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 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 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 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 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 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 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 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 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 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 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 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 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 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 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 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 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 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 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 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 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 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 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 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 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明了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 的仁,我们这天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知识 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以前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 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 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 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 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 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 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 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必须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 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应对的是自己的心, 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对于这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 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 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 的领导的态度: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 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你想我这么对他, 他就应对我个性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 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 当一个人在仰望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你怎样样能够不仰 望就是你自己站起来。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 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朋友呢大家觉得朋 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朋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 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能够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 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 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保密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 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其实这样的朋友都必须好吗孔子说:朋友 数,斯疏矣。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为什么呢 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尊敬为前提,包括父母对 孩子。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谨 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 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素与和 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总之,让我 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 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 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 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 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 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 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 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 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能 够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能够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 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 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 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 能在必须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就应做 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一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 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 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 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 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 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 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 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 的哲理。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 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 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 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 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 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 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 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 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 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 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 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 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 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 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 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 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 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 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 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所能给 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 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 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 会到生活中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 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 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 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 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 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 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 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 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 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 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 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 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 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 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 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 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 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 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 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 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 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 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 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 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 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 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 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 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 持的,什么是能够包容的,什么是就应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 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的不怨 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 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 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 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 个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在志于道、 依于仁的同时,他也不忘游于艺,当他闲居在家时,一改在朝中谨慎 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当看到别人饱食终日,他便劝人下 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动。总之,生活的快乐总是能够自己寻找的, 生活的色彩也不就应是单一的。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 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 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 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 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 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 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 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 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 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 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 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 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 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 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仅是 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 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 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用心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用心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 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 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六 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 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透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务 必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证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 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 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这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 解为德才兼备。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这天我们重温《论语》, 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 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七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 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 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 暖的生活态度。大家明白,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 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 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 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 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 苦思而不进行必须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 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 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 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能够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 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 往往是一致的。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 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 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 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 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思 考,没有必须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因学习而思考,而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而感到明智。可见, 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 重要性。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八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 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 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 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 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 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 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 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 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 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 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 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 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 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 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 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 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 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 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 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 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 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 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 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 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 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 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 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 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 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 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 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 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 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 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理解你的吧。孔子 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 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理解万岁?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九 我喜欢经常翻阅家里的《论语》,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对 我的感触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 河边,必须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 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再低头看看河里的 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这时孔子眼中滚滚 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 的光阴。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像水转 瞬即逝。 我们有时是这种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像水一样快。当我们和 朋友相处愉快,天南地北地谈论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很开心的时侯; 当我们很认真地听课的时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天就变成了昨 日。有时是另一种感觉:当我们玩电脑的时侯;当我们只做一些无聊 的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的时侯;时间过得真快。就 在我们后悔自己老是浪费时间,厌恶自己的时侯;时间又过去了。就 像水一样,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刚流来的水就又流走了。我们的时间每 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间啊!从我们出世以来 就天天与时间赛跑啊!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也好好 珍惜别人的时间。不要再让时间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那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 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 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 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 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 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 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 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 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 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 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 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 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 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 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 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 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 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 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 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 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 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 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 发点。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 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 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 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 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 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 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 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齐,那么其中必定 有能够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 今仍是至理名言,好处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 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的人 甚多,而每个人都有必须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 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 80 人的班群众里,就有篮球上 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 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 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 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 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用心地聚集好一点一 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务必善于从平 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 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 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 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 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 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 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 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 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 国家会成为礼貌、昌盛、礼仪之邦。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十一 这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 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 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 绩也没少出。但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样样。有时候 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潜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 多就错得多。当这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明白,工作只 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 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 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 面思考和正确决定,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 方案,就能够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以前出现过的类似的 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 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 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 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 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 智的选取。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 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 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 的,但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明白放哪儿了,找不到了, 所以一向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但是等之后找到邮箱的时候,那 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明白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 必须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 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必须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但是由 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 工作的用心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务必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 让别人明白做的结局怎样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十二 《论语;学而》另一种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论语读书心得。学为人而悦者,因 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能够本体乃群居而 作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 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只有在必须的语境中,其好处才能清晰地浮现出来。 《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 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 语言背景:在什么状况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 清楚。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 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倘以 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必须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 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能够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 践它,那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学固然是快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快 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 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 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 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家园。所以他 认自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 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 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 种真正的痛苦。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 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 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 这实在是能够快乐的事。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 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能够有另一种理解:难道朋友都在远方近处 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欣赏、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 归现实生活的周围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能够光耀千秋,能够光照四海,却照不亮附近凡人们的双眸! 凡人们会告诉你:太阳再鲜艳,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 施是美,但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期盼 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 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伟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 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 于他有更远大的抱负。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 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 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 接启蒙者、先知者。 胆怯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即使是举身赴清 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不生气!因为我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