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

语文论文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   对于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界的专家、学者、普通的一线教师, 都在孜孜地追求着。就这一话题,可以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也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而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虽然并没有 多少高深的理论,但我懂得,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语文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教学上 有句名言,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的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不如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里强调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而实际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因 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了长期地、稳定地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学 习,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认为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学校比较有优势,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得益于此, 我每次上新课都下载,修改,制作适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课件,用一些 精致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欣赏感受理解词语 和课文内容,这比起老师枯燥的口述讲解更形象、更直观,达到了事半 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的“瓜藤攀檐”图时,利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攀爬在房檐下,渲染出 了乡村浓厚的生活气息。我再展示石狮子和大旗杆,让学生感觉它的威 严、呆板,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当学生看到一 幅幅形象的画面,脸上呈现出惊讶的表情,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时,我知 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在感受到了瓜藤满架、绿意盎然、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的的景象后,充分了解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体现、挖掘出 来,由被学习变为我要学习,高效的课堂才有谈的可能性。如何培养学 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生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我们应 该教育学生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 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进取的个性。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 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 来自我强化的作用。   第三培养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对其学生 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 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 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内学习习惯   学生的课内学习习惯可以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 等。   1、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内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学们往往不够重视。 根据调查可知,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比较懒惰,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 习,导致课堂上无法完成四十分钟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监督 管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好这几项工作: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在书上勾画出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不懂的字词,查 阅工具书,做好旁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发 现精彩的片段,学着进行欣赏,并把它背诵下来;结合课后问题作初步 的思考。   2、听课习惯   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会感到收获很大,学到了知识,学到了 方法,解决了疑难问题;但也会有学生感到没有多大收获。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区别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听课 的习惯不同。那么,应该培养学生怎么样的听课习惯呢?下面分四点说 明:   (1)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 的老师摒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转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 教学方法。每一个同学都在积极配合这一改革,不做知识的被动接收器, 要做学习的主动者。这就要求在堂上能围绕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围绕在 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围绕在听课过程中头脑里一闪念出现的问题,积 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2)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启发思维; 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明辨是非;通过课堂讨论,还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 力。我们不要做讨论的旁听者,而要做讨论的积极参与者。一方面认真 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一方面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大胆质疑的习惯。宋朝的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需教 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所讲的是读书方法, 但如果把它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大胆质疑,并把它变成自己的听课习 惯后,必能大大地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 力,从而逐渐培养出创新精神。   (4)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既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方法, 又是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有的同学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一节课下来, 只字未写,或只有寥寥几字,结果成了“翻开书了然,合上书茫然,” 很不利于课后的复习。其实,做笔记对于上好课是很有帮助的。由于要 做笔记,肯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地听好课,这样必能提高听课效率。同时, 做笔记还有利于强化记忆。   3、作业习惯   作业是语文课内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业可以起到复习作 用,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的重要方法,通过做作业,使自己 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那么,应该养成怎 么样的作业习惯呢?一般说来,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按时完成作 业的习惯;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 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语文能力的提高远远不是读好几本教材就可以的,它还有赖于 大量的课外学习。为了使课外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在注意培养 学生养成课内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课外学习 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习惯,在这里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的重要内容的重要 环节,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 然后再做作业。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小学生使用的工具书,主要指《新 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这里所说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闲暇时拿出工具书来翻一翻,积累词汇,充实自我; 二是碰到陌生的字词,随时查阅工具书,弄懂字词的音、形、义。   (3)假期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在教学时,常常发现学生课外 知识少,写作时语言表达能力差,所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无法吸引读者 的注意力。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读作文、名著、故事、奇闻趣事、 小说等课外书籍,并让学生动笔勾画、做笔记,加深对书中的内容、写 法的理解,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汇和句子,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 作文水平,达到厚积而薄发的境界。   (4)写日记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提高 写作能力,除了多读书之外,还必须多练笔,而练笔的最好方式就是坚 持写日记。日记不限文体,自定内容,任意选材,长短由人,贵在坚持。 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对于语文高效课堂,缺乏教学经验的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希 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使课堂呈现更高的 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高效课堂的 重要支撑。如果你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你的语文课 堂,能不是高效的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