围绕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强 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范围,推动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在法治引领下加快农村金融 综合改革。四是围绕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依法加强社会治理,高度关注和有效解 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民 群众安居乐业。 三、“三变”改革需大家提高意识将改革融入自身工作 中 通过认真学习,本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三变” 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三变”改革的工作 重点、工作措施和实现路径,并在思考如何结合本职工作, 推进全县“三变”改革深入开展,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5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完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我的脑 海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了这首诗,作者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清新朴实的文风深深地打动着我。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 间自 1988 年 9 月至 1990 年 5 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全书立 足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用接地气的 群众语言,系统阐述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观点, 虽经近 30 年的时光洗礼,但因站位高、视角宽、目光远大, 今日读来仍觉文字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深思、启人心智。尤 其是对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普遍而 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书中,作者在谈到闽东这只“老、少、边、岛、穷”的 代言词的“弱鸟”时写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 不能安贫乐道”,而要有“先飞”意识。“弱鸟可望先飞,至 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 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以此告诫闽东的广大干部群众要从 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要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鸿鹄之志,扶摇直上创造奇迹。 安康也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居全省第一,贫困发 生率 20%,在当前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脱贫大会战和全面 小康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这种“先飞”意识,物质上的贫 困并不可怕,思想贫困了才可怕,那些争当贫困户、坐在家 里等靠要的不正是思想贫困的表现吗?如何能帮助他们摔掉 “贫困意识”,树立“先飞”意识恐怕是这类人脱贫的首要 任务,扶贫先扶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 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 系,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 富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由 此,笔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开展的以“道德评议、移风易 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为主要内 容的新民风建设,便是引导贫困群众振奋脱贫志气,增强内 生动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行的生动实践。 《摆脱贫困》一书的主线是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但 一以贯之的始终是作者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为 己任的家国情怀。“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 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 光‘预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封建官吏尚能 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在《干部的基本功》 一文中,作者提倡广大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 时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把 心贴近人民》一文中,号召广大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 官僚主义,到群众中去上门走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急 人民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言语恳切,字字关情。读着这 些句子,你会被作者引经据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会被其 爱民敬民忧民的为民情怀所打动。进而会思索到,一位大政 治家、一代领袖方能如此,作为我们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 何尝不能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 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 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今日之中国,总 书记昔日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 来,以弱鸟先飞的勇气、滴水石穿的韧劲,众志成城,同心 同德,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梦一 定指日可待。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